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治疗方法有哪些 血液病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2018-04-12 08:12 来源:网友分享

一、常见的血液病有哪些症状表现

  (1)贫血:贫血是血液病患者常有的表现之一。但是应当明确贫血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人体由于组织和器官血氧缺乏而引起的症候群。贫血并不一定表明原发血液病的存在,血液病也不都有贫血。

  (2)出血倾向:异常的出血现象,如不易控制的鼻血、呕血、黑粪、血尿、月经过多。皮肤出血点、紫癜、瘀斑,以及眼和口腔黏膜及牙龈出血,都高度警惕血液病的可能性,血液病异常出血的特点是出血一般多为全身性,而不是局部性的;另一个特点是出血程度和引起出血的创伤程度不成比例,出血时甚是没有创伤史或没有注意到的创伤发生。

  (3)黄疸:黄疸是血液和组织中含有过多的胆红素所引起的巩膜和皮服的黄染。

  (4)淋巴结肿大是血液病,特变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如白学病和淋巴瘤等的常见体征之一。

  (5)肝、脾肿大:肝、脾肿大,特别是明显的肿大,应警惕血液病的可能性。肝、脾在胎儿阶段是主要的造血器官;婴幼儿以及成人在应激条件下或病理情况下,肝、脾可成为随外造血的场所。脾脏是红细胞破坏场所,红细胞的碎片和病变的红细胞可以被脾的巨噬细胞所吞噬。

二、血液病需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从中医角度来说:应按阴阳、寒热和五行原则,因人因治而制宜。但不建议给患者食用大量的滋补性药物,如人参、枸杞、阿胶等;

  2、从西医角度来说:只要富有营养、清洁卫生、不对身体产生有害作用的食物,都可以作为患儿的饮食。一般地讲,生冷、油腻食物最好作为禁忌对象。油腻食物会妨碍患儿胃肠的消化功能。有口腔溃疡或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忌辛辣刺激或热烫饮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以往对某种食物(如海味)过敏的患者,应予禁忌;

  3、血象低的患者:血象低时患者的饮食应注意预防出血和感染,可给患者高压无菌饮食,勿食用过硬、带尖、带刺食物。注意食物搭配,防止腹泻,如酸奶不宜和水果同食。水果最好是选择能剥皮和易于清洗的如苹果、香蕉等。勿食草莓、葡萄、长期放置的速冻食品等,以免发生消化道感染;

  4、化疗期患者:化疗期间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宜;

  5、过敏体质患者:为避免和某些药物的过敏反应相混淆,有过敏体质的患者用药期间应避免食用鱼、虾、蟹等海产品;

  6、应用门冬酰胺酶:需食用低脂饮食,防止并发急性胰腺炎。

三、引起血液病的原因有哪些

  目前,引起血液病的因素很多,诸如: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遗传、免疫、污染等,都可以成为血液病发病的诱因或直接原因,由于这些原因很多是近几十年现代工业的产物,从而使血液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可以说,血液病是一种现代病。

  血液病临床分为三大类型: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出血和血栓性疾病。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有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血小板减少症、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骨骼纤维化、血友病、地中海贫血等,以往由于缺乏特效疗法,许多疾病被人们称为“不治之症”,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在中国,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血液病的治疗效果有了明显提高,许多疾病得以治愈,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显示出中医治疗本病的巨大优势。

  现代医学对血液病的治疗多应用激素、化疗等方法,但副作用大,病人治愈率低、易复发。60年代国外首次将骨髓移植用于治疗白血病,使白血病由不治之症变为可治之症,治愈率有所提高,然而骨髓资源十分缺乏,且捐献的骨髓很大部分与病人的HLA不一致,即使移植成功,5年内复发率也高达70%。中医药有着广阔的资源,五十年代人们探索中医治疗血液病的途径,直至现在许多中医认为其病机在于肾虚。我们经临床研究,发现本病的致病因素多为“邪毒”所致,如放射线、化学药品、农药、病毒、细菌等均为中药“邪毒”范畴,在大量临床研究基础上,我们提出“邪毒伤肾”的理论,创立了“解毒透邪、泻实固本”,以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血细胞再生激活疗法”,打破了以往治疗本病单纯从虚立论的传统观点,对不同疾病采取辨证辨病相结合,针对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为中医治疗血液病提供了系统的理论依据和治疗法则,临床取得了显著效果,有些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已远远超出世界发达国家。

四、中医治疗血液病

  现代医学对血液病的治疗多应用激素、化疗等方法,但副作用大,病人治愈率低、易复发。中医药有着广阔的资源,血液病的致病因素多为“邪毒”所致,如放射线、化学药品、农药、病毒、细菌等均为中医“邪毒”范畴, 中医角度用“扶正祛邪”的论点来进行治疗,临床效果也是十分明显的。

  各种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等都表现为血细胞减少。虽然,这些血液病的病因病机、症候特点、预后转归都有所不同,但是,临床上以血虚症多见。血虚之症,多见头晕乏力、面色苍白或萎黄、口唇、爪甲淡白、舌质淡、脉细无力。中医对血虚症的血液病患者,亦以补养阴血为主,常选用当归、白芍、阿胶、熟地、制首乌等性味甘温或甘平、质地滋润的药物。临症以四物汤为代表方。如兼见心悸、失眠多梦、健忘等,为心血虚,可加用枣仁、合欢皮、夜交藤等;若伴见神疲乏力、纳呆、便溏等,为心脾两虚,可选用归脾汤加减。

  “气为血之帅”,气与血,互为资生,气虚无以生化,血可因之而虚少。因此,补血常与益气并用,以达到补气生血的目的,因此,在膏方中加入参、术、苓、陈皮、佛手、木香、砂仁等药物,能益气健脾,行气和中,又免滋腻碍脾。

  大量的临床研究报道表明,以中医药为主治疗以血细胞减少为表现的血液病,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以血细胞减少为表现的血液病,如症情不重,又不便长期坚持门诊随诊,在冬季服用相应的膏滋,亦能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疾病百科| 血液病

挂号科室:血液病科

温馨提示:
注意休息,饮食清淡。

血液病是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或影响造血系统伴发血液异常改变,以贫血、出血、发热为特征的疾病。造血系统包括血液、骨髓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组织,凡涉及造血系统病理、生理,并以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都属于血液病范畴。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青壮年 常见症状:出血、头晕头疼、低热、肝脾淋巴结肿大[详细]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中药、西药

养生知识养生大全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