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2 13:23 来源:网友分享
1、原发性脊髓前角、脑干颅神经运动核的传导途径的病变会诱发肌肉萎缩。如运动神经元疾病。其中有婴儿进行性的脊髓肌萎缩、少年进行性的球麻痹、家族性的遗传性少年型脊髓肌萎缩症等。
2、中枢神经弥漫性病变的神经元性的肌萎缩,如,海绵状自质脑病,家族性遗传性供给失调,慢性进行性舞蹈病、大脑叶性萎缩等。
3、正确的认识肌肉萎缩出现的原因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非常关键,所以大家一定要正确的认识。有先天发育畸形所导致的一些继发性中枢神经元性肌萎缩,如脊髓积水、脑脊髓膨出、脊管闭合不全、脊髓发育不全、延一脊髓空洞症等。
4、由全身营养障碍、废用、内分泌异常都会出现肌肉变性,肌肉结构异常等原因产生的面部肌肉萎缩,此外,发生肌肉变性,首先损害骨盆带肌群及腰大肌、行走困难、登楼困难、走路摇摆等表现,也有患者仅仅累及股四头肌。
5、还有就是脊髓的病变也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出现,如损害,脊髓压迫和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等。
6、遗传、中毒、代谢异常、感染、变态反应等都是导致肌肉萎缩的原因,此种分类临床意义不大,因原因一时难以明确,代谢异常与脑白质疏松的发生关系紧密,而糖代谢异常状况越重,给病人带来的神经病变也会损害到病人的身体健康。
7、脑源性肌萎缩很少见。通常是大脑皮质的萎缩性的病变,特别是儿童时期的大脑半球顶叶的病变,先天性运动区发育强或者是大脑半球深部占位性的病变,炎症等都会出现肌肉萎缩。
肌肉萎缩患者及时翻身预防褥疮,要不断推拿,按摩患肢,使两手腕,上肢能伸展上举动作,下肢做伸屈抬高等动作。恢复期则以主动锻炼为主。可根据个人体力情况量力而行。从搀扶行走达到功能性行走。坚持做一些保健性体操及简单的日常劳动,达到活动全身各个关节肌肉的目的。可以参加一些民族传统性的医疗运动,如气功,太极拳,太极剑等。
对不能做任何动作的患者(肌力0-1级)可做一些试图引起肌肉收缩练习。还可以进行按摩运动,以活跃血液循环。对于肢体能抬离床面(肌力3级),但是不能做抵抗运动的可以试图做一些主动运动。如:伸展四肢,上下踢动。对于肌肉萎缩患者肢体能做一些简单的抵抗运动的,可利用沙袋,哑铃等重物反复踢打进行抗阻力练习。
肌肉萎缩运动疗法的目的就是让患者可以保持自身的肌肉运动功能,对控制病情有良好的效果,患者也要积极的进行治疗,越早进行治疗效果就越好。
第一、肌肉萎缩症患者要要吃高蛋白,高维生素以及易消化的食物,经过合理的营养搭配以及适当的烹调,尽最大的可能提高患者的食欲,使患者的饮食中的营养和能量能满足机体的需要。
第二、凡食疗物品一般不采取炸、烤、爆等烹调方法,以免其有效成份破坏,或使其性质发生改变而失去治疗作用,应采取蒸、煮、炖、煲汤等方法。
第三、调畅肢体的气血,恢复肢体功能活动是肌肉萎缩症康复的关键。肢体活动的功能训练可采用主动练功和被动练功两种,可以选择传统体育训练,生活作业训练等不同的训练方式。
第四、肌肉萎缩症患者需要高蛋白,高能量饮食补充,提供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重建所必需的物质,以增强肌力,增长肌肉。肌肉萎缩症病人不宜服用对病情不利的食物和刺激性强的食品,如辣椒等,尤其是急性期的病人及阴虚火旺型病人最好忌用。
1、肌源性肌萎缩常见于肌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性肌强直症、周期性麻痹、多发性肌炎、外伤如挤压综合征等、缺血性肌病、代谢性肌病、内分泌性肌病、药源性肌病、神经肌肉传递障碍性肌病如重症肌无力等。
2、神经源性肌萎缩主要是脊髓和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见于脊椎椎骨骨质增生、椎间盘病变、脊神经肿瘤、蛛网膜炎、神经炎、神经丛病变、脊神经肿瘤、蛛网膜炎、神经炎、神经丛病变、神经损伤、脊髓空洞症、运动神经元性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脑部病变和脊髓病变导致的废用性肌萎缩症等。
3、废用性肌萎缩上运动神经元病变系由肌肉长期不运动引起,全身消耗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4、其他原因性肌萎缩如恶病质性肌萎缩、交感性肌营养不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