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检查血吸虫病与肝胆疾病 它的并发症有哪些

2016-11-21 17:34 来源:网友分享

一、血吸虫病与肝胆疾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病因
  我国流行的血吸虫病主要为日本血吸虫感染,虫卵随患者粪便排出,在水中孵化出毛蚴,毛蚴钻入中间宿主钉螺,发育成尾蚴后逸出水中,当人接触疫水尾蚴即钻入皮肤或黏膜成为童虫,童虫经静脉或淋巴管进入右心至肺循环,再从体循环经毛细血管进入门静脉,最后入肝发育为成虫,寄生于门脉系统。钉螺是必需的中间宿主,人和家畜为终宿主。
  血吸虫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寄生虫病,历史久远且流行广泛。人体因接触疫水而感染,成虫主要寄生于门静脉系统,其虫卵沉积所导致的复杂的免疫病理反应可引起全身多组织器官损害。急性期有间歇或弛张型发热、尾蚴性皮炎、荨麻疹、肝脾肿大、腹痛腹泻,全身淋巴结肿大;慢性期多无明显症状。
  临床表现
  有疫区经历和疫水接触史。急性期有间歇或弛张型发热、尾蚴性皮炎、荨麻疹、肝脾肿大、腹痛腹泻,全身淋巴结肿大;慢性期多无明显症状,少数患者出现不明原因腹痛、腹泻、肝脾肿大。若并发肝胆损害,可出现肝硬化,门脉高压、胆囊炎和(或)胆管炎。

二、血吸虫病与肝胆疾病的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象 血吸虫病患者在急性期外周血象以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为其主要特点。白细胞总数在10×109/L以上。嗜酸性粒细胞一般占20%~40%,最多者可高达90%以上。慢性血吸虫病患者一般轻度增多在20%以内,而极重型急性血吸虫病患者常不增多,甚至消失。晚期患者常因脾功能亢进引起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2)肝功能试验 急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球蛋白增高,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轻度增高。晚期患者由于肝纤维化,出现血清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高,常出现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倒置现象。慢性血吸虫病尤其是无症状患者肝功能试验大多正常。
  (3)粪便检查 粪便内检查虫卵和孵出毛蚴是确诊血吸虫病的直接依据,但一般急性期检出率较高,而慢性和晚期患者的阳性率不高。常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或虫卵透明法检查虫卵。
  (4)免疫学检查 敏感性与特异性较高,采血微量与操作简便。但由于患者血清中抗体在治愈后持续时间很长,不能区别过去感染与现症患者,并有假阳性、假阴性等特点。近年来采用单克隆抗体检测患者循环抗原的微量法有可能诊断活动性感染,可作为考核疗效参考,是目前免疫学诊断发展的动向。①皮内试验属速发型变态反应。若受试者曾感染过血吸虫,则有相应抗体。当受试者皮内注射少量血吸虫抗原后,抗原即与细胞表面上的相应抗体结合,产生局部组织反应呈现红、肿、痒现象,即阳性反应。作为感染过血吸虫的过筛方法,阳性者需作进一步检查。②环卵沉淀试验(COPT)当成熟虫卵内毛蚴的分泌、排出物质与血吸虫患者血清内相应抗体结合后,在虫卵周围形成特异性沉淀物,即为阳性反应。可作为诊断患者及考核疗效。③间接血凝试验(IHA)将可溶性血吸虫卵抗原吸附于红细胞表面,使其成为致敏红细胞,这种红细胞与患者血清相遇时由于细胞表面吸附的抗原和特异抗体细胞结合,红细胞被动凝集起来,肉眼可见称阳性反应。在流行区,该法可作为过筛或综合查病的方法。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使之成为抗原-抗体复合物,经与特殊的酶结合后显色。此法可用作诊断及考核疗效的依据。⑤循环抗原酶免疫法(EIA)循环抗原的存在表明有活动性感染,血清和尿中循环抗原水平与粪虫卵计数有较好的相关性,本方法敏感、特异、简便快速。
  2.其他辅助检查
  (1)B型超声波检查可判断肝纤维化的程度。可见肝脾体积大小改变,门脉血管增粗呈网织改变,并可定位行肝穿活检。
  (2)CT扫描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肝包膜与肝内门静脉区常有钙化现象,CT扫描可显示:肝包膜增厚钙化等特异图像。重度肝纤维化可表现为龟背样图像。

三、血吸虫病与肝胆疾病的并发症

  诊断
  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是诊断的必要条件,应仔细询问结合临床表现和体征及寄生虫学与免疫学检查,据此多可确定诊断。
  并发症
  1.上消化道出血

  为晚期患者重要并发症,发生率10%左右。出血部位多为食管下端和胃底冠状静脉。多由机械损伤、用力过度等而诱发。表现为呕血和黑大便,出血量一般较大。
  2.肝性脑病
  晚期患者并发肝性脑病多为腹水型,多由于大出血、大量放腹水、过度利尿等诱发。
  3.感染
  由于患者免疫功能减退、低蛋白血症、门脉高压等,极易并发感染,如病毒性肝炎、伤寒、腹膜炎、沙门菌感染、阑尾炎等。
  4.肠道并发症
  血吸虫病引起严重结肠病变所致肠腔狭窄,可并发不完全性肠梗阻,以乙状结肠与直肠为多,血吸虫病患者结肠肉芽肿可并发结肠癌,大多为腺癌,恶性程度较低。

四、血吸虫病与肝胆疾病的治疗预后

  治疗
  1.病原体治疗

  首选吡喹酮。血吸虫肝硬化宜适当减量,延长疗程。
  2.外科治疗
  对合并血吸虫性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按门脉高压症治疗原则处理。对并发胆囊炎或胆管炎患者可行胆囊切除或胆道探查及引流术。值得强调的是:由于血吸虫性肝硬化和门脉高压的存在,在肝门、胆囊和胆管周围有丰富的侧支循环血管网,使原本简单易行的胆囊切除和胆管探查术要冒大量失血的风险。如果术后经粪孵化法、直肠黏膜活检组织压片及虫卵染色法证实尚有活虫存在,或者患者将重返疫区生活为达根治目的和预防复发应进行杀虫治疗。
  预后
  本病预后与感染程度、病程长短、年龄、有无并发症、异位损害及治疗是否及时彻底有明显关系。急性患者经及时有效抗病原治疗多可痊愈。慢性早期患者接受抗病原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症状消失,体力改善,粪及血清学检查转阴,并可长期保持健康状态。晚期患者虽经抗病原治疗,但肝硬化难以恢复预后较差。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内科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