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08 15:28 来源:网友分享
美国预防杂志最近刊发的一项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历时30年的研究表明,性格内向的男性死于心脏病的几率要高出50%,而性格开朗、喜欢社交的人更容易保持心脏健康。这项研究再次验证了情绪对心脏的重要性。
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赵文淑介绍,情绪不光对预防心脏病很重要,对于本身已有心脏病的患者来说,情绪管理同样非常不可缺少。北京朝阳医院心脏科曾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焦虑和抑郁的综合评分,情绪障碍的发生率高达45%,而且情绪障碍评分越高的患者病变越重。
个不解的问题后,患者的疑虑消除了,高兴了,答应坚持服药定期检查并适当活动。后来患者的女儿想带他出去散散心,来咨询我,
在临床上,我也碰到过不少患者由于过度关注心脏问题造成一定程度的焦虑和抑郁,从而对治疗产生了影响。我曾接诊过一位50多岁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住院治疗好转后出院,大概2周后,他爱人来门诊找我说,“赵大夫,现在我家老王整天躺在床上,除了吃就是睡,脾气还很大,谁也不能说,总认为自己是要死的人了,什么都不能干了,让复查也不来,我都急死了。”
听完以后我就考虑患者可能是存在对疾病的不理解产生了心理障碍,我劝她不要着急,再跟患者好好说说来复诊我给他解释。经劝说患者来复诊了,我回答了他无数说带好药,可以去,自己量力而行,开心就好。于是全家人出去玩了一周,非常开心,旅游回来后患者就跟我说,感觉很好,对疾病的治疗有信心了。
无论使用多么先进的技术进行治疗,若不改善其精神心理问题,不可能有很好的生活质量,进而会影响到患者治疗的预后。
因为内在和外在因素是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长期处于应急状态,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持续收缩,血压升高,从而使心脏负荷增加,出现心脏功能不全现象,严重影响预后。所以精神心理因素和心血管疾病的出现和进展是互相依存的,遇到非常难处理的心血管问题时应该想到,患者是否需要精神方面的评估、辅导和治疗,只要管理好了情绪,心脏的治疗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在近日一项发表在《英国医学期刊》上的研究中,研究者通过建立焦虑与健康的风险模型,发现那些患有“疑心病”的人比未患有“疑心病”的人患心脏病的几率高73%。而那些表现出焦虑情绪的受测试者,心脏病发作或急性心绞痛发作的可能性更大。健康焦虑等其他心理健康问题(比如焦虑和抑郁)不仅会增加心脏病的风险,还有可能增加罹患冠状动脉疾病的风险。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情绪性心脏病” 经常在人们情绪失控或心态低潮时发病。原因是由于情绪长期处于悲观消极状态,会影响一些维持心脏功能平衡的物质和微量元素吸收,而使心脏及大血管异常。因此,乐观对情绪性心脏病的治愈和缓解具备一定的疗效。
小儿发病年龄较早,病情进展快,多数为右心衰表现,初起时夜啼不眠、烦躁不安、食欲不振、腹泻、咳嗽等,继而精神委靡、颜面苍白、呼吸困难,常有憋气、唇绀、消化道功能紊乱,可出现发作性晕厥,最终出现右心衰、肝大、尿少、水肿等。成人起病较缓慢,常发生于初入高原的过程中或到达高原后短期内发病,尤多见于突然从平原到高原者,常因呼吸道感染或体力活动后诱发,出现心悸、气促、咳嗽、呼吸困难、水肿等,左心衰症状较为明显,严重者因急性左心衰竭可突然死亡。体征:心脏可向一侧或两侧扩大,心前区闻及1/6~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肺动脉瓣区第2音亢进,可伴分裂,血压降低,两肺可有散在湿啰音,肝脏肿大等。慢性高原性心脏病多见于移居高原多年的成人,常合并有红细胞增多症和(或)高原性高血压。临床主要表现分两个阶段:
1.心功能代偿期
患者可以长期耐受,无任何自觉症状和体征,仅在某些诱因作用下出现心力衰竭,如过度疲劳、感染、精神紧张,或由高原转往更高的海拔地区,或由平原重返高原等等。多数病人心脏有轻度扩大,心尖部闻及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肺部少许湿啰音,平时可无明显症状,或出现头痛、胸闷、心悸、气促等。
2.心功能失代偿期
随着病程进展,心悸、气喘、呼吸困难、发绀加重,如伴红细胞增多症,发绀将更明显;继之出现颈静脉怒张,心界向两侧扩大,心尖区2/6~3/6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个别病人还可出现舒张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2音亢进或伴分裂,两肺闻及干、湿啰音,肝脏增大,下肢水肿,杵状指发生较少,部分病人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血栓或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