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茯苓功效有哪些 白茯苓的药材鉴别方法介绍

2017-11-13 10:20 来源:网友分享

一、关于茯苓的典故和历史记载

  茯苓出自《神农本草经》。《别录》:茯苓、茯神,生太山山谷大松下。二月、八月采,阴干。陶弘景:茯苓今出郁州。自然成者,大如三、四升器,外皮黑,细皱,内坚白,形如鸟兽龟鳖者良。其有衔松根对度者,为茯神,是其次茯苓后结一块也。为疗既同,用之亦应无嫌。《本草图经》:茯苓,今东人采之法,山中古松,久为人斩伐者,其枯折搓卉,枝叶不复上生者,谓之茯苓拨,见之,即于四面丈余地内,以铁头锥刺地,如有茯苓,则锥固不可拔,于是掘土取之,其拨大者茯苓亦大,皆自作块,不附著根上。其抱根而轻虚者为茯神。《纲目》:茯苓有大如斗者,有坚如石者,绝胜。其轻虚者不佳,盖年浅未坚故尔。《本经逢原》:茯苓,一种栽莳而成者,曰莳苓,出浙中,但白不坚,入药少力。《滇海虞衡志》:茯苓,天下无不推云南,曰云苓。先入林,不知何处有茯苓也。用铁条斸之,斸之而得,乃掘而出。往往有一枚重二、三十斤者,亦不之异,惟以轻重为准。已变尽者为茯苓,变而有木心存者为茯神。往时林密茯苓多,常得大茯苓,近来林稀茯苓少,间或得大者,不过重三、四斤至七、八斤,未有重至二、三十斤者。自安庆茯苓行,而云苓愈少,贵不可言。李时珍、汪讱庵之书,尚不言云苓。云苓之重,当在康熙时。《伪药条辨》:茯苓当取整个切片,照之微有筋膜者真,切之其片自卷,以洁白为上。《医学衷中参西录》:茯苓,若入煎剂,其切作块者,终日煎之不透,必须切薄片,或捣为末,方能煎透。

二、白茯苓的功效和作用

  1、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2、用于脾虚泄泻,白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白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有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3、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4、用于心悸,失眠等症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5、抗癌。临床常用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舌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溃疡性黑色素瘤等癌瘤中属脾虚湿盛、痰饮内停、湿热壅结者。

三、白茯苓的常用药方介绍

  1、治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白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伤寒论》五苓散)

  2、治小便多、滑数不禁: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药(去皮,白矾水内湛过,慢火焙干)。上二味,各等分,为细末。稀米饮调服之。(《儒门事亲》)

  3、治水肿:白水(净)二钱,白茯苓三钱,郁李仁(杵)一钱五分。加生姜汁煎。(《不知医必要》白茯苓汤)

  4、治皮水,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三两,黄耆三两,桂枝三两,白茯苓六两,甘草二两。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金匮要略》防己白茯苓汤)

  5、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白茯苓四两,桂枝,白术各三两,甘草二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金匮要略》苓桂术甘汤)

  6、治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半夏一升,生姜半斤,白茯苓三两(一法四两)。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金匮要略》小半夏加白茯苓汤)

  7、治飧泄洞利不止:白白茯苓-两,南木香半两(纸裹炮)。上二味,为细末,煎紫苏木瓜汤调下二钱匕。(《百一选方》)

  8、治湿泻:白术一两,白茯苓(去皮)七钱半。上细切,水煎一两,食前服。(《原病式》获苓汤)

四、白茯苓的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完整的茯苓呈类圆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外皮薄,棕褐色或黑棕色,粗糙,具皱纹和缢缩,有时部分剥落。质坚实,破碎面颗粒状,近边缘淡红色,有细小蜂窝样孔洞,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习称获神块。气微,味淡,嚼之粘牙。

  以体重坚实、外皮色棕褐、皮纹细、无裂隙、断面白色细腻、粘牙力强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灰白色。

  ① 用斯氏液装片,可见无色不规则形颗粒团块、末端钝圆的分技状团块及细长菌丝;遇水使合氯醛液粘化成胶冻状,加热团块物溶化。

  ② 用5%氢氧化钾溶液装片,可见细长的菌丝,稍弯曲,有分枝,无色(内层菌丝),或带棕色(外层菌丝),长短不一,直径3-8(-16)μm,横隔偶见。

  理化鉴别

  (1)粉末少许加碘化钾试液1滴,显深红色,如加α-萘酚及浓硫酸,显橙红色至淡红色。(检查多糖类)

  (2)取粉末0.5g加丙酮10ml,水浴温浸10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冰醋酸1ml使溶解,再加硫酸1滴,显淡红色,后变淡褐色。(检查麦角甾醇)

  (3)薄层色谱取粉末2g,加乙醚4ml,冷浸24h,滤过。滤液浓缩至1ml,点样于中性氧化铝板上,用苯-95%乙醇(9:1)上行展开,在紫外光灯(254nm)下观察,有黄绿色及紫色两个荧光斑点。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养生知识养生大全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