帼动脉血压正常值 高血压的危害有哪些

2017-07-08 13:56 来源:网友分享

一、腘动脉血压的正常值是什么

  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由于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所以,也就有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血压。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当血管扩张时,血压下降;血管收缩时,血压升高。

  一般正常人每日血压波动在2.7—4.0千帕(20—30毫米汞柱)范围内,在无降压药的影响下睡眠能导致血压下降20%左右(女性更明显),血压最高点一般在上午9—10时及下午4时至晚上8时,血压最低点在午夜1—3时,此时睡眠时相常落在第B和第1v时相。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血压最高点和最低点持续的时间较长,形成平台。

  正常的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血管壁的压力,它是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动力。心室收缩,血液从心室流入动脉,此时血液对动脉的压力最高,称为收缩压。心室舒张,动脉血管弹性回缩,血液仍慢慢继续向前流动,但血压下降,此时的压力称为舒张压。也就是说,心脏泵出血液的时候形成的血压就是收缩压,也叫高压。在血液流回心脏的过程中产生舒张压,也叫做低压。

  目前一般认为,正常成年人的收缩压为90—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为60—90毫米汞柱。成年人如果收缩压低于9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60毫米汞柱,就叫“低血压”。低血压又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又是人类死亡主要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烟酒、摄盐过多、缺乏活动、心理紧张等又是导致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医学研究表明:对高血压的早期预防和早期稳定治疗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使75%的高血压及并发症得到预防和控制。政府将每年的10月8日为“全国高血压日”,因此我们的宗旨是普及高血压的防治知识,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检测血压的方法

  1.被测量者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在测量前30分钟内禁止吸烟和饮咖啡,排空膀胱。

  2.被测量者取坐位,最好坐靠背椅;裸露右上臂,肘部置于与心脏同一水平。若疑有外周血管病,首次就诊时应测双臂血压。特殊情况下测量血压时可以取卧位或站立位;老人、糖尿病人及常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情况者,应测立位血压。立位血压测量应在卧位改为站立位2分钟后。不论被测者体位如何,血压计应放在心脏水平。

  3.使用大小合适的袖带,袖带内气囊至少应包裹80%上臂,大多数人的臂围25~35cm,宜使用宽13~15cm、长30~35cm规格的气囊袖带,肥胖者或臂围大者应使用大规格袖带,儿童用较小袖带。

  4.将袖带紧贴缚在被测者上臂,袖带下缘应在肘弯上2.5cm。将听诊器的探头置于肘窝肱动脉处。

  5.最好选择符合计量标准的水银柱式血压计进行测量。若使用机械式血压表或符合国际标准(BHS和AAMI)的电子血压计,需与水银柱式血压计同时测值校正。

  6.测量时快速充气,气囊内压力应达到桡动脉搏动消失并再升高30mmHg(4.0kPa),然后以恒定速率(2~6mmHg/秒)缓慢放气。心率较慢时放气速率也较慢。获取舒张压读数后快速放气至零。

  7.在放气过程中仔细听取柯氏音,观察柯氏音第Ⅰ时相与第Ⅴ时相水银柱凸面的垂直高度。收缩压读数取柯氏音第Ⅰ时相,舒张压读数取柯氏音第Ⅴ时相(消失音)。儿童、妊娠妇女、严重贫血、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柯氏音不消失者,以柯氏音第Ⅳ时相(变音)定为舒张压。

  8.血压单位用毫米汞柱(mmHg)。毫米汞柱与千帕斯卡(kPa)的换算关系,1mmHg=0.133kPa。

  9.应相隔2分钟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2次测量的收缩压或舒张压读数相差>5mmHg,则相隔2分钟后再次测量,然后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

三、影响血压值的因素有哪些

  血压的量度单位是毫米水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于1999年的指引,120/80以下是理想的收缩压/舒张压,139/89以下是正常血压,140 /90至160/95是偏高血压,161/96以上便属于高血压。血压令血液于动脉里正常输送至全身,若血压过低,便无法将血液供应全身,相反,血压过大,有可能令血管受损,亦反映血液或心脏可能出现异常。血压会受到以下因素影响:

  1、身高:身体越高,心脏便需要更大压力去泵出血液,令血液能流遍全身。

  2、年龄:年纪越轻,新陈代谢率越高,血流量较大,心脏需要较大压力泵血,随着年龄增长。

  3、血黏度(血液密度):血液越黏稠,心脏需要越大压力泵出血液。

  4、姿势:站立时血压高于坐姿血压,而坐姿时的血压又高于平躺时之血压。因受重力原理影响。

  5、血管质素:血管如果变窄,血液较难通过,心脏便需要更大压力泵出血液。

  6、其他:精神状态、生活节奏、个人差异、饮食习惯、药物、遗传、天气变化等等。

四、高血压的危害有哪些

  高血压的危害一、引发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病的主要直接并发症是脑血管病,尤其是脑出血。一组312例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15年—18年长期随访,由于心、脑、肾并发症死亡97例,占全部死因的74.6%。在596例老年人高血压前瞻性27个月随访观察研究中,心、脑血管病累积发生率为68.79%,脑血管病累积发生率为36.91%。研究表明,血压越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越高。上海市宝山区15岁以上5456人关于血压与脑卒中发病关系的研究表明,在随访的9年内,高血压病患者发生脑血管病约占整个人群脑血管病发生人数的70%,其中确诊高血压患脑血管病的相对危险性是正常血压者的32倍,临界高血压也高达9倍。

  高血压的危害二、引起肾脏病

  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肾小动脉硬化。肾功能减退时,可引起夜尿,多尿、尿中含蛋白、管型及红细胞。尿浓缩功能低下,酚红排泄及尿素廓清障碍。出现氮质血症及尿毒症。

  高血压的危害三、引起猝死

  猝死是临床上最为紧急的状态。它表现为忽然发生呼吸、心跳停滞,意识丧失,并常于1小时内死亡。高血压因左心室负荷增加,而致左室肥厚,易患心律失常、冠心病,是猝死的高危因素。冠心病猝死约占全部心血管病猝死的90%。

  高血压的危害四、导致多种病变

  高血压还可导致心、脑、肾和血管多种病变,发生左心室肥厚、充血性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慢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威胁生命与健康的并发症。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疾病百科| 高血压

挂号科室:内科-心血管内科

温馨提示:
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

高血压(hypertensive disease)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18.6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 90mmHg(12kPa)。亦即收缩压在141-159mmHg(18.9-21.2kP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中老年人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 常见症状: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视物不清、心悸气短[详细]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饮食疗法

内科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