2017-02-02 21:40 来源:网友分享
1.腹痛突然发作剧烈的阵发性肠绞痛,小儿因不能诉说腹痛,多表现为突发阵发性哭闹,伴有躁动不安、屈膝缩腹、面色苍白、拒食、出汗,持续数分钟后,腹痛缓解,安静或入睡,间歇10~20分钟后又反复发作。阵发性腹痛系由于肠系膜受牵拉和鞘部强烈收缩所致。
2.呕吐初为乳汁,乳块和食物残渣,后可含胆汁,晚期可吐粪便样液体,说明有肠管梗阻。
3.血便为肠套叠的重要症状,约85%病例在发病后6~12小时排出果酱样黏液血便,或作直肠指检时发现血便。
4.腹块80%病例腹部可触及肿块,呈腊肠样,具一定弹性,无压痛,其部位与套叠部位及其深度有关。回-结肠型肠套叠,腹块多位于右下腹,而右上腹部软而空虚;极少数套叠延伸至直肠,直肠指检则可及宫颈样肿物。
5.全身情况肠套叠患儿在早期一般情况尚好,体温正常,无全身中毒症状;随着病程延长,病情加重,并发肠坏死或腹膜炎时,全身情况恶化,常有严重脱水、高热、昏迷及休克等中毒症状。还可有其他系统表现如失眠、心慌、头晕、头痛、乏力等。部分患者有明显焦虑或抑郁表现。
(一)肠套叠的非手术疗法
早期可用空气(或氧气、钡剂)灌肠复位,疗效可达90%以上。一般空气压力先用8.0kPa(60mmHg),经肛管灌人结肠内,在X线透视再次明确诊断肠套叠后,继续注气加压至10.7kPa(80mmHg)左右。直至套叠复位。如果套叠不能复位,或病期已超过小时,或怀疑有肠坏死,或空气灌肠复位后出现腹膜刺激征及全身情况恶化,都应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①手术复位;②肠切除吻合术。对手术复位失败,肠壁损伤严重或已有肠坏死者,可行一期肠切除吻合术。如果病儿全身情况不良,则可先切除坏死肠管,将断端暂置切口外,关闭腹壁,以后再行二期肠吻合术。成人肠套叠多有引起套叠的病理因素,一般主张手术为宜。
1.空气灌肠即通过肛门注入气体,以空气压力将肠管复位,其适应证为:①肠套叠在48小时内;②全身情况良好;③腹部不胀。注意点:①肠套叠已超过48小时,全身情况差,有腹部膨胀者不宜空气灌肠;②年龄愈小,肠壁愈薄,愈易引起穿孔,对3-4个月婴儿应特别谨慎;③试用空气灌肠时,如逐步加压而肠叠阴影不移动、形态不变者应放弃空气灌肠改为手术治疗;④空气灌肠前应肌注解痉剂如山莨菪碱等,灌肠后需给0.5-1g炭末口服。68小时应有炭末排出,表示肠套叠已整复。若灌肠后仍有哭吵、呕吐,则有再发可能。
2.钡剂灌肠复位目前临床已很少使用。
(二)手术治疗
发病超过48小时或灌肠疗法失败,腹痛加剧,便血,出现腹膜刺激征及全身情况恶化者,应立即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①手术复位;②肠切除吻合术。对手术复位失败、肠壁损伤严重和已有肠坏死者,可行一期肠切除吻合术。如果病人全身情况不良,则可先切除坏死肠管,将断端暂置切口外,关闭腹壁,以后再行二期肠吻合术。成人肠套叠多有引起套叠的病理因素,一般主张手术为宜。
(1)血像:出现绞窄性肠梗阻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可明显增加。
(2)X线检查:一般直立位或左侧卧位(体弱者)X线腹部平片检查。在便阻发生4~6h后,即可出现充气的小肠袢,而结肠内气体减少或消失。空肠黏膜的环形皱襞在充气明显时呈鱼骨刺状。肠梗阻较晚期时小肠袢内可见有多个液平面,呈典型的阶梯状并有倒U形扩张曲影,对可疑的病例行气钡灌肠常可发现环形或杯状充盈缺损,这是确诊肠套叠的主要依据。小肠套叠钡餐可显示肠腔呈线状狭窄,而至远端肠腔又扩张,并围绕线状阴影呈弹簧状影像。应用空气灌肠器做结肠注气,不仅能早期确诊,而且还有整复的作用。
(3)B超检查:由于肠套叠发生时肠壁明显增厚,B超检查可见局部肿块的异常回声。但由于肠套叠伴发肠梗阻时肠腔内积气液的影响,因而使B超对肠套叠诊断的特异性受到了限制。
(4)CT检查:腹部CT检查则不受上述气体影响,且在肠套叠时可见典型的“汽轮胎”或“靶形”征,或可见旷置套叠的小肠袢显著增厚后成肾形肿块。
肠套叠分原发和继发两种。
95%为原发性,多为婴幼儿,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清楚,在腹腔内发生肠套叠的肠段及其附近均找不出显著的器质性因素;有人认为婴儿回盲部系膜固定未完善、活动度较大是引起肠套叠的原因。小儿多发于气候变化较大的季节,如春季多见,可能与此季节上呼吸道和淋巴结的病毒感染较多有关。
约5%病例为继发性,多为年长儿,多继发于肠息肉、肠肿瘤、肠憩室、肠壁炎性增生等病变导致的肠蠕动力式改变。肠道肿物是成人肠套叠量常见的继发原因,这是因为肿瘤所在部位的肠管常出现蠕动节律失常,成为引起肠套叠的诱导点。
发生肠套叠的肠管可见明显的机械原因,如美克尔憩室翻入回肠腔内,成为肠套叠的起点;肠息肉、肠肿瘤、腹型紫癜致肠壁血肿等均可牵引肠壁而发生肠套叠。有些促发因素可导致肠蠕动的节律发生紊乱,从而诱发肠套叠,如饮食改变、腹泻及其病毒感染等均与之有关,目前已分离出的有腺病毒非流行型I、Ⅱ、V血清型等。
温馨提示:
防止肠道发生感染,讲究哺乳卫生,严防病从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