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07 11:13 来源:网友分享
(1)感染因素:因本病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与细菌性痢疾非常相似,有些病例粪便中能培养出细菌,部分病例应用抗生素有效,因而认为感染是本病的病因。但多年来反复研究还未能直接找到感染微生物学的根据。在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约有0.5%一8.2%的病人由菌痢转变而来,因此还有人提出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
(2)精神因素:由于精神障碍引起植物神经功能失调,随之出现肠道运动亢进、肌肉痉挛、血管收缩、组织缺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等,最终导致肠壁炎症及溃疡形成。
(3)遗传因素:在欧美国家,本病的发病率较高,并有较明显的家族性,种族间的发病率有明显差异,所以有人提出本病可能与遗传有关。
(4)大肠内酶的局部因素:肠壁分泌过多的溶菌酶、蛋白质分解酶等,破坏了粘液的保护作用,因而导致细菌的侵入,发生粘膜坏死。
(5)过敏反应:某些食物(如牛奶)可使少数病例病情复发。
(6)防御机能障碍。
(7)自身免疫因素:由于本病常并发类风湿性关节炎、桥一本氏病、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其它免疫抑制剂治疗有一定效果,因此提示本病很可能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结肠炎的类型有很多种,溃疡性结肠炎是其中的一种,引起溃疡性结肠炎的原因主要与长期饮食不规律有关,特别是在夏季经常吃凉食有很大的关系。
溃疡性结肠炎的早期症状中的初发型:症状轻重不一,既往无溃结史,可转变为慢性复发型或慢性持续型。
溃疡性结肠炎的早期症状中的慢性持续型:起病后常持续有轻重不等的腹泻、间断血便、腹痛及全身症状,持续数周至数年,其间可有急性发作。本型病变范围较广,结肠病变呈进行性,并发症多,急性发作时症状严重,需行手术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的早期症状中的慢性复发型:症状较轻,临床上最多见,治疗后常有长短不一的缓解期。复发高峰多在春秋季,而夏季较少。在发作期结肠镜检查,有典型的溃结病变,而缓解期检查仅见轻度充血、水肿,黏膜活检为慢性炎症,易误为肠易激综合征。有的患者可转为慢性持续型。
对于症状不是很明显不常出现腹泻腹痛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来说,可进行一般治疗,也就是饮食调理,主要就是要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然后是低脂少渣,患者做好了这几个饮食原则,对轻度的症状还是能很好的缓解的,而中重度的病人则要注意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血钾。
另外也可进行一些必要的药物治疗,药物的选择一般就是水杨酸类、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菌素等,如甲硝唑,还有一些中药,治疗效果也不错,不过注意患者在选择这些药物是要明白是各自有其的使用指征的,所以需医生根据病情选用。
最后对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药物治疗无效或是病程较重的,也可以选择外科手术治疗的,一般手术适应症有暴发型,难治性溃结;腹腔脓肿;肠瘘与肛瘘;癌变这几种,出现以上这些症状时手术是最好的疗法。
俗话有说“常锻炼,多出汗,身体好”,锻炼身体能强身健体,有利于增强身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但如果过度锻炼、带病锻炼,往往适得其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多数体质比较瘦弱,如果进行剧烈运动,需要耗费大量养料,不利于病情的恢复及身体的恢复。
所以运动方式可以有很多种,需掌握几个原则,运动后不觉得疲倦,出汗不太多,最好躯干上微微汗出,运动后不会觉得非常口渴,因此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不适合做剧烈运动,在运动方式上可选用太极拳、八段锦、慢步走等相对温和的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一般应进食柔软、易消化、富有营养和足够热量的食物。宜少量多餐,补充多种维生素,勿食生、冷、油腻及多纤维素的食物。注意食品卫生,避免肠道感染诱发或加重本病,忌烟酒、辛辣食品、牛奶和乳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