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6 18:09 来源:网友分享
(一)妊娠感染 由于孕妇的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故易感染本菌,出现畏寒、发热、头痛、肌痛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发于妊娠26~30周。症状如果呈自限性,则不影响胎儿,但也可致早产、死产或新生儿脑膜炎而死亡。如果伴羊膜炎症,孕妇可持续发热,但感染后不会出现习惯性流产。
(二)新生儿感染 新生儿在胎内获得感染,分娩后发病。表现为肝、脾、肺、肾、脑等脏器内播散性脓肿或肉芽肿。早期常为败血症,后期为足月产后两周发生新生儿脑膜炎。常伴有结膜炎、咽炎,躯干及肢端皮肤红丘疹。患儿可出现呼吸或循环衰竭,病死率高达33~100%,早期治疗可提高存活率。
(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表现为脑膜脑炎或脑干脑炎。本菌居常见致病菌的第五位,社区获得性脑膜脑炎病原菌的第三位,为淋巴瘤、器官移植或激素使用者发生脑膜脑炎最常见的病原。典型的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共济失调等,很少有昏迷。脑干脑炎者均为成人,发病率低,但可出现脑神经性非对称性偏瘫、共济失调等,约40%的病人出现呼吸衰竭,病死率高。
(四)心内膜炎 多见于成人,病人可有心瓣膜病变或癌症等基础疾病。7.5%的本菌感染出现心内膜炎,且伴发败血症,死亡率可高达48%。
(五)局部感染 该菌引起的化脓性结膜炎及皮肤感染可为婴儿败血肉芽肿的一部分。淋巴结感染多见于颈部,可混合有结核性淋巴结感染。
(六)胃肠道感染 为自限性发热性胃肠炎,症状有腹泻、恶心、呕吐伴发热等。
此外,本菌尚可引起肝炎、肝脓肿、胆囊炎、脾脓肿、关节炎、骨髓炎、脊髓炎、脑脓肿、眼内炎等。
李斯特菌通常存在于潮湿区域和辅助清洗设备中,例如:地面、排水沟、洗涤池、天花板、冷凝水、拖把、海绵、盐水冷冻设备及剥皮机。因此,控制李斯特氏菌的数量对减少深加工过程中的污染是很有必要的。
控制李斯特菌这类病原菌的最好方法是降低交叉污染。使原料和成品操作分离,保持区域干燥,以防细菌生长和减少微生物扩散。每日对排水沟,地面,废物容器进行清洗;每周对墙面,冷凝水滴盘,冷却器进行清洗;螺旋速冻机至少半年彻底清洗一次。用于原料和成品加工的器皿和温度计都必须进行彻底消毒(在使用前后)。经常擦洗地面以保持清洁。如果天花板上存冷凝水,应该及时用真空装置或消毒过的海绵拖把加以清除,如果在准备生产时,清洗后的地板还没有沥干,就需采用真空装置将其吸干或用拖把擦干。
清洗时可选用季铵组分和过氧化酸性杀菌剂,其中季铵组分的杀菌剂对李斯特菌非常有效;过氧化酸性杀菌剂可以去除单增李斯特菌的生物被膜,有效杀死李斯特氏菌。
市民预防健康提示:
单增李斯特氏菌可防可控,不可怕,要防范LM感染必须要做到:不喝生水,吃熟食,饭前便后勤洗手;冰箱食品热后再食;发现污染食物立即扔掉;家里冰箱等卫生死角勤消毒;一旦发现感染要立即就医。
单增李斯特菌进入人体是否得病与菌量和宿主的年龄免疫状态有关,因为该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菌,宿主对它的清除主要靠细胞免疫功能,因此,易感者为新生儿、孕妇、40岁以上的成人,免疫功能缺陷者。
潜伏期
在感染后3-70天出现症状,健康成人可出现轻微类似流感症状,易感者突然发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腹泻、败血症、脑膜炎、孕妇出现流产。
单增李氏菌的抗原结构与毒力无关,它的致病性与毒力机理如下:
1.寄生物介导的细胞内增生,使它附着及进入肠细胞与巨噬细胞。
2.抗活化的巨噬细胞,单增李氏菌有细菌性过氧化物歧化酶,使它能抗活化巨噬细胞内的过氧物(为杀菌的毒性游离基团)分解。
3.溶血素,即李斯特杆菌溶血素O,可以从培养物上清液中获得,为SH活化的细胞溶素,有α和β两种,为毒力因子。
临床表现
健康成人个体出现轻微类似流感症状,新生儿、孕妇、免疫缺陷患者表现为呼吸急促、呕吐、出血性皮疹、化脓性结膜炎、发热、抽搐、昏迷、自然流产、脑膜炎、败血症直至死亡。
控制
单增李斯特氏菌在一般热加工处理中能存活,热处理已杀灭了竞争性细菌群,使单增李斯特氏菌在没有竞争的环境条件下易于存活,所以在食品加工中,中心温度必须达到70℃持续2分钟以上。单增李斯特氏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所以即使产品已经过热加工处理充分灭活了单增李斯特氏菌,但有可能造成产品的二次污染,因此蒸煮后防止二次污染是极为重要的。由于单增李斯特氏菌在4℃下仍然能生长繁殖,所以未加热的冰箱食品增加了食物中毒的危险。冰箱食品需加热后再食用,如果是生鱼片之类的海鲜,专业酒店都会存放于零下40摄氏度左右的大型冰柜,以确保杀灭寄生虫及防止病菌感染。
医疗诊断
除临床表现外,确诊主要依据病原学检查,如:血及其他标本的培养、脑脊液涂片与培养等。李斯特菌溶素0的抗体测定及PCR检测对急性病例诊断并无确定作用。李斯特菌溶素0的抗体水平对经食物传播的非侵袭性感染如:胃肠炎的诊断意义也不大。细菌溶素0的氨基末端多肽是更具特异性的抗原,以此开发的血清学测定可能更有临床诊断价值。
下列情况应怀疑本菌感染:
①新生儿败血症与脑膜炎;②有血液系统肿瘤、艾滋病、器官移植、使用皮质激素的病人;③孕期发热。以上病人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且单核细胞超过8%。
脑脊液涂片检查应注意勿误认为肺炎球菌、流感杆菌或类白喉杆菌。本菌所致的脑脊液变化与其他细菌性脑膜炎相似,白细胞分类的变异甚大。
治疗说明
多数抗菌药对李斯特菌具有抗菌作用,其中氨苄西林与青霉素疗效最佳。红霉素、利福平、复方SMZ-TMP、氟喹诺酮类、克林霉素、万古霉素、氯霉四环素、头孢噻吩等也有效,尚无耐药菌出现。治疗延误及严重新生儿败血症或脑炎病人常导致治疗失败。青霉素或氨苄西林联合氨基糖苷类对本菌常呈协同作用,败血症病人宜用药2周以上,脑膜脑炎疗程3周以上,心内膜炎4~6周,脑脓肿的疗程应超过6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