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术后伤口感染流脓怎么办 怎样治疗肛瘘

2018-08-28 08:13 来源:网友分享

一、肛瘘术后伤口感染流脓怎么办

  如果是高位肛瘘或者脓肿,创面比较大、位置比较深,术后短时间内分泌物突然增多是正常的。有时肛瘘切开时分泌物并不是很多,但是切开后里面的分泌物会流出来,有的时候一天换两次甚至是三次药,纱布和周围皮肤也还是湿湿的。早期有分泌物流出不是坏事,它是脓腔里面腐烂脱落的组织。有一句老话叫做“去腐生新”,只有这些坏死的组织脱落了,才能长出新肉,肛瘘才能正常地愈合。有些患者由于手术切口比较大,除了分泌物以外,一些肠腔的粘液或者不成形的大便也会混杂在一起流出来,这也是正常的,不必担心。

  如果黄色分泌物出现10天以后,量丝毫没有减少,甚至有脓液流出来,这时就要考虑是不是高位肛瘘没有处理干净,里面还有继续感染的病灶,导致分泌物持续流出。

  除了分泌物不减少以外,患者还会有肛门附近肿胀(甚至有人能在刀口附近摸到很硬的包块)、疼痛、全身发热等症状,出现这些症状也要去医院进行检查。

  有些高位肛瘘患者出现分泌物,可能是因为挂线没有脱落,所以持续时间长一点,但分泌物的量一定是处于逐步减少的状态。如果分泌物没有减少反而增多,就要引起警惕,去医院看看,做一些相关的检查。

二、肛瘘到底要怎么治疗

  1.药物治疗

  肛瘘有间歇期和发作期。间歇期会完全没有症状,这时可以不用药。发作期出现流脓、红肿、疼痛等症状,如果不能马上手术,也可以采取药物治疗暂时缓解症状。

  (1)外治 用消肿止痛洗剂坐浴,外涂金黄膏。

  (2)使用抗生素 急性发作期可以使用抗生素,但一般不要超过一周。

  (3)中药内服 用萆薢渗湿汤加化毒除湿汤加减,伴发热用仙方活命饮。

  2.手术治疗

  (1)切开引流 肛瘘发作期合并感染,此时因身体其他因素不能手术,可以在感染灶表面切小口引流或注射器抽脓处理。这种方法效果立竿见影,但只是暂时缓解,日后还需再行根治手术。

  (2)置管或挂线引流 对高位瘘或多瘘管的复杂瘘,没有把握手术,但为了防止病情加重或蔓延,可以在瘘管内放置引流管或引流条,每天药物冲洗,虽不能根治,但可以控制病情。

  (3)肛瘘切开术 肛瘘最经典与最主流术式,90%以上低位肛瘘的治疗采用此方法。

  (4)瘘管剔除术 对瘘管完全粘连、较细的低位肛瘘,探针无法探入,可以采用剔除术。

  (5)主灶切开支管旷置术 适用于各种复杂性肛瘘。操作时首先要对主灶进行定位,及内口和肛管处的瘘管,这部分采取直接切开。对外口行扩创。打通外口与主灶间的瘘管,并放置引流条或引流管。术后7~10天左右拆除。

  (6)挂线术 适用于高位肛瘘。挂线术是目前国内外治疗高位肛瘘的最主要方法。以线代刀行慢切割,在切断肛瘘管壁的同时,造成断端的炎症粘连,防止回缩,可以适当起到保护肛门功能的作用。但缺点是,疼痛明显,尤其是还需要二次紧线,疗程相对较长。

  (7)双向等压引流术 适用于高位肛瘘和复杂性肛瘘。采取半切割挂线,可有效保护肛管的核心结构“肛直环”术中不被完全切断,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有效保护了肛门功能不受破坏。

  (8)瘘管填塞术 考虑到切开和剔除术都会断开瘘管经过的肛门括约肌,国内外尝试采取一些特殊材料来填塞瘘管,可以不伤及肛门肌肉而治愈肛瘘。这些材料包括纤维蛋白胶、用冻干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制作的生物修复栓等。本方法应用条件非常苛刻,瘘管完整、畅通,内外口清晰的低位瘘。术后填塞剂流出或出现感染,治疗将失败。目前尚不能作为一种替代疗法在临床广泛应用。

  (9)Lift术 该术式是2007年Arun等提出,全称是1igationofintersphinctericfistulatract,中文意思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可用于低位瘘的治疗,优点是不切开瘘管,但治愈率低。作为对保肛术式的一种探索,由于无肛门失禁风险,文献报道的成功率14%~60%

