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5 07:54 来源:网友分享
超重是指体重超过正常标准,肥胖是指机体脂肪过多,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体重在等于或超出标准体重的10%和20%之间为超重;超出正常体重的20%(含20%)以上为肥胖。超重不一定肥胖。有些人肌肉发达,结实丰满,虽然超过标准体重,但不属于肥胖范围。如举重运动员,肌肉组织含水量达75%--80%,而脂肪组织含水量仅15%--30%,同等体积的肌肉组织比脂肪组织重得多,所以举重运动员常常是超重者,而体内脂肪并不多,不算肥胖。建议通过一个公式看看自己是超重还是肥胖,男性=身高(cm)-105,女性=身高(cm)-110,超过身体20%就算是肥胖,就需要减肥。那么肥胖有哪些症状?
单纯性肥胖可见于任何年龄,幼年型者自幼肥胖;成年型者多起病于20~25岁;但临床以40~50岁的中壮年女性为多,60~70岁以上的老年人亦不少见。约1/2成年肥胖者有幼年肥胖史。一般呈体重缓慢增加(女性分娩后除外),短时间内体重迅速地增加,应考虑继发性肥胖。男性脂肪分布以颈项部、躯干部和头部为主,而女性则以腹部、下腹部、胸部乳房及臀部为主。
肥胖者的特征是身材外型显得矮胖、浑圆,脸部上窄下宽,双下颏,颈粗短,向后仰头枕部皮褶明显增厚。胸圆,肋间隙不显,双乳因皮下脂肪厚而增大。站立时腹部向前凸出而高于胸部平面,脐孔深凹。短时间明显肥胖者在下腹部两侧、双大腿和上臂内侧上部和臀部外侧可见紫纹或白纹。儿童肥胖者外生殖器埋于会阴皮下脂肪中而使阴茎显得细小而短。手指、足趾粗短,手背因脂肪增厚而使掌指关节突出处皮肤凹陷,骨突不明显。
轻至中度原发性肥胖可无任何自觉症状,重度肥胖者则多有怕热,活动能力降低,甚至活动时有轻度气促,睡眠时打鼾。可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痛风等临床表现。
饮食结构不合理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饮食结构不合理和缺乏锻炼很可能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因素。因此人们普遍愿意将肥胖的原因归结于两个字:“懒”与“馋”。
缺乏营养知识
很多人都缺乏营养知识,有的只是吃饱、吃好的概念。特别是过节聚会的时候,一大群人、一大桌菜,讲究的只是菜肴的色香味,基本上没人顾及菜肴的营养成分是否过度,摄入量是否超标。
零食不断
而另外有些胖人就纳闷了,自己每顿饭就吃一点点,但是体重却和进食量一点也不成比例,似乎喝白开水都能长膘。其实呢,他们是零食不断,而零食一般又都是高热量食物,一点一滴的积累,从而造成体内聚集的总热量大大超标。特别对于儿童和年轻女性尤甚。“任何一种吃起来很香、嚼起来很酥软的食物,都有热量过高的嫌疑,因为‘香’的物质基础就是动物脂肪。”北京协和医院的一位教授如是说。
没有均衡膳食
还有一些上班族,因为时间赶得很紧,习惯早餐、午餐吃得简单甚至忽略,一到晚上与家人团聚,时间也充裕了,于是鸡、鱼、肉、蛋、菜摆满餐桌,吃完后便酣然大睡。这样的安排并不科学。因为食物在体内消化后,一部分进入血液形成血脂,傍晚时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又上升到一天中的高峰,胰岛素可使血糖转化成脂肪凝结在血管壁和腹壁上,久而久之,人便肥胖起来。所以说,一日三餐要合理安排,均衡膳食。
过分偏食
偏食也是造成肥胖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过于喜欢某类食物,造成该类营养过剩,容易囤积为脂肪;而另一方面,一些B族维生素,如B1、B2、B6等;能够参与脂舫代谢,加速脂肪转化为能量,偏食很容易使人造成这些维生素匮乏,从而使脂肪大增。
过度溺爱孩子,洋快餐充斥
另外,很多父母经常是得意地看着自己的孩子在大吃大嚼,以为“能吃便是福”,不但鼓励孩子多吃,还要给孩子补这样、那样的营养,怕缺这、缺那,最终造成营养过剩、产生脂肪。
