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疮是中医病名 所以一定要通过症状分类治疗

2017-07-26 13:02 来源:网友分享

一、热疮的临床诊断有哪些

  诊断要点

  本病可见于身体任何部位,但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如口角、唇缘、鼻孔周围和外生殖器等处,若发生在口腔、咽部、眼结膜等处,称粘膜热疮;发生于外生殖器部位,称阴部热疮。皮损初为红斑,继而在红斑基础上发生数个或数十个针尖大小的,簇集成群的小丘疱疹或水疱,内含透明浆液,数日后疱破糜烂,轻度渗出,逐渐干燥,结淡黄或淡褐色痂,1—2周痂皮脱落而愈,但易复发。发病前,局部有灼痒、紧张感,重者可有发热、不适等全身症状。发于外生殖器者,可引起尿频、尿痛等症状;发于口角、唇缘或口腔粘膜者,可引起颌下或颈部署核肿痛;发于孕妇则易引起早产、流产及新生儿热疮等。

  鉴别诊断

  1.蛇串疮 皮损沿外周神经走向呈带状分布,不超过正中线;为成簇的水疱,疱间皮肤正常,刺痛明显。

  2.黄水疮 好发于儿童的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多见于夏秋季节,皮损以脓疱、脓痂为主,呈散在分布,自觉瘙痒。

二、热疮的证治分类有哪些

  1.肺胃热盛证

  证候:多发于颜面部,以口唇鼻侧多见,皮损为群集小水疱,灼热刺痒;伴轻度周身不适,心烦郁闷,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辨证分析:鼻为肺之窍,胃经环绕面唇,风性上行,故肺胃热盛多发于面、鼻、唇。肺胃热盛,津液布散失常,则皮肤起小水疱;风热毒邪蕴蒸皮肤,则灼热;风盛则痒;轻度周身不适、心烦郁闷、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均为肺胃热盛之象。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

  方药:辛夷清肺饮加减。

  常用药:辛夷、黄芩、山栀、麦门冬、百合、石膏、知母、甘草、枇杷叶(去毛)、升麻。

  2.肝胆湿热证

  证候:疱疹发于阴部,易破溃糜烂,疼痛明显;伴发热,大便干,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分析:足厥阴肝经循少腹绕阴器,肝胆湿热下注阻于阴部,则见局部起疱疹;湿热蕴结,热盛皮腐,则易破溃糜烂;湿热阻滞经络,不通则痛;热盛则发热;便于溲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常用药:龙胆草、栀子、黄芩、木通、泽泻、车前子、甘草、当归、生地、柴胡。

  3.阴虚内热证

  证候:病情反复发作;伴口干唇燥,午后微热;舌红,苔薄,脉细数。

  辨证分析:热毒久恋,耗伤阴液,致阴虚内热,阴虚则阴阳失调,故易为诱因引起发病;口干唇燥、午后微热、舌红、苔薄、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象。

  治法:养阴清热解毒。

  方药:增液汤加减。

  常用药:玄参、生地、麦冬、板蓝根、紫草、生薏苡仁。

三、热疮的病理机制有哪些

  热疮病重点阐述了“水即化气”、“火即化血”的观点。他认为:“盖人身之气,生于脐下丹田气海之中。脐下者,肾与膀胱,水所归宿之地也。此水不自化为气,又赖鼻间吸入天阳,从肺管引心火下入脐之下蒸其水,使化为气。”“五脏六腑息以相吹,止此一气而已。”天阳蒸化肾水而化为气,气之所生则为鼓动五脏六腑的生理机能之动力,并且各脏腑之间的联系也都依靠气来维系。气随太阳经脉布护于外,是为卫气,气上交于肺而司呼吸,故气与水本属一家。然气生于水又能蒸化水,水随气而化,则外达肌表气化为汗,下走膀胱气化为溲,上输于肺气化生津,如雾露之溉而濡泽周身。

  气之与水生理相依则必病理相及,若水病停滞则影响到气化,津液不生,无以输布,五脏失荣;若气病不能外达肌表则无作汗;气病不能升降,则水停聚饮为癃、为肿、为泻,不一而足。故临床“治气即为治水,治水即是治气”。以人参补气立能生津,小柴胡汤和胃气亦能通津液,清燥救肺汤生津液以补肺气,猪苓汤利水而助气化,都气丸补水以益肾气等实例来示以后人气水同治的大法,“此治水之邪,即以治气,与滋水之阴,即以补气者,并行而不悖也。”

四、治疗热疮的偏方

  四黄野菊汤

  大黄、黄连、黄芩、黄柏、野菊花各15克。将诸药择净,放入药罐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先用棉签蘸药液外搽患处,待温度适可时足浴,每日2~3次,每次20分钟,每日1剂,连续5天。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适用于疖病。

  三黄膏

  大黄、黄连、黄芩各60克。将诸药择净,研细,以米醋适量渍1宿,加猪膏1000克,微火煎3沸,去渣取汁即成。每次适量外搽,每日3次,连续5天。可清热解毒,适用于疖、热疮。

  马齿苋糊

  马齿苋适量。将鲜马齿苋捣烂外敷患处,包扎固定,每日一换,或以鲜马齿苋绞汁,以消毒棉签不拘次数涂抹患处,连续5天。可清热解毒,适用于疖肿、口疮。

  土茯苓散

  土茯苓适量。将土茯苓择净,研细备用。每次适量,清水调匀,每次适量外搽,每日3次,连续5天。可清热解毒,适用于疖肿、口疮。

  仙人掌生姜糊

  仙人掌20克,生姜3片。将仙人掌洗净,去刺,同生姜捣烂成泥糊样,外敷患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连续5天。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适用于疖肿疼痛。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内科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