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黑变病几年复查 结肠变黑怎么办

2018-02-12 08:11 来源:网友分享

一、结肠变黑是什么

  结肠黑变病(MC)是以结肠黏膜黑色素沉着为特征的非炎症性肠病,其本质是结肠黏膜固有层内巨噬细胞含有大量脂褐素。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多大于60岁。主要有腹胀、便秘及排便困难,少数患者有下腹部隐痛及食欲欠佳等。

  结肠黑变病是指结肠固有膜内含有脂褐素物质以致肠黏膜色素沉着的非炎症疾病,检出率在0.06%~5.9%之间。主要临床表现为便秘、下腹胀痛、粘液脓血便等症状,内镜下表现可发现结肠黏膜呈褐色或黑褐色色素沉着性改变,呈现出颗粒状、网格状或豹皮、虎皮花斑样改变,并发息肉等,可累及直肠、乙状结肠甚至全结肠。结肠黑变病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它的发生与大剂量滥用蒽醌类泻药,以及便秘、溃疡性结肠炎有关。停药6个月以上肠道色素可逐渐消失。 河北省中医院消化内科郭喜军

  发现了结肠黑变病,无需恐慌,应及时就医。另外在积极治疗的同时,患者应多进食富含纤维素和润肠的食物,如玉米、红薯、土豆、南瓜、花生仁、核桃仁、梨、柿子等,适当运动,养成定时起居和排便的良好生活习惯,尽量避免依赖和使用蒽醌类泻剂,以期改善便秘情况,从而可大大减少息肉及结肠癌发生的几率。

二、结肠病变的检查

  本病临床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诊断主要依靠肠镜及病理学检查。对习惯性便秘、腹泻、便血和长期服用泻剂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并应警惕结肠黑变病及肠癌和息肉恶变。目前认为,MC的发生机制可能与细胞凋亡机制有关。治疗上要纠正不良排便习惯,定时排便,多食纤维素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减少便秘的发生,同时多饮温盐水,改善睡眠,稳定情绪,少用蒽醌类泻剂。停药6个月以上肠道色素可逐渐消失。

  25%硫酸镁口服清肠,使用Pentex电子结肠镜进行检查,全部检查者均插镜至末端回肠。仔细观察各肠段黏膜,于病变处取活检,将标本置于福尔马林液中送病理检查。

  (1)内镜检查分类:内镜下病变部位呈局限或弥漫分布在结肠,其中全结肠40例,右半结肠及横结肠4例,左半结肠2例。伴有结肠息肉10例,病理为腺瘤。

  (2)病理学检查:病理显示肠固有膜水肿,巨噬细胞内含有大量色素颗粒,散在或成簇出现,黑色素染色阳性。

三、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表现

  结肠黑变病是指结肠固有膜内含有脂褐素物质以致肠黏膜色素沉着的非炎症疾病,检出率在0.06%~5.9%之间。主要临床表现为便秘、下腹胀痛、黏液脓血便等症状,内镜下表现可发现结肠黏膜呈褐色或黑褐色色素沉着性改变,呈现出颗粒状、网格状或豹皮、虎皮花斑样改变,并发息肉等,可累及直肠、乙状结肠甚至全结肠。

  直肠黑变病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主要有腹胀、便秘及排便困难,少数患者有下腹部隐痛及食欲欠佳等,可能与黑变病侵犯结肠神经丛,使黏膜内神经丛产生退行性改变,导致肠功能失调及电解质紊乱有关。少数患者有低血钾、低血钠、低血钙。偶见水肿性结肠狭窄。有人报告本病较多伴发结肠癌、腺瘤和息肉。主要根据肠镜下肠黏膜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黏膜固有层内有大量含有色素颗粒的巨噬细胞,黑色素染色阳性,而铁染色阴性。临床表现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四、结肠黑变病的治疗

  对MC目前尚无特效的药物治疗。多数学者认为,MC是一种良性可逆性的非炎症性肠道黏膜病变,随着便秘症状的改善和泻药的停用,大量脂褐素经溶酶体消化、分解,MC的色素沉着可减轻甚至消失。因此,建议多食蔬菜、水果及纤维丰富的饮食,以及多喝水、多锻炼,以减少便秘或排便困难,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停用或不用含有色素的泻药而改用油性的缓泻剂,必要时使用胃肠动力药和微生态制剂等药物治疗缓解便秘,可减少MC的发病及逆转已经产生的病变。对直肠前突、直肠内套叠等一些可能引起黑变病的原因应给予治疗,如行直肠前突修补、内套固定术等。对于已经确诊为MC的患者,要定期随访肠镜,及时发现伴发的结肠息肉、腺瘤及结肠癌,早期内镜下进行高频电切或手术根除治疗。但对无服用泻药史而有本病者,治疗方法尚待进一步探讨。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肛肠科外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