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7 07:38 来源:网友分享
一、要加强全身和肛门局部锻炼,增强体质,保持乐观的情绪,心态平和;纠正不良姿势,避免久坐、久站、久行,加强局部功能锻炼,如做“提肛运动”。
二、要注意饮食调节,消除便秘,可多吃富含可溶性纤维的食物;不要过多地吃辣椒、烈酒、槟榔等刺激食物,少吃上火的水果。
三、要养成每天排1次便,每次排便不超过5分钟,晨起喝1杯凉开水,保持大便通畅;不要久忍大便、蹲厕时间过长或过分用力、读书看报等。
四、要保持肛门清洁,每次大便后清洗肛门,尤其是腹泻时,一般用温水坐浴就行,勤换内裤;不要用不清洁或过于粗糙的手纸或废纸等揩拭肛门,以免擦伤引起感染。
五、要重视原发病的治疗,如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肝硬化、心脏病、糖尿病、腹腔肿瘤等容易诱发痔疮的病人,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及时治疗,避免病上加病。
六、要提高对痔疮的认识,痔疮也是病,应及时治疗。
1、饮食作风不良的患者容易得痔疮,现在很多人对于火锅都是非常的热爱,而且不少人都喜欢吃那种超辣的味道来刺激自己的感官,特别是很多朋友聚在一起的时候,往往还要比谁吃辣吃得多,这种刺激性非常大的味道会对患者的肠胃产生非常大影响,往往很多患者的痔疮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产生的。不仅仅是辣,还有各种刺激的味道都会让肠胃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因而产生疾病。
2、不良的排便习惯也会让患者产生痔疮,这个可以说是直接原因了。很多人喜欢上厕所一上就是半天,这种行为的安全隐患可是要比饮食问题还要高上许多。因为长时间蹲在厕所里的话,会让患者的直肠部位充血过多,从而让痔静脉变异扩张发生病变出现痔疮的情况,甚至还会出现脱肛等其它严重的肛肠疾病。
3、便秘是患者主动让肛门痔疮部位充血,多次的充血就会有几率形成痔疮了。
4、每天长时间坐着就引起血液不流通,高度的精神紧张,得不到有效的放松,就导致劳累过度,那样肠胃功能就受到损伤,导致便秘,排便用力,引发肛垫充血变得肥大,然后脱出肛外,慢慢的就形成了痔疮。
内痔早期主要的也是唯一的症状就是无痛性便血,内痔症状特点是间断性便血,色鲜红,或附于大便表面,或手纸染血,也可呈点滴状或喷射状出血,若长期便血可引起贫血;内痔进一步发展,排便时会有痔核脱出,轻者便后自行还纳回肛门,重者需用手上推还纳。
粘液流出:直肠粘膜长期受痔的刺激,引起分泌物增多;晚期内痔,因肛门括约肌松弛,常有分泌物由肛门流出。轻者大便时流出,重者不排便时也自然流出。内痔脱出时,分泌物将更多。
疼痛:单纯内痔,一般无疼痛,有时仅感觉肛门部坠胀或排便困难。如发炎肿胀者,痔内有血栓形成或嵌顿,则有疼痛;如脱出未及时复位,则疼痛加重;如发生嵌顿,有溃烂坏死,引起肛缘发炎水肿,则疼痛剧烈,病人坐卧不安。
痔核脱出:常是晚期症状。多先有便血,后有脱垂,由于痔核体积增大,排便时受到粪便的挤压,使其逐渐与肌层分离而脱出肛外。有时是1~2个痔核同时脱出,有时是全部痔核并带有直肠粘膜一齐脱出。最初仅在排便时脱出,便后能自行还纳。
内痔便血长期不愈不仅可导致贫血的发生,久而久之还可造成耳鸣、眼花等症状的发生,严重的更会诱发其他肛门疾病,更有甚者可因此患上败血症或是毒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关于痔的病因主要有两种学说。首先是静脉曲张学说,认为痔是直肠下段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的静脉丛淤血、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静脉团。然而目前广为接受的理论是thomson的肛垫下移学说,认为痔原本是肛管部位正常的解剖结构,即血管垫,是齿状线及以上1.5cm的环状海绵样组织带。只有肛垫组织发生异常并合并有症状时,才能称为痔,才需要治疗,治疗目的是解除症状,而非消除痔体。痔的诱发因素很多,其中便秘、长期饮酒、进食大量刺激性食物和久坐久立是主要诱因。
1、保持肛门周围清洁。有些人肛门周围常粘着一些粪便和脏东西,即便用卫生纸也难擦净,应在大便后或晚上临睡前清洗一次,过长而发生便秘。
2、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每天早晨起床或早饭后到厕所蹲一蹲,即便没有便意也蹲蹲,日久会解出大便,定时排便可防止大便在直肠停留时间。
3、大便时不要用力过猛,要缓慢用力,尤其是经常便秘者更要注意,以免干硬粪块儿撑破肛门,引起肛裂、脱肛等疾病。
4、每次大便后要用柔软的卫生纸把肛门擦净,不要用砖瓦、硬纸片等硬物擦,因为肛门的黏膜很娇嫩,用硬东西擦容易把肛门擦破,引起细菌感染,发生肛周脓肿和肛周炎。
5、经常变换身体姿势,不要久站、久坐、久蹲。肛门在身体下半部,上面有盆腔脏器的压迫,血液循环较差,久坐、久站、久蹲,容易造成肛门静脉的血液回流不畅,发生内痔疾病。
6、每天早晨起床前及晚上睡觉前做两次提肛运动,方法是用力收缩肛门,然后放松,每次反复做20下,这样能增强肛门扩约肌的力量,防止肛门松弛而引起大便失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