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5 08:01 来源:网友分享
直肠前突吃药无效,不管吃什么药都不能改变直肠的前突,只有靠手术纠正。
直肠前突该如何治疗呢?先采用保守治疗,但不主张采用峻泻剂和灌肠,而强调三多,多食粗制主食或富含食物纤维的水果蔬菜;多饮水每日总量达2000~3000ml;多活动。通过以上治疗,一般患者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经过3个月正规非手术疗效治疗症状无好转、疗效不明显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患者取俯卧位,双下肢下垂45o左右,下腹及耻骨联合部略垫高。可采用腰麻或骶麻。用宽胶布粘贴双侧臀部,向两侧牵开,显露肛门部。常规消毒臀部、肛门及阴道,用手指轻轻扩张肛门,以容纳4~6指为宜。将直角拉钩或S形拉钩伸入肛门内,助手协助暴露直肠前壁。具体手术方法分2种。
Sehapayah法,在直肠下端,齿线上方0.5cm处作纵形切口,长约7cm,深达粘膜下层,显露肌层,根据前突的宽度,游离两侧粘膜瓣,为1~2cm。左食指插入阴道内,将阴道后壁向直肠方向顶起,以便于协助压迫止血及防止损伤阴道,然后用2/0铬制肠线缝合,进针点距中张的距离可根据前突程度而定,一般进针点选择在前突的边缘正常组织处可从右侧肛提肌边缘自外向内进针,再从左侧肛提肌边缘毕,用右手食指能触摸出一条垂直而坚固的肌柱。缝合时针尖切勿穿过阴道后壁粘膜,以防发生阴道直肠瘘。最后修正两侧膜瓣,用铬制肠线间断缝合粘膜切口。直肠内置凡士林纱条,从肛门引出。
Khubchandani法,在齿线处作横切口,工为1.5~2cm,在切口两端向上各作纵作切口,每侧长约7cm,成“U”字形。游离基底较宽的粘膜肌层瓣(瓣内必须有肌层),粘膜肌层瓣向上分离须超过直肠阴道隔的薄弱处。先做3~4间断横行缝合,横行缝叠松弛的直肠阴道隔;再做2~3针间断垂直缝合,缩短直愮前壁,降低缝合粘膜肌层瓣的张力,促进愈合。切除过多的粘膜,将粘膜肌层瓣边缘与齿线间断缝合,最后间断或连续缝合两侧纵形切口。
直肠内封闭缝合法修补直肠前突:其手术要点是,在直肠前突处行双重连续交锁缝合,将该处直肠粘膜、粘膜下组织和肌层缝合一起,消灭直肠前壁囊袋。连续交锁缝合要勒紧,以达到绞窄效果,从而引起粘膜坏死脱落,靠该处粘膜下和肌层组织使创面快速愈合。该类手术适用于中间位直肠前突,特点是快速、简单易行、出血少,不足之处是有时前突封闭不完全,术后可复发。
必须注意,单纯直肠前突较少,多合并有直肠前壁粘膜脱垂、直肠内套叠、会阴下降、肠疝等。治疗时应同时治疗合并疾患,否则将影响疗效。另外,需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术前3日口服肠道抗生素,术前2日进软食,手术当日禁食,并清洁灌肠、冲洗阴道。术后继续用抗生素或甲硝唑等预防感染,进流食,保持5~7天不大便。
大部份学者认为女性直肠前壁薄弱是直肠前突的病因,直肠前壁由直肠阴道隔支撑,该隔主要由骨盆内筋膜组成,内有肛提肌的中线交叉纤维组织及会阴体。若直肠阴道隔松弛,则直肠前壁易向前膨出,类似疝突出。多见于慢性便秘致腹内压长期增高的女性、多产妇、排便习惯不良者、老年女性会阴检弛等。
直肠前突系排便时直肠前壁过度突入阴道的一种病理状态。正常排便时,腹压升高,盆底肌松弛,肛管直肠角度变钝,盆底呈漏斗状,肛管成为最低点。粪便在排便压驱动下排出,由于骶曲的影响,下行粪块的垂直分为成为排便动力,而水平分力则作用于直肠前壁使向前突出。在男性,由于前方坚实,直肠不易前突;而女性则由于前方较空虚,该水平分力则作用于直肠前壁使其向前突出。直肠阴道隔中有腹会阴筋膜通过,并有在中线交织的提肛肌纤维,二者可大大加强直肠阴道隔的强度,以抵抗上述水平分力,使直肠前壁在排便时不致过度前突而改变粪块运动的方向。
