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2 12:29 来源:网友分享
1.血常规。血常规是平时我们经常做的一种检查,非常普通。看血常规化验,最主要看三个指标——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一般白血病患者都会存在血常规指标异常。
2.骨髓涂片。白血病的发病就是因为骨髓等的造血功能出现了问题,所以骨髓涂片是诊断白血病的主要依据。因此对于白血病患者,骨髓涂片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取0.5ml骨髓涂在玻璃片上,然后在显微镜下进行分析。骨穿在门诊就可以实施,并不影响日常生活。
3.血涂片。血涂片也是经常做的一项检查,它的检查原理同骨髓涂片类似。不是所有白血病患者此项检查都是异常的。那为什么还要做呢?因其快捷、方便,可以让医生在第一时间就能判断疾病的大概种类,作出治疗、处理的决定。以上就是经常被大夫采用的几种白血病的检查项目,病人如果被大夫怀疑有患白血病的可能性,大夫就会让病人进行这些相关的检查。在检查的结果出来之后,病人应该问清楚自己的疾病的情况,最好是了解上面的各项数据的含义。
1.感染。由于白血病造成正常白细胞减少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同时化疗等因素亦导致粒细胞的缺乏,使患者易发生严重的感染或败血症。有的接受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由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更易被病毒感染,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此外卡氏肺囊虫感染也常见,上呼吸道感染及肺炎为其常见类型。
2.肠功能衰竭。由于治疗白血病中的化疗药物放疗手段影响肠胃功能,而导致怕胃功能衰竭,患者的营养补充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目前采用锁骨下静脉插管到上腔静脉内进行高营养输液仅解决部分问题,营养缺乏可发生肺炎、肠炎等并发症。
3.高尿酸血证。白血病患者因大量白血病细胞的核酸分解可使尿酸排出量增加数十倍。当患者接受化疗放疗等治疗时则出现高尿酸血症,应用皮质激素等又能增加高尿酸症,高浓度的尿酸很快过饱和而沉淀引起肾小客广泛损伤和尿酸结石,可导致少尿、无尿。
4.出血。白血病患者由于白血病细胞恶性增生血小板明显减低,易引起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系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所以要根据病因打取积极止血措施包括输注浓缩血小板。
1.病毒因素。病毒在鼠、猫、鸡和牛等动物的致白血病作用已经肯定,这类病毒所致的白血病多属于T细胞型。
2.化学因素。一些化学物质有致白血病的作用。接触苯及其衍生物的人群白血病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亦有亚硝胺类物质、保泰松及其衍生物、氯霉素等诱发白血病的报道。某些抗肿瘤细胞毒药物,如氮芥、环磷酰胺、甲基苄肼、VP16、VM26等都有致白血病作用。
3.放射因素。有证据显示,各种电离辐射可以引起人类白血病。白血病的发生取决于人体吸收辐射的剂量,整个身体或部分躯体受到中等剂量或大剂量辐射后都可诱发白血病。小剂量辐射能否引起白血病仍不确定。经常接触放射线物质(如钴-60)者白血病发病率明显增加。大剂量放射线诊断和治疗可使白血病发生率增高。
4.遗传因素。有染色体畸变的人群白血病发病率高于正常人。
1.治疗(非M3)。通常需要首先进行联合化疗,即所谓“诱导化疗”,常用DA(3+7)方案。诱导治疗后,如果获得缓解,进一步可以根据预后分层安排继续强化巩固化疗或者进入干细胞移植程序。巩固治疗后,目前通常不进行维持治疗,可以停药观察,定期随诊。
2.由于靶向治疗和诱导凋亡治疗的成功,PML-RARα阳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成为整个AML中预后最好的类型。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全反式维甲酸联合砷剂治疗可以治愈绝大多数M3患者。治疗需要严格按照疗程进行,后期维持治疗的长短则主要依据融合基因残留情况决定。
3.通常先进行诱导化疗,成人与儿童常用方案有差异,但是近年来研究认为,采用儿童方案治疗成人患者结果可能优于传统成人方案。缓解后需要坚持巩固和维持治疗。高危患者有条件可以做干细胞移植。合并Ph1染色体阳性的患者推荐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进行治疗。
4.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慢性期首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伊马替尼)治疗,建议尽早且足量治疗,延迟使用和使用不规范容易导致耐药。因此,如果决定使用伊马替尼,首先不要拖延,其次一定要坚持长期服用(接近终生),而且服用期间千万不要擅自减量或者停服,否则容易导致耐药。加速期、急变期通常需要先进行靶向治疗(伊马替尼加量或者使用二代药物),然后选择机会尽早安排异体移植。
温馨提示:
鼓励病人经常食用一些富含铁的食物。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因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组织和器官,同时正常造血受抑制。临床可见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据报道,我国各地区白血病的发病率在各种肿瘤中占第六位。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