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05 15:47 来源:网友分享
1、维生素D摄入不足
维生素D摄入不足是本病发病的最主要原因。维生素D的来源有两个途径,一是内源性,由日光中波长296~310μm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基底层内贮存的7-脱氢胆固醇(7-dehydrocholesterol)转化为胆骨化醇(cholec alciferol)即维生素D3(VitD3),为人类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另一途径为外源性,即从摄入地食物中获得维生素D,如肝类含15~50IU/kg①,牛奶3~40IU/L,蛋黄25IU/个。但这些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很少,不敷机体所需。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可形成维生D2(骨化醇,Calciferol)后才可被人体吸收。维生素D2与维生素D3皆可人工合成,且对人的作用相同。
生长过速,所需维生素D亦多。骨骼生长速度与维生素D和钙的需要量成正比。因此生长快的小儿容易发生佝偻病,早产儿或双胎婴儿体内钙、磷、维生素D储备不足,生后又生长较快,极易发生佝偻病。
食物中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适宜,亦可导致佝偻病的发生。如人乳中钙、磷比例适宜,其比例为2:1,易于吸收;而牛奶含钙、磷虽多,但磷过高,不易于吸收,故牛奶喂养儿的佝偻病发病率比人乳喂养儿为高。过多的谷类食物中含有大量植酸,可与小肠中的钙、磷结合形成不溶性植素钙,不易被人体吸收。
慢性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疾病和肝、胰、肾疾病等均可影响维生素D及钙、磷的吸收、利用,而引起佝偻病。肠道酸、碱度不适宜,亦可影响肠对钙、磷的吸收。一般以肠道pH较低时,钙磷吸收较多。
长期服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抗惊厥类药物,可激活肝细胞微粒体氧化酶系统的活性,加速维生素D和25-OHD3分解成无活性的代谢产物;糖皮质激素能拮抗维生素D对钙的转运而导致佝偻病。
2.紫外线照射不足
紫外线照射不足也是维生素D缺乏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北方。只要经常接受紫外线照射,维生素D就能内源生成而不会缺乏。婴幼儿缺乏户外活动也发病较高。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自然条件不同,尤以阳光日照时间长短不同,南方日照时间长,佝偻病发病率低,北方日照时间短,发病较高。冬季日照时间短,紫外线较弱,故本病春季发病较高。但日光中紫外线易被尘埃、烟雾、衣服及普通玻璃所遮挡或吸收。目前我国工业发展快、城市建筑多,给某些地区带来了空气污染,高楼大厦挡光,蛰居生活等,均能影响日光紫外线的照射。
1、发病期
⑴维生素D缺乏期或维生素D缺乏开始期:
此期发生在佝偻病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可有维生素D缺乏史,生化可见25-(OH)D3低于25nmol/L,或1,25-(OH)2D3处于低限以下。(正常值血清内25-(OH)D3为27.5~170nmol/L(11~68ng/ml))1,25-(OH)2D3为75~150pmol/L(30~60pg/ml)。
⑵初期:
多见于6个月以内,尤其是3个月以内的小婴儿,发病季节多在入冬之后。主要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增高,如激惹、烦恼、睡眠不安、夜间啼哭,汗多且与室温无关,尤其是头部,刺激头皮而摇头擦枕出现枕秃。上述非特异性症状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的参考依据。骨骼改变不明显,骨骼X线可正常,或钙化带模糊,血清25-(OH)D3下降,PTH升高,血钙浓度正常或稍低,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此期可持续数周或数月,若未经适当治疗,可发展为激期。
⑶活动期(激期):
早期维生素D缺乏的婴儿未经治疗,继续加重,出现PTH五功能亢进,钙、磷、代谢失常的典型骨骼改变。因此除初期症状外,主要表现为骨骼改变和运动功能发育迟缓。
6个月以内婴儿的佝偻病以颅骨改变为主,即颅骨软化,是佝偻病最早出现的体征。前囟边较软,颅骨薄,检查者用双手固定婴儿头部,指尖稍用力压迫枕骨或顶骨的后部,可有压乒乓球样感觉。<3个月的低出生体重儿近骨缝周围亦可有乒乓球样感觉。6月龄以后,尽管病情仍在进展,但颅骨软化消失。额骨和顶骨中心部分常常逐渐增厚,至7-8个月时,变成“方盒样”头型即方颅(从上向下看),头围也较正常增大,严重时呈鞍状或十字状头形方颅,应与前额宽大的头型区别。骨骺端因样组织堆积而膨大。沿肋骨方向于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可及圆形隆起,从上至下如串珠样突起,以两侧第7-10肋最明显,称“佝偻病串珠”。手腕、足踝部亦可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称手、足镯,1岁左右的小儿可见到胸廓畸形,胸骨和临近的软骨向前突起,形成“鸡胸样”。畸形严重佝偻病小儿胸廓的下缘行程一水平凹陷,即肋膈沟或郝氏沟。有时正常小儿胸廓两侧肋缘稍高,应与肋膈沟区别。由于骨质软化与肌肉关节松弛,小儿开始站立与行走后双下肢负重,可出现股骨、胫骨、腓骨弯曲,形成严重膝内翻(“O”型)或膝外翻(“X”型)畸形。正常1岁以内小儿可有生理性弯曲和正常的姿势变化,如足尖向内或向外等,3-4随后自然矫正,须予以鉴别。
