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02 09:59 来源:网友分享
皮脂腺癌非常罕见,是来源于皮脂腺细胞的恶性肿瘤,患上此病会出现什么症状呢?
1.易患人群
多发生于老年男性患者。
2.发病部位
主要发生于上眼睑睑板(75%),由眼睑麦氏(Meibomian)腺和蔡氏(Zeis)腺发生,但也可以发生于含皮脂腺的任何部位,除眼睑腺最多见外,其次为头,颜面和头皮,躯干,偶亦发生于外阴,外听道,跖部,手足背部,喉/咽和口腔,发生于眼睑处者可起源于睑腺小叶或导管,或称眼睑睑板腺癌,我国多见,上睑比下睑发病率高,转移率较高,常可见到广泛转移,20%~30%可发生致命性转移,而少数发生于其他部位者可发生局部转移。
3.肿瘤表现
肿瘤为单个深在无自觉症状的斑块,黄或橙黄色,坚实性结节或斑块,直径常小于2cm,但可达5cm甚至20cm,顶部中央破溃成凹陷性溃疡,一般发展较慢,如增长迅速,可形成菜花样,伴继发性感染,并常见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发生眼睑以外的其他部位者,常为单个淡红色结节,直径1~4cm,甚或更大。
4.并发症状
可并发皮肤的破溃、坏死合并细菌感染者可随血液循造成继发性的化脓性感染,甚至脓毒血症。同时癌细胞也可进行转移,如转移到肝可造成继发性肝癌。转移到肺则可并发继发性肺癌,临床特点呈多样性发展。
皮脂腺癌的病程较慢,临床上需与皮脂腺瘤,老年皮脂腺增生,皮脂腺痣,皮肤结核,孢子丝菌病等鉴别,当肿瘤破溃呈菜花样增长时,易与鳞癌混淆,单靠临床鉴别困难,需作病理检查,方能加以区别。那么,如何对皮脂腺癌进行检查呢?
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真皮内出现散在由程度不等的非典型性多角细胞构成的肿瘤小叶,被缺乏明显结缔组织增生的纤维血管基质所分隔,小叶含皮脂腺细胞和很多未分化细胞,细胞大小形态很不一致,有很多核分裂象,胞浆嗜酸性,核亦较皮脂腺上皮瘤的核淡,通常未分化癌细胞多在小叶周围,较分化癌细胞大多在小叶中央,间质为结缔组织。
临床上诊断皮脂腺癌就是通过皮损特点与组织病理特征性检查。皮脂腺癌的皮损特点:肿瘤为单个深在无自觉症状的斑块,黄或橙黄色,坚实性结节或斑块,直径常小于2cm,但可达5cm甚至20cm,顶部中央破溃成凹陷性溃疡,一般发展较慢,如增长迅速,可形成菜花样,伴继发性感染,并常见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发生眼睑以外的其他部位者,常为单个淡红色结节,直径1~4cm,甚或更大。
由于皮脂腺癌好发于头皮和面部,广泛切除往往受到限制,术后常局部复发。倘能彻底切除并作区域性淋巴结清除,皮脂腺癌的治愈率将大大提高。
脂腺癌是指向皮脂腺分化的腺癌,可分为眼眶型和眶外型。一般认为眶外型皮脂腺癌预后较差。具体去了解下该如何预防皮脂腺癌。
1、主要预防是尽可能减少感染,避免接触放射线和其他有害物质,尤其是对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的药物;适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
2、本病属恶性疾病,病情常发展为不可逆转性,预防原则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3、本病预防的目的是延缓病情发展,延长病人生存期,主要措施为积极抗感染治疗,加强支持对症治疗。
基本病变为癌细胞含有脂质,大小不等,形成不规则的皮脂腺小叶,无包膜,小叶周围部分多为未分化的基底细胞,小叶中央仍可见皮脂腺细胞,而异形皮脂腺细胞则混在其中,间质为结缔组织,按分化程度瘤细胞分两型。
1.未分化癌细胞 与基底细胞相比,胞浆较多,嗜酸性,细胞和胞核的大小和形状不一,核分裂象多见。
2.较分化癌细胞 胞浆丰富,有小空泡,胞核明显异型。
皮脂腺癌的诊断方法有哪些?皮脂腺癌要做什么鉴别诊断?以下就是关于皮脂腺癌鉴别诊断的详细介绍: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即可诊断。
1.临床特点 老年男性,发生于眼睑,头皮处的黄,橙色坚实性结节或斑块,顶部可有凹陷性溃疡。
2.病理诊断。
鉴别诊断
临床上需与皮脂腺瘤,老年皮脂腺增生,皮脂腺痣,皮肤结核,孢子丝菌病等鉴别,当肿瘤破溃呈菜花样增长时,易与鳞癌混淆,单靠临床鉴别困难,需作病理检查,方能加以区别。
(一)发病原因
本病为皮脂腺的原发肿瘤,致癌因素尚不明,动物实验中,有在大鼠外耳道的皮脂腺或皮肤上用化学致癌物质诱发皮脂腺癌成功者。
(二)发病机制
基本病变为癌细胞含有脂质,大小不等,形成不规则的皮脂腺小叶,无包膜,小叶周围部分多为未分化的基底细胞,小叶中央仍可见皮脂腺细胞,而异形皮脂腺细胞则混在其中,间质为结缔组织,按分化程度瘤细胞分两型。
1.未分化癌细胞 与基底细胞相比,胞浆较多,嗜酸性,细胞和胞核的大小和形状不一,核分裂象多见。
2.较分化癌细胞 胞浆丰富,有小空泡,胞核明显异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