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5 09:36 来源:网友分享
胎盘早剥的病因:
胎盘早剥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其发病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血管病变 胎盘早剥孕妇并发重度妊高征、慢性高血压及慢性肾脏疾病,尤其已有全身血管病变者居多。当底蜕膜螺旋小动脉痉挛或硬化,引起远端毛细血管缺血坏死以致破裂出血,血液流至底蜕膜层形成血肿,导致胎盘自子宫壁剥离。
2.机械性因素 外伤(特别是腹部直接受撞击或摔倒腹部直接触地等)、行外倒转术矫正胎位、脐带过短或脐带绕颈、在分娩过程中胎先露部下降,均可能促使胎盘早剥。此外,双胎妊娠的第一胎儿娩出过快或羊水过多于破膜时羊水流出过快,使子宫内压骤然降低,子宫突然收缩,也可导致胎盘自子宫壁剥离。
3.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 妊娠晚期或临产后,孕产妇长时间取仰卧位时,可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此时由于巨大的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而子宫静脉却瘀血,静脉压升高,导致蜕膜静脉床瘀血或破裂,导致部分或全部胎盘自子宫壁剥离。
胎盘早剥都有哪些症状表现
(1)小部分胎盘剥离外出血
小部分胎盘剥离外出血表现为阴道出血和轻度的腹痛。出血量一般比较多,颜色暗红,伴有轻度的腹痛或者腹痛并不明显。这种情况胎盘剥离面一般不超过胎盘的三分之一。比较多见于分娩期。属于轻度的胎盘早剥。
(2)大部分胎盘剥离内出血
大部分胎盘剥离内出血表现为阴道出血量较少或者没有出血。但是会有突然性的腹部疼痛,疼痛的程度和胎盘内出血的程度有关。疼痛剧烈时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出汗,血压下降等情况。
(3)胎盘完全剥离内出血
胎盘完全剥离内出血比大部分胎盘剥离内出血的症状更为严重。如果胎盘完全剥离,积血的程度比较严重,会出现腹部剧烈疼痛甚至休克等迹象,阴道流血少量或者没有流血状况,出现贫血的症状。
1.纠正休克:患者入院时,情况危重、处于休克状态者,应积极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尽快改善患者状况。输血必须及时,尽量输新鲜血,既能补充血容量,又可补充凝血因子。
2.及时终止妊娠:终止妊娠的方法视患者的情况而定:经阴道分娩:经产妇一般情况较好,出血以显性为主,宫口已开大,估计短时间内能迅速分娩者,可经阴道分娩,先行破膜,使羊水缓慢流出,缩减子宫容积。另一种方法就是剖宫产:初产妇不能在短时间内结束分娩者;胎盘早剥虽属轻型,但有胎儿窘迫征象,需抢救胎儿者;重型胎盘早剥,胎儿已死,产妇病情恶化,处于危险之中又不能立即分娩者;破膜引产后,产程无进展者,均应及时行剖宫产术。
3.防止产后出血:胎盘早剥患者容易发生产后出血,故在分娩后应及时应用子宫收缩剂如催产素、麦角新碱等,并按摩子宫。若经各种措施仍不能控制出血,子宫收缩不佳时,须及时作子宫切除术。若大量出血且无凝血块,应考虑为凝血功能障碍,并按凝血功能障碍处理。
1做好孕期保健,加强产前检查,积极预防与治疗妊高征:对合并高血压病、慢性肾炎等高危妊娠应加强管理,加强围产期健康知识宣教,使孕妇认识到高危妊娠的危害性,妊娠晚期避免仰卧及腹部外伤,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和护理是预防胎盘早剥的关键。
2及时发现胎盘早剥的征象,重视高危因素:对于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IUGR、糖尿病、胎膜早破等孕妇应警惕胎盘早剥的发生。胎位异常行外倒转术纠正胎位时,操作必须轻柔;处理羊水过多或双胎分娩时,避免宫腔内压骤然降低。密切观察阴道流血情况,随时监测宫底高度,注意有无不协调高张性宫缩,注意观察胎心胎动的变化和羊水性状,以便及时发现胎盘早剥的早期征象,为抢救赢得时机。
3心理护理:重型胎盘早剥患者多数起病急、发展快,对母婴危害大,确诊胎盘早剥,抢救时须沉着镇定,与家属做好沟通,缓解病人的焦虑恐惧心理。
希望大家注意其中的保健方式,而且,也要注意多休息,不要忽视其中的影响,平时大家需要注意自己的生活事项,而且要注意调理方式,全面的进行诊断和治疗,病情,也要注意患者的生活事情,避免造成腹部疼痛,要做好孕期保健,而且要注意女性的身体,有效进行护理。
并发症之一、产后出血:胎盘早剥对子宫肌层的影响及发生DIC而致的凝血功能障碍,发生产后出血的可能性大且严重。必须提高警惕。
并发症之二、DIC与凝血功能障碍:重型胎盘早剥,特别是胎死宫内的患者可能发生DIC与凝血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皮下、粘膜或注射部位出血,子宫出血不凝或仅有较软的凝血块,有时尚可发生尿血、咯血及呕血等现象。对胎盘早剥患者从入院到产后均应密切观察,结合化验结果,注意DIC的发生及凝血功能障碍的出现,并给予积极防治。
并发症之三、急性肾功能衰竭:重型胎盘早剥大多伴有妊高征,在此基础上加上失血过多、休克时间长及DIC等因素,均严重影响肾的血流量,造成双侧肾皮质或肾小管缺血坏死,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大家应该尽早了解这些常见的并发症状,而且,腹中的胎儿还会受到很大影响,平时大家需要注意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旦出现这种疾病之后,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并且,也要注意身体的保健事项,要积极的进行有效缓解,避免造成更多困扰,希望大家合理治疗。
温馨提示:
加强产前检查,积极预防与治疗妊高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