  (10)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drainage,VSD)是一种处理各种复杂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全新方法。近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将其应用于各种急慢性复杂创面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肛肠科近年来有些单位开始应用,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高位肛瘘的治疗需要更多的探索,VSD技术在其他外科领域已取得良好效果,可以尝试在高位肛瘘、大范围的肛周脓肿治疗中应用。缺点是患者活动受限,肛门还要排便,这都给该技术在肛肠科的应用设置了障碍。

三、肛裂是怎样分类的

  肛瘘是复杂的,需要对它们进一步细分。国内外从多个角度给出很多分类方案。这里介绍目前临床最常用的分类方法。

  1.高位低位

  1934年英国医院的Millgan和Morgan用齿线作为分界线。这种分法简单明了,实用性很强。齿线是肛门与直肠的分界线,可以在肛门镜下清晰可见。齿线处的肛窦是肛瘘的感染内口,以此线为起点,向上就是高位肛瘘,向下就是低位肛瘘。

  1975年国内肛肠界在河北省衡水市召开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肛肠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确定肛门外括约肌的深部是高低位的分界线。

  2.单瘘多瘘

  数外口或数瘘管,如果就只有一个,称为单纯性肛瘘,如果是多个,就叫复杂性肛瘘。但有些瘘管过长,或弯曲,临床也可以称为复杂性肛瘘。复杂性肛瘘有时是单内口,有是是多内口,这要分清,因为临床的治疗方法不同。这一分类方法是1975年我国学者在衡水肛肠会议上提出的,目前在临床上被广泛采用。

  3.皮下黏膜下

  大部分的肛瘘都穿越了肛门括约肌,但皮下黏膜下肛瘘是个例外。这是两类最表浅的肛瘘,基本都位于括约肌的内侧。位于肛缘皮下的叫皮下瘘,肛缘一周都可能发病。离肛缘都很近,一般不超过5cm,内口位于与外口对应的齿线处。位于直肠黏膜下的叫黏膜下肛瘘,内口位于同点位齿线。

四、肛裂要怎样检查出来

  肛瘘难治,首先难在诊断上。术前只有准确定位瘘管的位置,内口的位置,才能为手术的成功提供最有力的保障。内口的定位一般有两种方法,直接找和顺瘘管找。只有少数病例能直接找到。肛门指诊时可以在肛内齿线处触及到硬节或凹陷,或按压瘘管时有脓液流出。而大部分病例的内口很隐蔽,或是闭合的,这就需要先找瘘管或外口,然后再顺藤摸瓜。方法有六,看、摸、探、灌、照、切。这些方法针对不同瘘管,各有适应范围,有时一种方法就能找到,有时需要几种共同配合。

  1.看

  先把肛门分成前后两个部分,外口在后半部分,其内口基本都在6点(后正中)齿线处。外口在前半部分,有两种情况。外口距离肛缘在5cm之内的,内口在与外口对应的齿线处。外口距离肛缘超过5cm的,内口会绕到后侧6点。这一定律的准确率在80%左右,一般作为其他检查前的初步判断。

  2.摸

  即指诊。一般的肛瘘通过“摸”就能诊断清楚。但如果瘘管位置较深,或没有完全形成,或属于括约肌间的,此时需要采取下面措施继续检查。

  3.探

  用探针从肛瘘的外口探入,只要瘘管畅通,探针就可以一直探查到内口。手术时,沿探针把瘘管切开。用探针来定位内口需排除两种情况,瘘管中间闭塞不行,瘘管弯曲不行。

  4.灌

  针对弯曲的瘘管,摸不行,探针也不行,此时需要从外口灌进液体,看看从什么地方流出来,流出的地方就是内口。使用的液体有美兰,有双氧水。使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条件是,瘘管畅通。

  5.照

  B超、X线摄片、CT、磁共振检查,这些都属于“照”的范畴,尤其是B超,近年来在临床广泛应用,一些有经验的检查医生,可以准确描述瘘管的位置、范围、与括约肌的关系和内口的位置。对深部瘘,CT和磁共振检查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物理检查都只能提供参考,因为最后都必须手能摸到病灶才能手术。

  6.切

  在以上方法都还不能定位内口的情况下,只能去切开瘘管,沿着瘢痕与坏死组织,且切且寻找。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肛肠科外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