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6 15:08 来源:网友分享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苏展教授在“传递希望 抗击大肠癌”新闻发布会介绍:“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我国所有肿瘤发病率中排名第5位,而且其上升趋势明显,升速约为每年4.2%,远超2%的国际水平,我国每5分钟就有1人死于大肠癌。我国大肠癌高发区主要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港澳台地区。苏浙沪三地是最高发区,如上海市区男性中的发病率为48/10万,在女性中则为45/10万,这一发病率已接近西方发达国家。更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大肠癌发病数已超过美国,且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比欧美提前约十年,青年患者比欧美多见。
在西方发达国家,其发病率位居肿瘤第二位。在世界范围内,大肠癌占男性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9.4%,女性10.1%。全球每年大约102万新发病例,53万死亡病例1,其中我国每年新发病人数约40万人,死亡为7.35/10万。
张苏展教授说,我国大肠癌的诊治水平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我国,10个大肠癌患者中有6人死亡,医疗条件相对发达的上海地区,大肠癌死亡率也高达50%。美国10名患者中仅3人死亡。而在非洲,虽然大肠癌发病率低于我国,但是诊治更为规范。
大肠癌患者的生存率直接与诊断时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晚期大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7%;而早期癌患者5年生存率则可高达92%。2对大肠癌的筛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减少病死率。现有医学研究证实,有效的早期筛查和干预治疗可使大肠癌的发生率下降60%,病死率下降80%。
张苏展教授介绍,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上百个早诊早治基地,对癌症高发地区患者进行筛查和监控。截止2009年11月,我国大肠癌早期筛查2个项目点应筛查12000人,实际筛查31000人,任务完成率258.33%,发现病例257人,早期病例247人,早诊率96.11%。实际治疗236例,治疗率91.83%。
中国抗癌协会张光超秘书长介绍:“目前我国大肠癌检测资料收集逐渐完整化和规范化,全国已开展肿瘤登记报告工作的有50多个肿瘤登记处,覆盖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2%;各省市自治区基本上都先后建立了县市以上的死因登记检测点,以及肿瘤登记和检测专业委员会。这将有效地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国家制定相关卫生政策等工作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
2010年5月,由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为牵头单位,组织全国26家医院开始启动大肠癌登记随访项目,将系统登记患者从初诊、手术、术后治疗、随访等各阶段的诊治信息,配合临床定期随访,给予患者一定的指导意见,提高其对诊疗行为的配合度,进一步提高结直肠癌的规范化诊疗水平。
张苏展教授介绍说,对于低位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手术)仍是经典的手术方式。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出现使术后局部复发率降低至2.6%,成为低位直肠癌手术的金标准5。腹腔镜技术是近10多年来外科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进展,使肿瘤根治手术可以通过微创手术来完成。
综合治疗的发展不仅提高了手术治疗的效果,同时也改变了不少过去被判为不治之症而束手待毙患者的命运。目前晚期大肠癌的平均生存率,比50年代提高了3.5倍。全新的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与化疗药物的联合使用,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更使患者生存期延长近5个月。而且,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的问世,提供了让人耳目一新的抗癌战略,在化疗药物的强大活力之外,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的出色表现将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晚期结肠癌患者的长期生存将不再是梦想。此外,口服靶向化疗药的出现使患者可以在家接受治疗,生活质量得以显著提升。
主要症状
1.肠癌初期以便血为主,其次是大便习惯改变,排便不尽感,里急后重等,此外还极易引起梗阻现象,产生肠道刺激症状等。肠癌有很多突出的临床表现,患者还需多加小心。肠癌初期表现,以无痛便血为主,血液呈红色或鲜红色,与早期内痔的症状非常相似,后期便血多为暗红色,混有粪便之粘液血便或脓血便。
2.其次大便习惯改变是肠癌中晚期的典型表现,由于直肠肿块及其产生的分泌物 ,可产生肠道刺激症状,导致患者出现便意频繁、排便不尽感、里急后重等症状,但排出物多是粘液脓血状物,此时粪便形状也发生了改变,大便越来越细。
3.由于癌肿绕肠壁周径浸润,使肠腔狭窄,尤在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多为狭窄型硬癌,极易引起梗阻现象。晚期直肠癌患者,由于疾病长期慢性消耗,会出现一些全身恶变病质。此外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不明原因的消瘦、乏力、食欲减退,患者一定要及时注意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4.肠癌到晚期常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如膀胱和前列腺等邻近组织,引起尿频、尿急和排尿困难。侵及骶前神经丛,出现骶尾和腰部疼痛。直肠癌还可以向远处转移到肝脏,引起肝肿大,腹水、黄疸,甚至恶液质等表现。
温馨提示:
合理安排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适当增加主食中粗粮、杂粮的比例,其次,要积极防治肠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