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9 16:49 来源:网友分享
化脓性颅骨骨髓炎饮食宜忌
饮食适宜:1.宜吃高蛋白的食物;2.宜吃高维生素食物;3.宜吃利尿性的食物。
宜吃食物:
苦瓜苦瓜性味寒凉,且维生素C含量高,容易消化吸收,可增加机体的免疫力,促进炎症的恢复。100g左右清煮,或者炖肉。
冬瓜具有利尿的特性,且维生素寒凉高,有利于减轻颅内压力增高。200-300g,与排骨同煮后服用。
鱼肉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种类繁多。容易吸收。250g,清水顿服,或者蒸食。
饮食禁忌:1.忌吃酒精类的食物;2.忌吃燥热行的食物。
忌吃食物:
野鸡肉野鸡肉热性大,不适合感染性疾病的人群服用。可以吃性味平凉的鸭肉。
酒精饮料酒精具有刺激性,对中枢具有直接的麻痹作用。可换用无酒精的饮料。
化脓性颅骨骨髓炎饮食原则
【方名】升葛二虫汤。
【组成】升麻30克,干葛30克,生山楂30克,当归30克,僵蚕15克,蝉蜕15克,生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颅骨骨髓炎如及早应用强效广谱抗生素治疗,使炎症及时得到控制不再发展,效果较好。但在颅骨已遭到严重破坏及头皮形成慢性窦道时,则很难仅用抗生素及换药和简单的窦道搔刮术等方法治愈。因此对于那些已发展有慢性窦道及颅骨缺损的病人,需先行颅骨X光平片、CT、MRI检查,了解颅骨破坏的位置及范围,而后尽早采取手术治疗。手术中既要注意到头皮血管的走行方向和窦道的位置,也要使头皮切口够大,一般做直线或S形切口,尽量将病灶区暴露充分,从骨缺损缘行颅骨钻孔后用咬骨钳彻底咬除已被破坏的松软而含有脓液的病变颅骨,直至达到正常颅骨处,清除游离的坏死骨碎片,并将窦道一并切除,硬膜外增生的纤维及肉芽组织,需用刮匙彻底刮除,但应小心勿将硬脑膜刮破,以免将炎症扩散到颅内,伤口内用无菌盐水冲洗干净,再用过氧化氢冲洗后放入抗生素,如庆大霉素8万U,并置油纱条予以引流,最后全层缝合部分头皮或敞开伤口引流,包扎。术后根据伤口分泌物多少来决定换药时间。
对因严重的头皮及颅骨电灼、烧伤及外伤造成的较大面积的头皮缺损,长时间不愈而形成的暴露性颅骨骨髓炎,应先行伤口换药,经2周后于暴露的颅骨外板上,用颅钻钻多个骨孔,只钻透外板达板障保留内板,以便术后肉芽自板障中长出覆盖颅骨,在其完全覆盖颅骨达到近头皮高度时再予以植皮。以上各类手术均应于术中在伤口内取脓液涂片染色,镜检及细菌培养和敏感试验,以便术后有针对性地选用最敏感的抗生素,术后还需加强营养及支持疗法。在合并硬脑膜下脓肿时,则需在病灶清除术后,切开部分硬脑膜达脓肿腔,吸除脓液后冲洗干净,放入抗生素及油纱条,不缝伤口,行开放引流,于术后经多次换药,使新鲜肉芽组织自伤口底部向外生长,直至伤口愈合。如并发脑脓肿应先行CT或MRI检查,了解脓肿的位置及大小,尽早行穿刺抽脓,如经多次抽脓无效时,应行开颅脓肿切除术,如脓肿为多房者,宜一次开颅切除。在并发化脓性脑膜炎时,除全身应用大剂量抗生素外,还应每2~3天行腰椎穿刺,了解脑脊液压力及细胞数,并行鞘内注射抗生素治疗。
诊断标准:典型的颅骨骨髓炎诊断并不困难,在被污染的开放性颅脑损伤或颅脑手术伤口的病人,术后体温升高,外周血象中白细胞增多,伤口红肿热痛或裂开流脓经久不愈和有头面部疖肿或周身其他部位化脓性感染的同时体温升高,伴有头部局限性红肿热痛,逐渐成为有波动性的头皮下脓肿,进而破溃并经常向外排出黄色或黄绿色黏稠的脓液及小块死骨等表现,辅以颅骨X线平片,CT,MRI检查,脓液涂片染色,显微镜下检查可找到化脓性细菌,培养时可发现化脓性细菌生长,结合病史,病程及临床表现和颅骨影像学检查,多可明确诊断,当炎症侵入颅内引起化脓性脑膜炎,硬脑膜下或外脓肿及脑脓肿时,可表现出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如头痛,呕吐,高热,抽搐,昏迷,颅内压增高,肢体瘫痪等,脑脊液压力正常或增高,白细胞增多以多形核白细胞为主,在并发化脓性脑膜炎时脑脊液压力可明显增高,色混浊,每立方毫米白细胞可多达数百或数千,蛋白明显增高,糖和氯化物均降低,结合腰穿及影像学检查,大多均可做出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临床上应与单纯的头皮下脓肿相鉴别,其脓液主要在帽状腱膜下而非在骨膜下,也应与颅骨结核相鉴别,病人无与结核病人的接触史,周身亦无结核病灶发现,窦道排出之脓液中无干酪样物,涂片染色镜检及动物接种均无结核杆菌发现,如并发脑脓肿时应与结核球相鉴别,脑脓肿于CT及MRI检查时可显示圆形高密度环,中央为低密度区,而结核球则显示为圆或椭圆形均匀一致的高密度影,或混杂密度区,静脉注入对比剂后病灶可明显增强。
一、发病原因
化脓性颅骨骨髓炎为致病菌通过多种途径侵入颅骨内引起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反应,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为多见,其他尚有绿脓杆菌、白色葡萄球菌、厌氧菌等,也有多种致病菌混合感染的。常是因患有头面部疖肿、鼻旁窦炎、口腔咽喉炎及身体其他部位及头部的伤口化脓性感染灶,细菌经蔓延及血行播散侵入颅骨,再经导静脉进入板障形成血栓及化脓,阻断内外板及板障的血供,炎症进一步发展使板障内压力增加向周围膨胀,导致骨板破坏以致崩离形成死骨,从而使炎症向骨膜下及颅内扩散,引起头皮下炎症,进一步发展形成脓肿,破溃后形成慢性窦道及向颅内侵犯引起颅内并发症。但临床上最多的原因是颅脑开放伤后的初期清创不彻底及开颅术中或术后伤口被污染所引起。
二、发病机制
从形态学上可分为破坏性和增殖性两类,暴发型及局限型两种。大体可见局部头皮肿胀,有波动感的头皮下脓肿和慢性窦道,在其邻近的部位有单发或多发的形状及大小不等的颅骨缺损,其中,有游离的碎骨片,也可见颅骨呈凹凸不平的虫蛀样破坏改变。病变颅骨呈灰黄色,无光泽,质松软内含脓液。窦道内及硬脑膜外有大量黄色黏稠脓液,肉芽组织增生及硬脑膜增厚变脆。显微镜下可见病变组织中有大量脓球渗出及白细胞浸润,纤维结缔组织及血管增生,骨小梁破坏,正常结构模糊不清。
温馨提示:
患者的素食配制要合理,预防外伤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