患儿会坐与站立后,因韧带松弛可致脊柱畸形。严重低血磷使肌肉糖代谢障碍,使全身肌肉松弛、乏力、肌张力降低和肌力减弱,此期血生化除血清钙稍低外,其余指标改变更加显著,X线显示长骨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呈毛刷样、杯口状改变,骨骺软骨盘增宽(>2mm),骨质稀疏,骨皮质变薄,可有骨干弯曲畸形或青枝骨折,骨折可无临床症状。
重症患儿神经系统发育迟缓,表情淡漠,语言发育落后,条件反射形成缓慢;免疫力低下,易合并感染及贫血。
⑷恢复期:
上述神经精神症状和体征经足量维生素D治疗和日光照射后均有明显好转。血钙、磷回升,碱性磷酸酶约需1-2个月将至正常水平。X线片在治疗2-3周后有所改善,出现不规则的钙化线,以后钙化带致密增开,骨质密度逐渐恢复正常。年龄同激期,季节多在晚春、夏季、早秋季。
⑸后遗症期:
此期无上述症状及活动性骨骼改变,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或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症状消失,血生化正常,X线片干骺端病变消失。年龄约在3岁以后。
2、沉重度 按骨骼畸形分为:
⑴轻度:
方颅、轻度串珠和郝氏沟,轻度“O”型腿(站立、两足并拢,膝关节距离在3cm以下)和“X”型腿(站立时两膝关节并拢,两踝距离在3cm以下)。
⑵中度:
颅骨变薄、软化,明显患珠和“手镯”及郝氏沟,中度“O”型腿(膝关节距离在3cm~6cm),“X”型腿在中度以上(两踝距离在3cm以上)。
⑶重度:
影响生理功能和运动功能。如圆钝的串珠、手镯,明显的郝氏沟和鸡胸,以及影响步态的“O”型腿和“X”型腿,或伴有病理性骨折,股骨、胫骨、腓骨弯曲。
3、一般症状
当维生素D缺乏到一定程度时,临床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多汗,且与温度无关,特别是在吃奶和哭闹时,汗味异臭;易激惹,容易发生夜惊、夜啼、烦恼、睡眠不安。这些并非佝偻病的特异症状,但在好发地区,参考有关资料,可以作为临床早期诊断的参考依据。
1、维生素D治疗:
治疗目的为控制病情及防止骨骼畸形,治疗原则以口服为主。 VitD制剂选择、剂量大小、疗程长短、单次或多次,途径(口服或肌注)应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而定,强调个体化给药。
⑴轻度(初期):
每日口服维生素D1000~2000IU或一次性口服VitD10万~20万IU。
⑵中度(激前期):
每日口服维生素D2000~5000IU或一次性口服20万~30万IU。
⑶重度(激期):
每日口服维生素D5000~10000IU或一次性口30万~40万IU。
以上口服持续1月,同时给以元素钙200mg/日,如临床及生化检查未达预防疗效,可适当延长投药时间,再改为预防量。用药1个月后应随访,如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时应考虑其他疾病、注意鉴别诊断,同时应避免高钙血症、高钙尿症及VitD过量。
2、突击疗法:
重症激期患儿或合并其它疾病如长期腹泻、黄疸、急性传染病、迁延性疾病或先天性佝偻病患儿,可以进行维生素D突击疗法。但均应由医生指导,不可随意滥用。
⑴口服法:
每日服高浓度维生素D(每丸5万IU)连服1周后改为预防量。切不可长期及大量应用,尤其对后遗症者不用,有每日口服维生素D2万~4万IU连续4周发生中毒者。
⑵注射法:
用维生素D2或维生素D3制剂肌注15~20万IU一次后改为预防量,尽可能避免重复注射以免中毒。
在突击治疗前,一般先口服10%氯化钙3天,以防止低血钙抽搐,有人认为突击疗法可迅速提高血清钙,不必须先投钙,但在临床实践中仍见有肌注大量维生素D后发生惊厥的病例,对此,值得继续研究。此外,对虚弱儿及痉挛素质者,需慎用突击疗法。
3、人工紫外线照射法:
利用紫外线灯。
4、矫形疗法:
3岁后的佝偻病骨畸形者,多为后遗症,不宜用维生素D制剂,应考虑矫形疗法,可采用主动或被动运动方法矫正。对鸡胸宜采取俯卧位及俯撑或引体向上的活动,加强胸部扩展。治疗轻度“O”或“X”型腿时可按摩相应肌群,如“O”型腿按摩外侧肌群,“X”型腿按摩内侧肌群,可增强肌张力,以矫正畸形。游泳活动是最好的矫形方法。重度后遗症或影响生理及体形者,于青年期考虑外科矫形手术。
活动性佝偻病儿在治疗期间应限制其坐、立、走等,以免加重脊术弯曲、“O”或“X”型畸形。
饮食适宜:1、宜吃含硫的食物;2、宜吃含组氨酸的食物;3、宜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宜吃食物
海带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有利于疾病恢复和治疗。海带是一种味道可口的食品,既可凉拌,又可做汤。烹制前用清水浸泡2-3小时,中间换几次水。
精瘦肉含硫的食物,鸡蛋味甘;性平。归肺;脾;胃经。可以每日早餐食用。煮鸡蛋是最佳的吃法,但要注意细嚼慢咽,否则会影响吸收和消化。
草莓富含抗氧化物的食物,草莓味甘、酸,性凉,归肺、脾经。有利于宫颈炎恢复。用自来水不断冲洗,流动的水可避免农药渗入果实中。两餐中间食用
饮食禁忌:1、忌吃寒凉的食物;2、忌吃进辛辣刺激的食物;3、忌吃海产品;4、忌吃铁或含铁的复合维生素。
忌吃食物
绿豆汤寒凉的食物,可能使关节炎加重病情。一定要忌吃,也可以适量少的食用
虾性寒、味咸,归肝、胃经,会使关节炎的症状加重。尽量减少食用
牡蛎中含有一定量的血尿酸,被身体吸收以后,能在关节中形成尿酸结晶,会使关节炎的症状加重。也要忌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