分娩、发育不良、筋膜退变及长期腹压增高均可使盆底受损而松弛。尤其是分娩时,可使肛提肌裂隙中的交织纤维撕裂,腹会阴筋膜极度伸展或撕裂,从而损伤直肠阴道隔的强度,影响其抵抗排便的水平分力而逐渐向前突出。患者多在产后发病,提示本病发生与经阴道生产有关;本病多发生于中年,提示可能与结缔组织的退变有关。
直肠前突多见于慢性便秘致腹内压长期增高的女性、多产妇、排便习惯不良者、老年女性会阴松弛等。当人体排便引起腹压增加,且直肠前突时,粪便不能从正常途径排出,造成排便困难,形成出口梗阻性便秘。
1、诊断要点
(1)长期排便困难病史,发病以高年经产妇或有产伤病史者多见。
(2)常出现的症状是排便困难,直肠内下坠感。
(3)直肠指诊触及直肠前壁圆形突向阴道的薄弱区。排粪造影见钡剂通过肛管困难,前突形态呈囊袋状、鹅头角状或土丘状。依据前突深度将直肠前突分为轻、中、重三度:
轻度直肠前突深度0.6~1.5cm
中度直肠前突深度1.6~3.0cm
重度直肠前突深度3.1cm以上。
2、分位
Blatghford和Nichols等按突出部位高低将直肠前突分为低位(阴道下1/3)、中位(阴道中1/3)和高位(阴道上1/3)三种。
3、辅助检查
(1)直肠指诊
直肠指诊是诊断直肠前突的主要检查方法。指诊时可触及肛管上端,直肠前壁有圆形突向阴道的薄弱区,用力排粪时更加明显,指尖感觉肠壁肌张力减退,指,诊结束时肠壁复原缓慢或不能复原。
(2)排粪造影
是诊断直肠前突的可靠影像学依据。可见直肠前壁向前突出,钡剂通过肛管困难,前突的形态多囊袋状、鹅头角状或土丘状,边缘光滑,如前突深度超过2cm,其囊袋内多有钡剂嵌留,如合并耻骨直肠肌病变,则多呈鹅征。
(3)肛肠压力测定
部分病人直肠感觉功能减退,气囊排出试验时间延长。
1、术后会阴部护理
直肠前突经会阴阴道黏膜修补后应密切观察阴道分泌物的颜色、量及性质,术后常规留置导尿管3d到4d,留管期间静脉补充足量的液体或多饮开水,保持会阴清洁干燥,拔管前1d到2d夹放导管,以练习膀胱排尿功能,并观察记录尿量、颜色、性质。阴道内油纱应48h后去除,用碘伏棉球擦洗会阴天天2次,便后及时清洗会阴,预防伤口感染。
2、术后饮食护理
术后6h内禁饮食,只补液,此期间给予静脉补充能量,然后进流质6h,后给予软饭如面条、米饭、馄饨等,24h后可以正常饮食,饮食上坚持三多一少,多吃蔬菜、水果及富含粗纤维的食品,多饮水,每日约2500ml水,睡前用蜂蜜两匙冲开水150ml到200ml代水饮。
晨起空腹喝淡盐水1杯,制定合理的饮食种类,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饮食的营养,选择清淡、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青菜、鱼蛋白等,以利于创口愈合,不吃煎炸、辛辣食品。为预防便秘,术后第3天开始口服麻仁丸,保持每日排便1次。
3、术后大便习惯的养成
直肠前突患者术前多两次大便之间时间间隔较长,多每2d到3d1次,甚至1周1次,排便不尽感,排便反射基本消失。术后应帮助患者建立正常的排便反射,术前给予清洁灌肠以及术后禁饮食,因此患者大都在术后3d到4d首次排便。为防止大便干结通过肠道吻合处刺激引起出血,可每日给予开塞露10ml注入肛门,使粪便软化,连续一周,患者的排便习惯能得到良好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