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糖尿病易导致哪些并发症

2017-04-14 17:15 来源:网友分享

一、糖尿病并发症应怎样预防呢

  控制血脂:

  血脂也很重要,当病人有严重高脂血症时,血液中含有大量甘油三酯的脂蛋白可使视网膜血管颜色变淡而近乳白色。这些脂蛋白有可能进一步从毛细血管中漏出,这就是视网膜脂质渗出,在视网膜上呈现出黄色斑片。如果脂质渗出侵犯到黄斑则可严重影响视力。

  严格控制血糖:

  有人进行过长达20余年的观察,发现80%以上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人在20年后会发生视网膜病变,而控制良好的病人只有10%左右出现视网膜病变,差别非常巨大。

  控制血压:

  观察血压对眼底病变的影响,高血压组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高了34%.每个人的视力主要是靠黄斑区的光反射,黄斑区出现水肿即影响视力,有人认为糖尿病最影响视力的是黄斑区的水肿。平常控制血压很重要,血压不控制好,很容易出现糖尿病眼病。

二、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呢

  糖尿病眼病

  糖尿病可以损坏眼睛后面非常细小的血管。这种损害的医学名称是糖尿性视网膜病。这种病可以导致视力衰退,甚至失明。 糖尿病可以引起各种各样的眼部疾病,如角膜溃疡、青光眼、玻璃体积血、视神经病病变,最常见的是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表现之一,临床特征为蛋白尿,渐进性肾功能损害,高血压,水肿,晚期出现严重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糖尿病足病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硬化、斑块已形成 支端神经损伤 血管容易闭塞  而“足”离心脏最远 闭塞现象最严重 从而引发水肿、发黑、腐烂、坏死 形成坏疽,因此大家应该及时的进行治疗,并且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以免因为并发症而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三、看准糖尿病并发症的苗头

  血糖降了 不能高枕无忧

  有些糖尿病患者经过一段的正规治疗后血糖降至正常水平,就以为万事大吉了,甚至擅自减药或停药。《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指出:如果只是单纯降糖,即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也只能减少30%左右的并发症,但70%左右的并发症和60%的死亡率仍然无法解决和避免。由此可见,血糖也只是糖尿病治疗的一个重要参考值,血糖水平正常不代表没有并发症,更不能代表可以不治了。

  单纯降糖既非糖尿病治疗的目的,也不是全部手段,唯“规范治疗,全面达标”才能做到全面控制病情,并防治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

  这些并发症中,心血管疾病称为“头号杀手”,据统计,80%的糖尿病人死于冠心病,我国由糖尿病引起的冠心病和中风分别为正常人的24倍和10倍,比国外高3倍。另外,眼病引起的失明,糖尿病肾病终末期引起的死亡,足病造成的截肢和死亡的发生比例也不小。所以说,糖尿病的治疗中,预防并发症和控血糖一样重要,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有着生死攸关的意义。

  定期筛查 远离并发症

  糖尿病虽然是以血糖增高为诊断时的重要参考指标,但治疗上除了降血糖,还必须综合治血(降血压、血脂、血粘、血尿酸等)。所以,糖尿病患者只有在多项指标值恢复正常时才能全面防止和消除并发症。

四、糖尿病并发症的病人有哪些原因

  中医认为:气温则血活,气塞则血凝,临床上气虚不摄或气虚运行迟滞,或气滞血行受阻则容易引起上眼底出血,瘀血阻滞目络,常导致眼前浮云飘移,如旌旗拂摇,视物黑茫不见,反复发作,可出现眼部胀痛等,直至失明。

  视网膜动脉属终末动脉,毛细血管属连续型,其内皮细胞间的联结为紧密的封闭小带型,血管内物不能进入视网膜,形成血-视网膜屏障,视网膜血管是自动调节。

  无论全身或眼部的病变,当破坏了视网膜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就会产生异常的血管反应,使血管及其屏障功能受伤而产生病变。

  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控制好体内血糖的含量,可通过一些措施来尽量保证代谢正常,也要尽力将血糖控制在正常的水平。

  健康乐观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糖尿病患者也是一样的,平时要使自己处于相对平和的状态。另外,平日里的饮食要主要清淡,可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少吃刺激性大的食物。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疾病百科| 糖尿病

挂号科室:内科-内分泌科

温馨提示:
要根据自身体重定制合理的饮食计划,选择低血糖生成的食物。运动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身体逐步适应,并在运动过程中逐步提高运动能力。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中老年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 常见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消瘦、乏力、视物不清[详细]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饮食疗法、运动治疗、心理治疗

内分泌科内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