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7 12:11 来源:网友分享
高血压以病因来进行分类,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大类。原发性高血压,又称特发性高血压或高血压病,是指能排除目前已知的任何能引起血压升高的疾病后,仍找不到原因的一类高血压。
临床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往往有遗传倾向。据统计双亲是高血压者,其子女得高血压的几率是双亲正常者的5倍,这类高血压约占所有高血压病人的95%。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主要是周围小动脉阻力增高所致,血容量与心排血量增高为次要因素。但原发性高血压并非真的没有原因,随着科学的进步,将会逐渐发现其病因,揭示其发病机制。
由于原发性高血压在早期,甚至是中期,都有很多患者感受不到任何症状或不适,也不影响其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因此,只有部分病人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根据1999年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结果,只有69%的病人服用降压药,只有30%的病人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内,以至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原发性高血压确诊后,需全面评估已经存在的心血管及其他靶器官损害和并发疾病,并给予分期。
原发性高血压至今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但经综合治疗后,坚持服药,可使血压得到满意的控制,从而减少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1.性别和年龄
世界上绝大多数地区,高血压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尤其35岁之前;35岁之后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及血压升高幅度可超过男性,可能与女性妊娠、孕期及产后饮食习惯和内分泌变化有关。无论男女,平均血压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其中收缩压增高比舒张压更明显。
2.职业
从事脑力劳动和紧张工作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较体力劳动者高,城市居民较农村居民患病率高,且发病年龄早,其可能原因与生活紧张程度、精神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职业有关。
3.饮食与血压
业已证实,摄入过多钠盐,大量饮酒,长期喝浓咖啡,膳食中缺少钙,饮食中饱和脂肪酸过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值降低,均可促使血压增高。相反,饮食中有充足钾、钙、镁和优质蛋白,则可防止血压增高。素食为主者血压常比肉食为主者低,而经常食鱼地区血压水平也往往较低。由此可见,饮食和营养因素对血压调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吸烟
吸烟不仅对呼吸系统有不良影响,也是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子,并可使血压升高,烟草中烟碱和微量元素镉含量较高,吸入过多的烟碱和镉可导致血压升高。
5.肥胖和超体量
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是体重正常者的2~6倍。高血压、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低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往往合并存在,而高血压和糖尿病常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因此减肥不仅可降低血压,对控制糖尿病和冠心病均有裨益。
6.遗传
高血压与遗传有一定关系。多数学者认为高血压属多基因遗传。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高血压患者的孪生子女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提高,尤其是单卵双生者;父母均患高血压者,其子女患高血压概率高达45%。相反,双亲血压均正常者,其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仅为3%。目前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某些先天性遗传基因与许多致病性增压因素和生理性减压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多因素疾病。
7.地区差异
不同地区人群血压水平不尽相同,我国北方地区人群收缩压平均数比南方地区高,高血压的患病率也相应增高,其可能原因与气候条件、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有关外。不同种族人群之间血压水平的差异,除上述因素外,还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8.精神心理因素
精神紧张,不良的精神刺激、文化素质、经济条件、噪音、性格等均可能影响血压水平。
原发性高血压的症状一:原发性高血压发病初期的症状表现不明显。
原发性高血压大多起病缓慢、渐进,一般缺乏特殊的临床表现。原发性高血压症状一般表现为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耳鸣、眼花、健忘、失眠、烦闷、注意力不集中、四肢麻木等症状。呈轻度持续性,在紧张或劳累后加重,不一定与血压水平有关,多数症状可自行缓解。也可出现视力模糊、鼻出血等较重症状,约1/5患者无症状,仅在测量血压时或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时才被发现。
原发性高血压的症状二:原发性高血压的早期症状仅表现在全身小动脉。
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早期,仅有全身小动脉痉挛,而血管壁尚没有明显器质性改变,因此及时治疗高血压病完全可以治愈或被控制。
原发性高血压的症状三:原发性高血压症状表现具有季节性变化。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随季节、昼夜、情绪等因素有较大波动。冬季血压较高,夏季较低;血压有明显的昼夜波动,一般夜间血压较低,清晨起床活动后血压迅速升高,形成清晨血压高峰。
原发性高血压的症状四: 原发性高血压后期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后期可有劳累性呼吸困难,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或端坐呼吸,不能平卧,还可出现剧烈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意识不清,一过性失明,失语或抽搐,称为高血压脑病。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如血压持续升高,舒张压力在17.3千帕(130毫米汞柱)以上,病情进展迅速,晚期动脉壁由于长期缺氧、营养不良,血管壁因透明变性而发生硬化。各器官血管病变程度不同,通常以心、脑、肾等处的病变最为严重,故脑出血、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是高血压病晚期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
促进身心休息,提高机体活动能力:轻度高血压可通过调整生活节奏、良好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而恢复正常。故高血压初期可不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避免重体力活动,保证足够的睡眠。血压较高、症状较多或有并发症的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体力和脑力的过度兴奋。
一、并发症的护理
1、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的处理半卧位:避免活动、安定情绪、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开放静脉
通路:血压高时首选硝普钠静点治疗。
2、发生心力衰竭时处理吸氧,4~6l/min,急性肺水肿时乙醇湿化吸氧,6~8l/min.
二、用药注意事项:药物一般从小剂量开始,可联合数种药物,以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应遵医嘱调整剂量,不得自行增减和撤换药物。
一般患者需长期服药;降压不宜过快过低,因可减少组织血液供应,尤其老年人,可因血压过低而影响脑部供血;某些降压药物可造成体位性低血压,应指导患者在改变体位时要动作缓慢;当出现头晕、眼花、恶心、眩晕时,应立即平卧,以增加回心血量,改善脑部血液供应。
温馨提示:
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
高血压(hypertensive disease)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18.6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 90mmHg(12kPa)。亦即收缩压在141-159mmHg(18.9-21.2kP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