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1 09:47 来源:网友分享
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B超、CT和MRCP可确诊多数的肝内胆管结石,各项检查各有优势和不足,常可联合应用以互补。
B超检查为无创性检查,方便易行,是肝内胆管结石诊断的首选方法。一般在结石远端的胆管有扩张才能作出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因肝内管道系统的钙化也具有结石样的影像,故其诊断准确性有限。
CT的诊断价值高于B超,其优势在于可全面显示肝内胆管结石的分布情况、胆管扩张情况和肝实质病变情况等,对结石的判断及术前病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阴性结石和泥沙样结石检出率低。
MRCP能立体的显示结石的部位、胆管的狭窄与扩张和胆管的形态,对胆肠内引流术后及复合性胆管狭窄等患者同样适用。当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时,其越发显得重要。
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病变胆管的显示清晰、准确,但是它们是有创检查,目前其重心主要是应用在治疗上。
临床上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体外碎石、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内镜治疗与手术治疗目前是主流治疗方法。治疗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包括结石的位置、合并症情况、操作的缓急、相关并发症情况、患者全身状况以及操作者和操作器械等客观条件的限制。
内镜治疗有着其突出优势,如更少的术后疼痛、更小的手术瘢痕和更少的术后康复时间。这些突出优势使得内镜治疗在临床中广泛开展,对完整切除困难、肝内多处受累、结石反复发生、曾有多次胆道手术史或复杂腹部手术史及无法耐受手术者尤其适用。内镜治疗方法目前主要经皮肝胆道镜碎石取石术(PTCSL),是经皮肤肝脏穿刺至患者肝内扩张胆管,结合激光碎石、液电碎石和网篮取石,治疗效果毫不逊色与手术治疗。该治疗属于微创,操作可反复进行,对复发性结石及胆道术后的患者有着明显的优势,是肝内胆管复发结石患者的首选。
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原则包括去除病灶、取净结石、切除狭窄、通畅胆流、防治复发。对于肝内胆管结石,术前精准评估患者胆管结石部位和病损程度,针对性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具体方案有腹腔镜下胆管切开取石术、肝切除术、肝门胆管狭窄成形术、肝移植术。
目前单纯性胆管切开取石的病例已逐渐减少,对于全身情况较差者,可通过胆管切开取石暂时通畅引流,为之后的二期手术做准备。
总的来说,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应遵循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低脂肪的原则,多吃新鲜鱼类、鸡蛋、瘦肉及新鲜蔬菜、水果等,多饮水和适当运动。
以鱼、瘦肉、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富含优质蛋白和碳水化合物的食品为主,尽量减少脂肪、特别是动物脂肪,不吃肥肉、油炸食物,尽可能地以植物油代替动物油。烹调食品以蒸、煮、炖、烩为佳,切忌大量食用炒、炸、烧、烤、熏、腌制食品。
戒烟酒及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浓烈调味品,如芥末油等,以免刺激胃肠道,诱发或加重病情。若有炎症或腹痛时,宜进清淡、易消化、少渣、温度适宜、无刺激性、低脂肪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肝内胆管结石的患者可以适当服用消炎利胆药物,促进胆汁分泌,保持胆流通畅,抑制胆道感染,降低β-葡萄糖醛酸酶的活力,改善胆汁淤滞所致胆汁酸等成分异常,有利于预防结石发生和增大。
肝内胆管结石只有切除病变的肝段或肝叶,才能达到彻底清除病灶的目的,降低结石复发率和胆管癌的发生率。肝切除术的重点及难点在于如何做到精准肝切除,这常常需要按解剖学分界行规则性肝段切除,不仅完整移除病变胆管及其所引流的肝脏区域,同时最大程度保留肝组织,利于肝、胆道生理状态的恢复。
1、定期门诊复查肝功能、B超及一些特殊指标。
肝内胆管结石术后如何护理
2、注意休息,不做重体力劳动。
3、合理饮食,多进食优质蛋白质及维生素食物,忌烟酒及刺激性食物。
4、带“T”管的患者应妥善固定,防止滑脱、扭曲。每天观察并记录引流袋中的胆汁颜色。如在术后不久胆汁突然减少甚至完全没有胆汁流出,则可能有引流管受压、堵塞或部分滑出。若“T”管引流的胆汁量突然增加,应疑有胆道下端堵塞的可能。患者避免盆浴,淋浴时注意保护好留置管外端。
温馨提示:
平时要规律饮食,定期复查B超,了解肝内外胆道的代偿性扩张变化情况,必要时可以吃一些利胆剂,促进胆汁的排泄,加强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