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06 16:33 来源:网友分享
上世纪60年代,欧洲人开始使用了纱布捆裹的方法进行产后助收骨盆,后传入日本,在捆裹收腹的同时将胯部一起捆裹缠绕起来以达到收腹收骨盆效果,由于使用比较麻烦,逐渐被淘汰。
80年代,欧洲产科医生发明了一种利用菱形结构力学骨盆恢复方法,也菱形骨盆带。它是根据女性产后骨盆生理变化的特点,科学利用菱形结构力学结合人体工程学、生物力学原理研究发明的,近年改进型开始传入中国、日韩一些国家,很受现代产后妈妈的青睐。
90年代,日本生产企业生产了一种骨盆带,也叫腰带式骨盆带,近年传入中国,目前市场上最多的就是这类仿日骨盆带,这类骨盆带比较厚重,坚固耐久,但最大问题是使用起来不舒适,太紧了勒的腰痛,稍一活动容易出现上窜下滑现象,常常不能坚持使用。
腰带式:也叫日本腰带式,2010年后国内最多的就是这一类,如几件套等,大都是近年仿日式,同一款产品价格相差很大,处于低质低价竞争阶段,由于做工简单、粗糙、弹性差,使用后多有不舒适,稍一活动就容易出现上窜下滑现象,很难坚持使用。
菱形式:也叫菱形骨盆带,它是利用菱形力学结构结合人体工程学、生物力学原理研究发明,是现今比较科学的一种骨盆矫正带,带体由菱形组成,可以有效固定骨盆,左右平衡,可最大化达到助收骨盆效果,使用起来也比较简单方便、舒适自然,科学实用,是目前产科医生比较看好的一种。
两带式:这种是用两条带子做成的,比较单一普通,使用时将一条勒在后腰部,一条勒在腿根部,虽然看似不滑了,但会加重腰椎负担,且收胯效果并不理想。
纱布捆裹式:这类虽然使用的早,但由于使用起来比较麻烦,使用者逐渐减少,目前在一些产后护理中心有专业人员还在帮助产妇使用,在缠绕收腹时一起将胯部捆裹起来达到收骨盆效果。
1、使用位置错误:大家知道,女性怀孕或分娩时,主要是骨盆耻骨联合分离松弛和韧带损伤,产后恢复骨盆主要是指这个部位,耻骨联合大约与胯部股骨头大转子(人体两侧胯部最隆起处)是平衡的,也就是说,恢复耻骨联合一定要收好胯部,现今有相当一部分骨盆带的使用部位是错误的,甚至与收腹带不分,用到腹部上去了,这样对于助收骨盆是起不到效果的。
2、低劣产品要注意:有些厂家为了迎合消费者低价心态,只图便宜,不讲质量和实用性,其用材、做工、品质都是达不到要求的,产品粗糙、低劣、不好用,使用后多不舒适,有的没有弹性或弹性差,买前用后多纠结和使用不方便,或不能坚持,既浪费了时间,又错过了良机。
一般专业优质的骨盆带,顺产后二三天就可以使用,剖腹产后七天伤口愈合后就可以使用,每天白天佩戴八小时左右,松紧适中。
两腿向前伸展,微微张开,令笔直的双腿互相平衡,脚掌向前绷直,上身挺直,收腹挺胸,两肩下垂,双手自然地放于身体两侧靠后的位置,支撑身体。
将左膝弯曲90度,膝盖向内,小腿平摆于左侧,用小腿与左脚内侧着地,上身微微转向,令重心往右移动。
左膝慢慢抬起,左脚脚掌踩地,同时转动左侧的股关节,带动上身恢复方向,重心重新移回正中央。
将抬起的左膝再次下摆,左侧的大腿、膝盖、小腿、脚掌的内侧贴地,腰部往右侧倾,重心移到右后方,然后将右腿向外屈膝,抬起小腿,令右脚脚掌踏在左膝上。
矫正骨盆
全身躺平,右腿向前伸直,左膝向内弯曲,小腿内侧着地,并与大腿成90度直角,双脚脚掌绷直,手臂屈肘,双手叠放于骨盆的左侧,缓缓呼气。
保持全身姿势,缓缓抬起左膝,令左侧大腿与小腿离地,左脚踩地。
将左膝再次压在地上,保持大腿与小腿的90度夹角,骨盆转向右侧,右膝向外弯曲,右脚外侧架在左膝上,令左右小腿连成直线,保持姿势5秒。
骨盆瘦身
躺卧在地上,双腿屈膝大大地张开,脚掌往外,双手分别扶在骨盆的左右两侧上,然后抬起臀部,令骨盆浮于地面,仅用脚掌、背部、头部着地。
保持臀部离地的状态下,将弯曲的左膝往内转动股关节,骨盆向有倾斜,同时令左侧的大腿与小腿成90度直角。
将转向的左腿恢复原来的姿势,左脚着地,以同样的方式将右膝往内转向,右侧小腿与大腿成90度。注意整个过程中,大腿与小腿、臀部始终离地。
躯干重整
双腿屈膝躺卧,小腿与大腿成90度,膝盖并拢,但两脚之间相隔一个拳头的空位,两臂往头顶的方向伸展,手掌向外,用绳子固定在手腕的地方,令两臂保持平衡,臀部着地,腰部上抬浮地。
保持上身的姿势,将骨盆转向右侧,左侧臀部离地,双腿保持紧靠地同时带动扭转,注意上身切勿跟着转动,要好好固定姿势,左右交替地转动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