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2 14:32 来源:网友分享
锥虫病(trypanosomiasis)由非洲型及美洲型两种原虫引起,属热带病。吸血虫体通过吮吸含有锥虫的动物或人的血液时受到感染,被吸入的锥虫在虫体肠道内增殖,并随粪便排出体外。当虫咬伤口或皮肤黏膜破损处被感染性虫粪污染时,锥虫即可传播到宿主体内。此外,还可通过输血、母乳、胎盘或食入被传染性锥蝽粪便污染的食物而获得感染。
冈比亚锥虫与罗得西亚锥虫同属于人体涎源性锥虫,是非洲锥虫病的病原体。冈比锥虫分布于西非和中非靠近河边的环境中,主要传染源为病人及感染者。牛、猪、山羊、绵羊、犬等动物可能是储存宿主。主要传播媒介为须舌蝇。罗得西亚锥虫分布于东非的大草原上。传染源为动物及人。主要传播媒介为刺舌蝇。
枯氏锥虫属人体粪源性锥虫,是美洲锥虫病的病原体。主要分布于南美和中美。寄生在多种哺乳动物寄生,如狐、松鼠、食蚁兽、犰狳、犬、猫、家鼠等,传播媒介为锥蝽,可栖息于人房内,多夜间吸血。
1.急性锥虫病:锥虫进入人体后开始繁殖,并在体内广泛播散,不足10%可发生急性锥虫病,以幼童多见,且症状比成年人严重,主要表现为发热、肌痛、出汗、肝脾肿大、心肌炎及其并发的心力衰竭,偶有脑膜脑炎等。人多数患者临床症状可于数月后缓解,病死率约l0%。
2.隐匿性锥虫病:随后疾病进入无症状的隐匿期,此期常可出现心电图变化。目前认为心电图异常是最终发生心肌病以及晚期病死率增高的重要标志。
3.慢性锥虫病:在锥虫感染后平均为20年左右,约30%感染者可出现慢性锥虫病的临床表现,如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不典型胸痛、右束支传导阻滞及猝死等。神经和自主神经节常有异常改变,常并发多器官扩张,可出现巨结肠和巨食管。
本病的心肌炎为全心炎,亦可为节段性心肌损害和心室功能障碍,临床上以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血栓栓塞为其主要表现
1、直接检查法:急性期可抽取患者末梢血作厚涂片或穿刺局部肿大的淋巴结,也可抽脑脊液,常能查到锥虫,得到确诊。、
2、动物接种:隐匿期或慢性期血中不易查到锥虫,可通过动物接种方法来诊断。让实验室培养的幼虫吮吸疑为感染者的血液4~6周后可发现锥虫。也可取血接种豚鼠进行培养,约在2—4周后,于豚鼠血中可查见锥虫。只要外周血存在极少量的锥虫即可确诊。
3、聚合酶链反应:测血液和组织中锥虫特异的DNA片段。只要10ml血液中有1个锥虫就能发现。与动物接种一样,该法的特异性高达100%,敏感性也很高。
4、血清免疫学检查:是目前临床上主要的诊断方法,可发现感染者体内存在的抗锥虫抗原的IgG抗体。此种抗体在感染后4~6周出现,并终生存在。尽管此法在诊断上有较高价值,但其滴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并无关系,亦无证据表明抗体对疾病的病程有何影响。常用的方法有:补体结合试验、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测定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电镜检查,找到锥虫,有助确诊。
1.抗锥虫治疗对慢性患者无效。
2.抗心律失常治疗:胺碘酮是治疗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最有效的药物,能显著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且患者对该药耐受良好,但该药或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能否降低总死亡率日前尚不清楚。左心室壁瘤往往合并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条件允许应行室壁瘤切除术。可植入性心脏复律除颤器(I(:D)已用于治疗锥虫病所致的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传导阻滞、窦房结功能障碍亦很常见,但很少需行起搏治疗。
3.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者。预后往往不良。心衰可常规应用利尿药、血管扩张药(如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和洋地黄类制剂,但尚无药物治疗心力衰竭可明显改善本病预后。这可能是因为此类药物并不能预防心律失常所致的死亡。
4.抗凝治疗:本病血栓栓塞合并症的发生率很高,故应长期应用抗凝治疗,尤其适用于左心室功能障碍或有左心室室壁瘤者。
5.免疫抑制治疗:疗效不确定,是否应用尚无统一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