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4 17:11 来源:网友分享
1、很多健康的妇女也会有一些不舒服感觉和性情改变,自己就知道快来例假了,例如盆腔下坠感、腰酸背痛、头痛、乳胀、浮肿、烦躁、易怒等,称为经前不适。一般程度较轻,无需治疗。但也有些女性经前症状严重,影响工作与生活,称之为经前期综合征。
2、月经前期综合征一般于月经来潮前7一14天出现,经前2—3天最重,行经后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不舒适是多方面的,因人而异。有的妇女水肿比较突出,有的妇女乳房胀痛比较明显,有的妇女主要是精神症状。有时,几种症状并存,因此程度不一。
3、浮肿一般在经前一周出现,也可以平时也有水肿而在经前加重。由于浮肿,体重增加。伴水肿而来的还可有头痛、流鼻涕、下肢沉重、腹胀、便秘等。乳房痛可以在月经前出现,亦有在经后出现的。乳房内有小结节,触之疼痛,行经后轻松,但下次来月经前又重新出现胀痛。
4、月经来之前的症状主要有:在经期来之前白带有明显变化,最明显的症状就是白带增多。来月经之前盆腔充血,宫颈和阴道的血流量增加,所以分泌出的白带也比平时多。
5、接近来经时可带点粉红色,以后逐渐变为血液,就是月经。月经干净后,子宫与阴道的血流量恢复原状,白带也减少。这种情况下白带增多属于正常现象,因为它是由于受雌激素影响出现的。还有其他时候出现的白带增多也是正常情况,比如说同房之前或者是怀孕后。
1、清洁卫生
经期要保持外阴清洁,每晚用温开水擦洗外阴,以淋浴最好;卫生巾、纸要柔软清洁;月经带、内裤要勤换、勤洗,大便后要从前向后擦拭,以免脏物进入阴道,引起阴道炎或子宫发炎。应注意外生殖器的清洁、经期不宜盆浴,可以淋浴,防止上行感染。所使用的卫生巾要柔软、清洁、勤换。
2、注意保暖
月经期间毛细孔皆放大,应注意气候变化,尤其要防止高温日晒,风寒雨淋,或涉水、游泳、或用冷水洗头洗脚,或久坐冷地等。基本的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特别是对于下腹部以及四肢的保暖工作必须要做到位。同时在经期还要注意,千万不要淋雨、涉水或游泳,以此来避免着凉。在日常生活中,经期时不要坐在潮湿、阴凉之处以及空调、电扇的风道口,同时也不要用凉水洗澡、洗脚,这样会导致月经不调等症状。
3、保持充足睡眠
月经期一定要保证睡眠的充足,不要做很疲劳的运动。另外,月经期间比较浮躁,睡眠也不太好,所以睡眠之前要喝一杯牛奶,有镇静的作用。
4、补充营养
月经期因经血的耗散,更需充足的营养;饮食宜清淡温和,易于消化,不可过食生冷,因寒使血凝,容易引起疼经,以及月经过多或突然中断等。不可过食辛辣食物,减少子宫出血。要多喝开水,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女性在月经期间由于失血,因此在月经干净后的1-5天时间内,应该尽量的多吃一些含有蛋白质、铁、矿物质等各种营养物质。比如像牛奶、鸡蛋、鸽蛋、鹌鹑蛋、牛肉、羊肉、猪胰、芡实、菠菜等。在月经期间,也要注意补充营养,比如多吃一些有利于“经水之行”的食品,如羊肉、鸡肉、红枣、豆腐皮、苹果等食品。
1、肝肾阴虚
除了乳房胀痛外常会烦热、睡眠不宁、头痛眩晕、手足心热、口唇色红、唇舌易溃破、身体瘦弱吃不胖、腰酸、膝无力等。治疗宜滋肾养肝、常用药有沙参、麦冬、生地、川楝子、香附、白芍、丹参、泽兰等。
2、肝郁气滞
这类人大多数都有情绪不畅的病史或生活压力过大,除了乳房乳头胀痛不可触摸外,伴烦躁不安、胸闷、肋骨抽痛、易怒、反胃、下腹两旁胀痛、月经夹血块色黑、性生活不协调、脸上长黑斑等。治疗宜调肝理气和胃,常用药有乌药、郁金、佛手、白芍、青皮、白术、麦芽、路路通等。
3、肝郁脾湿
常见的症状有经前乳房胀痛、触痛明显、下腹胀痛伴下坠感、胃口不好、四肢无力、易腹泻、平时白带多、月经量多色淡等,治疗要健脾利湿行气,常用药有茯苓、白术、苡仁、厚朴、川楝子、合欢皮等。
一、药物影响:药是用来治病的,熟不知有些药物是会对女性月经造成影响,如一些中枢抑制剂、激素类药物可能使月经迟迟来潮,注意适当停用药物。
二、长期接受有害射线、化疗药物:如果长时间接受有害射线、化疗药物容易导致卵巢早衰,月经推迟,女性一定要注意保护好卵巢。
三、营养不良:女性过度劳累、精神紧张、心情压抑都可能引起内分泌失调导致月经不调,而营养不良是引起这这些不良情绪的根本。
怎样治疗:
采用中西结合辩证施治,明确病因、因人因病施治、个性化治疗,从生理到心理,融合物理治疗、药物调治、手术治疗、心理辅导等多种手段,全面治疗月经不调,让女性的月经不再紊乱,恢复正常规律。
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患者进行针对性调整,如按摩、磁疗、食疗等,促进卵巢内卵泡正常发育和排卵,促进子宫血液循环,改善宫腔内环境,增强其生理功能,让月经恢复正常的生理规律。
也可内服中药治疗,月经推迟属于中医学中“崩漏”证的范畴,其发生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热、肾虚、脾虚、血瘀等伤及冲任二脉,冲任损伤,不能约制其经血,血从胞中非时而下。中医多采用温宫止血调补冲任的方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