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7 14:05 来源:网友分享
1.创伤史 关节内骨折,属关节囊内骨折,涉及关节最多见的是肘关节,包括了肱骨内,外髁或髁间骨折,其次为踝关节,包括踝和距骨骨折,再次为膝关节,包括股骨髁,胫骨髁和髌骨骨折等,造成关节软骨的损伤,是发生创伤性关节炎最常见原因之一。
2.负重过度 由于肥胖或骨折畸形愈合,发生膝内,外翻畸形,则负重线内移或外移,而使关节面有效负重面积减少,关节单位面积内的骨小梁压力增高,可发生骨小梁微小骨折,而发生骨质塌陷,同时也出现软骨下骨硬化现象,晚期则膝内侧关节间隙消失,骨硬化区扩大,外侧关节间隙增宽,最后内侧平台骨质吸收,导致外侧副韧带松弛及膝关节半脱位。
3.先天性畸形 属继发性骨关节炎,是指有某些病变存在,如髋关节先天性脱位,髋臼先天发育不良,扁平髋等原因所致。
4.症状 本病可发于任何年龄组,但以青壮年多见,多发于创伤后,承重失衡及活动负重过度的关节。
(1)早期临床表现:受累关节疼痛和僵硬,开始活动时较明显,活动后减轻,活动多时又加重,休息后症状缓解,疼痛与活动有明显关系。
(2)晚期临床表现:关节反复肿胀,疼痛持续并逐渐加重,可出现活动受限,关节积液,畸形和关节内游离体,关节活动时出现粗糙摩擦音。
1.西医发病机制 本病是关节内骨折,软骨损坏,关节内异物存留,承重失衡,活动,负重过度等,使关节面不平整,从而使其遭受异常的磨损和破坏。
本病属骨关节疾病,可发生于多个关节,呈慢性病变过程,其病理主要是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及其继发的软骨增生和骨化,引起关节间隙进行性变窄,关节边缘有骨刺形成,软骨下骨质可有囊性变。
2.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肾气不足,风寒湿邪侵入骨骼,或跌仆闪挫,伤损骨骼,以致气血淤滞,运行失畅,久而形成骨痹。
(1)损骨血凝:由外伤或劳损导致筋骨损伤,骨节交会之处为关节,大筋联络关节,小筋附于骨外,所以跌打损伤,轻者伤筋,重者则伤筋损骨,血瘀肿胀,壅闭不通,故疼痛而发病。
(2)肝肾亏虚:肝主筋,肾主骨,肝肾充盈,则筋骨劲强,关节滑利,运动灵活,肝肾同源,肝阴和肾阴相互为用,因此,筋脉和同,骨髓坚固,骨正筋柔,若肝血肾精渐亏,气血不足或患者伤及肝肾,致使筋骨失养而发病。
(3)外邪客犯:起居不慎,冒风受寒,坐卧冷湿之地,或涉风冒雨,或身劳汗出,衣着湿冷等皆可导致风寒湿客犯,风寒湿客犯经络,经脉痹阻,气血不通,筋骨失养而发病,诚如《济生方》云:“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
1.X射线检查 本病是骨折或关节急性损伤过后,在较长时间内逐渐形成的,当受伤关节形成退行性变化时,将显示关节间隙变窄,骨端硬化,关节边缘部骨赘形成,关节内可能有游离体,还可因骨端生长发育障碍,或骨,关节损伤后而遗留肢体畸形,有时合并关节周围软组织内钙化或骨化,该检查方法简便易行。
2.CT 容易得到横断扫描图像,还可重建矢状或冠状图像,故可得到三维信息,CT的密度分辨力明显优于X射线平片,更有利于明确关节及软组织病变的大小,范围和密度变化,以及骨病向毗邻组织的侵袭,某些类型骨折以及软骨损伤性病变都是CT检查的适应证。
3.MRI 可作任何层面成像,密度分辨力高,可较准确地区分同一解剖部位各种组织,脏器的轮廓和它们之间的界限,以及MRI所特有的流空效应均为其优点;有利于观察软组织及软骨病变的范围及内部结构,MRI对软组织层次的分辨力虽优于CT,但它对水肿及钙化的识别则不及CT。
4.ECT 一次扫描可得到全身骨骼的闪烁图,适用于做全身性筛选检查,ECT的敏感性高,故可早期发现病变,有利于定位及定量检查。
①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如何运用针刺和艾灸等方法防治疾病的一门科学。针刺是在人体的特定部位上给予一定的刺激,激发经络之气,来调整机体的功能,或刺放淤血,从而使机体恢复健康的措施。灸法则是采用艾绒等各种药料以烧灼,熏熨体表的一定部位,以温热的刺激,来防治疾病的方法。《灵枢·官能》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虚证用补,实证用泻。热证宜浅,刺速出针,寒证当留针,阳气虚不能上升用灸法,络脉瘀血用泻血法等,引起经络系统的强烈反应,既可活血通络、行气止痛,又可益肾养血、强筋壮骨。现代研究表明,针灸的作用可引起体液、血液、淋巴液、营养物质循环加快,组织机能发生某些变化,使症状逐渐消失。本病采用此种治疗方法,正是为了消肿止痛,加速受累关节的代偿和修复。临床具体应用时有循经取穴和局部取穴两种方法。根据寒热虚实,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灵活运用。
②推拿疗法:下肢取卧位,暴露肢体,蘸伤油膏或舒筋药水推拿。可用提、揉手法,由肢体近端至远端,反复数遍,手法由轻到重,直至患者有酸胀感为度。然后,根据肢体不同部位,用指尖点按穴位,如下肢取环跳、承扶、足三里、承山等穴位。继而做患肢各个方向被动活动,最后用揉拣法,在患肢来回旋行数次而结束。
③外治疗法:
A.外敷药:膏药是外用药中一种特有的传统剂型,其功用是由其药理作用和物理作用相结合而成。常温下较硬,加热则变软而黏稠,敷贴患处,能固定患部位置,也可在经络循行部位的重要穴位上外敷,即能消肿化瘀,又可通络止痛,应用方便,药效持久。常用传统药膏很多,如镇江膏、东方活血膏等。
B.热敷疗法:如热敷灵,选用温经祛寒、行气活血止痛的药物,一方面借热力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另一方面通过药物达到瘀散痛消,关节活动灵便之目的。
C.熏洗疗法:活血止痛散(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经验方)。当归尾、红花、苏木、白芷、姜黄、威灵仙、羌活、五加皮、海桐皮、牛膝、川楝子、茯苓等各15g,乳香6g,花椒9g,透骨草30g。煎汤熏洗患处,2次/d,每次40min。本方有疏通关节筋络,疏导流通气血,活血止痛的作用,尤其对关节僵硬,酸痛麻木者有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