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6 10:49 来源:网友分享
1.控制传染源,减少传染机会 结核菌涂片阳性病人是结核主要传染源,早期发现和合理治疗涂片阳性结核病人,是预防结核病的根本措施,婴幼儿患活动性结核,其家庭成员应作详细检查(摄胸片,PPD等),对小学和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应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隔离传染源,能有效地减少感染结核的机会。
2.普及卡介苗接种 实践证明,接种卡介苗是预防小儿结核病的有效措施,卡介苗为法国医师Calmette和Guerin在1921年所发明,故又称B.C.G,我国规定在新生儿期接种卡介苗,按规定卡介苗接种于左上臂三角肌上端,皮内注射,剂量为0.05mg/次,划痕法现已很少采用,卫生部1997年通知取消7岁和12岁的卡介苗复种计划,但必要时,对该年龄结素试验阴性儿童仍可给予复种,新生儿期卡介苗可与乙肝疫苗分手臂同天注射。
接种卡介苗禁忌证:阳性结素反应;湿疹或皮肤病患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1个月);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症或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患者。
3.预防性化疗 主要用于下列对象:
(1)3岁以下婴幼儿未接种过卡介苗而结素试验阳性者。
(2)与开放性肺结核病人(多系家庭成员)密切接触者。
(3)结素试验新近由阴性转为阳性者。
(4)结素试验呈强阳性反应者。
(5)结素试验阳性需较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者。
急性期时应卧床休息,保证充分营养。抗结核治疗原则同活动性肺结核。有渗出液时应及时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3~4周,可加速渗出液的吸收,减少粘连,防止缩窄性心包炎的产生。如停药过早,心包渗液可重复出现,则需要再重复一疗程。心包大量积液影响呼吸及心脏功能时应行心包穿刺抽液。至于缩窄性心包炎一经确诊后,应施行手术治疗,只有剥离粘连及部分切除心包,才能解除心脏束缚。
预后以渗出性心包炎较好,尤以早期诊疗者为佳。北京儿童医院的30例渗出性心包炎中共死亡2例,均因就诊过晚,1例合并结核性胸膜炎及腹膜炎,1例合并双侧胸膜炎及纵隔积液。缩窄性心包炎预后较差。及时手术治疗可使预后改善,许多病人可以治愈。如手术过晚,心肌已受严重损害,则效果差。
对确诊或高度怀疑结核性心包炎患者,应尽早进行合适身抗结核治疗,以联合用药为主,可为三联或四联治疗,疗程应足够长(6~9月),心包积液中纤维素沉着明显者应同时辅于皮质类固醇治疗,除可改善临床症状发生外,尚可显著降低缩窄性心包炎的发生,减少心包切除术和降低死亡率。当有心包填塞时应行心包穿刺抽液或引流。对于心包增厚,出现缩窄性心包炎或心包钙化,静脉压持续升高或心包填塞者应行心包切开或剥脱治疗。本病例可能将发生缩窄性心包炎,已嘱行激素治疗,并及时复诊。
1、渗出性结核性心包炎起病可急可缓,所见30例渗出性心包炎起病至住院最短7日,最长1年。多数有发热、食欲不好、无力等全身中毒症状。早期症状主要为疼痛,痛多位于胸骨下,可为锐痛、钝痛或胸部紧迫感,有时痛可放射到颈、肩、臂及上腹部,在吸气、咳嗽或胸部运动时加剧。随着渗出液积聚,疼痛可减轻或消失。心包渗液大量时可导致心脏压迫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干咳、呢逆、声音嘶哑及下肢水肿等。
2、体征方面常见心脏中等度以上增大,心尖搏动减弱,心音遥远、奔马律,肝脏增大、腹水、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奇脉、脉压变小,颈静脉吸气时扩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由于心包积液压迫左肺底部,可在左下背部出现浊音、支气管呼吸音等肺实变体征。但在起病较缓、渗液较少或虽大量而积聚甚慢时,可无明显心脏填塞症状。约半数患儿多在炎症初期可听到心包摩擦音。检查静脉压明显升高。
3、缩窄性心包炎起病缓,可为急性渗出型持续所致。但多数病例因急性阶段隐匿,未被发觉,就诊时已成缩窄性。形成缩窄性心包炎的时间可自数月至数年。12例中最小的1例为2岁幼儿,经手术证明,临床上除一般症状外主要为呼吸困难及一系列心脏填塞症状及体征。
4、常见症状为发热,胸痛,咳嗽和呼吸困难。心包填塞或缩窄性心包炎则可出现外周静脉搏血循环压力增高表现,如下肢水肿、腹水等。体征为心浊音界增大,心音遥远,心包摩擦音,心动过速等。部分病人临床表现并不典型,起病隐匿,无结核中毒症状。本例病人两次住院均主诉为胸闷、背痛。
(一)发病原因
结核杆菌有4型:人型,牛型,鸟型和鼠型,而对人体有致病力者为人型结核杆菌和牛型结核杆菌,我国小儿结核病大多数由人型结核菌所引起,结核杆菌的抵抗力较强,除有耐酸,耐碱,耐酒精的特性外,对于冷,热,干燥,光线以及化学物质等都有较强的耐受力,湿热对结核菌的杀菌力较强,在65℃ 30min,70℃ 10min,80℃ 5min即可杀死,干热杀菌力较差,干热100℃需20min以上才能杀死,因此干热杀菌,温度需高,时间需长,痰内的结核菌在直接太阳光下2h内被杀死,而紫外线仅需10min,相反在阴暗处可存活数月之久,痰液内的结核菌如用5%的石炭酸(苯酚)或20%漂白粉液消毒,则需24h方能生效。
(二)发病机制
结核性心包炎的发生多有胸腔内淋巴结核,胸膜或腹膜结核病,经过淋巴逆流或直接蔓延而来,也可由心包附近的干酪液化淋巴结直接破溃入心包腔,或由全身血行播散所致,结核性心包炎的病理过程包括4个时期:干性,渗出,吸收和缩窄,临床常见渗出和缩窄2个时期,渗出性心包炎可为全身性多发性浆膜炎的一部分,它反映了机体对结核菌的高敏反应,心包腔内积聚多少不等的浆液纤维性渗出液,心包膜表面可见散在的粟粒结核病灶或干酪样变,心包膜肿胀,覆以纤维素,失去光泽,病程顺利时,渗出液和纤维素吸收后心包膜可完全恢复正常,如渗出液吸收而纤维素机化,结缔组织增生致使心包膜增厚且广泛粘连,可引起心包腔闭塞,甚至胸膜胸壁相粘连,临床上称为缩窄性心包炎或匹克(Pick)病,心包膜增厚程度不等,严重病例心包膜可达2cm,偶见心包膜钙化。
温馨提示:
加强个人卫生,预防各种感染。
心包炎是指心包因细菌、病毒、自身免疫、物理、化学等因素而发生急性炎性反应和渗液,以及心包粘连、增厚、缩窄、钙化等慢性病变。临床上主要有急性心包炎和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有发热、盗汗、咳嗽、咽痛或呕吐、腹泻等症状。心包渗出大量积液可发生急性心包填塞症状。患者胸痛、呼吸困难、发绀、面色苍白,甚至休克。还可有腹水、肝大等症状。传统医学曾提出此病的临床表现,如《素问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