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5 16:50 来源:网友分享
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主任孟旭介绍,几乎所有的房颤病人看病时都会问我一个问题:治房颤能不能不做手术,通过药物治疗行吗?
若药物能解决当然是最好了。但房颤的发生机制是心房抖动、异常的无序电活动,药物的作用只是缓解症状,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在初期发生的阵发性房颤会有些作用。多数药物只能把房颤的速度减慢但不能恢复正常心脏节律。
诊断为房颤后为了预防房颤产生血栓不少医生会开抗凝药,所以也有患者问,只吃抗凝药能不能预防中风?药物也不能完全排除脑卒中风险。另外抗凝药有局限性。
其中阿司匹林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对房颤的抗凝几乎没有多大效果,就不要再吃了。有效的就是华法林,长期应用最多可降低脑卒中的50%~60%风险,但也不能完全避免,同时出血风险增加很多,尤其是60岁以上的人群,可能因为药物控制不好和服用量多而出血,因此临床上只能局限降低脑卒中的风险。而新上市的达比加群酯等新型药物虽然不用定期化验,但很贵,一天100多块。
房颤防卒中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手术处理左心耳,这是血栓形成的一个最重要基地。左心耳就像人的阑尾,实验和临床都已证明处理左心耳对心脏运动和分泌功能没有明显影响。
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主任马长生教授提醒,房颤的危害不容小觑,患者若能做好三件事,就能预防和减少中风的发生。
首先,要到正规医院,找专业医生就诊,并进行卒中风险评测。其次,要正确用药。如果评分结果显示有中风风险,就应该服用抗凝药。最后,坚持长期规律服用抗凝药。抗凝药要坚持长期规律服用,不能时断时续。即使没有不适,也不等于中风的风险消失,“一旦停止抗凝,中风就会随机找茬 ,乘虚而入。”马长生教授介绍,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凝药大致有3至4类,其特点和针对性各不相同,建议患者就诊后,听取医生建议,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抗凝药,远离中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