这里不得不提的是“洋快餐”在中国食品市场的充斥。洋食品、“洋快餐”已经根深蒂固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在幼儿园的“你最喜爱的食物”调查显示:居然有80%的孩子填写的是汉堡包、薯条。而过度溺爱孩子的父母禁不住孩子的央求,明知“洋快餐”对身体健康有危害,也依然会在节假日时当美昧似的给孩子吃。“能量炸弹”、“垃圾食品”是营养学家对“洋快餐”的又一定义。据有关调查报道:“洋快餐”具有三高和三低的特点。三高指的是: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而三低指的是:低矿物质、低维生素、低膳食纤维。此外,“洋快餐”中的一些添加剂也对身体十分有害。2003年1月29日伦敦出版的《新科学家》杂志报道:快餐(汉堡包、油炸土豆条等)中的一些食品添加剂可引起人体内激素发生变化,引起上瘾,最终使食用者难以控制进食量。由此可见,如果一个孩子天天吃这样的垃圾食品,对孩子的身体健康能有利吗?王女士带着她年仅13岁的儿子去体检时,发现肝功能异常。年仅13岁的他身高1.51米,体重65公斤,对孩子的初步体格检查发现,皮下脂肪厚度严重超标。追问孩子的生活习惯,母亲反映,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不良习惯,只是爱吃麦当劳的炸鸡块。
肥胖可以引发多种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女性月经不调等。 还能增加人们患恶性肿瘤的机率。
现如今肥胖的患者越来越多,由此带来的疾病危害也随之增多,好多种疾病的发生都于肥胖有关。
1、肥胖人易发冠心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
由于肥胖者身体内的脂肪组织增多,机体代谢耗氧量加大,从而导致心输出量增加,心脏做功量增大,导致使心肌肥厚和动脉粥样硬化,因此易诱发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疾病和猝死。
2、肥胖影响劳动力,容易遭受外伤:
肥胖的人因体重增加,身体各器官的负重都增加,可引起腰痛、关节痛、消化不良、气喘;身体肥胖的人往往怕热、多汗、皮肤皱折处易发生皮炎、擦伤,并容易合并化脓性或真菌感染;因行动不便还容易遭受各种外伤、骨折及扭伤等。
3、肥胖是人们健康长寿的天敌:
科学家研究发现肥胖者并发脑栓塞与心衰的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高1倍,患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胆石症者较正常人高3-5倍,由于这些疾病的侵袭,人们的寿命将明显缩短。
4、肥胖人易患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由于肥胖导致体内代谢和内分泌异常,常可引起多种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女性月经不调等。
5、肥胖还可以并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静脉血栓:
增加麻醉和手术的危险性。肥胖还可以增加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肥胖妇女子宫内膜癌比正常妇女高2-3倍。肥胖男性结肠癌、直肠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生率较正常人高。 肥胖症的药物治疗
肥胖症的药物治疗看以下三点:
①食欲抑制剂常用苯丙胺,5-10毫克,每天服3次,或氟苯丙胺,但效果不理想;
②能量消耗剂用甲状腺类药物,如甲状腺片30毫克,每天1-2次;
③降低血胆固醇用消胆胺、糖酐酯等。
治疗的两个主要环节是减少热量摄取及增加热量消耗。强调以行为、饮食、运动为主的综合治疗,必要时辅以药物或手术治疗。继发性肥胖症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各种并发症及伴随病应给予相应的处理。
1、行为治疗
通过宣传教育使病人及其家属对肥胖症及其危害性有正确的认识,从而配合治疗、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饮食和运动习惯,自觉地长期坚持是肥胖症治疗首位及最重要的措施。
2、控制饮食及增加体力活动
轻度肥胖者,控制进食总量,采用低热卡、低脂肪饮食,避免摄入高糖类食物,使每日总热量低于消耗量,多作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如能使体重每月减轻500~1000g而渐渐达到正常标准体重,不必用药物治疗。
中度以上肥胖更须严格控制总热量,女性患者要求限制进食量在5~6.3MJ(1200~1500kcal)/d,如超过6.3MJ/d者,则无效。男性应控制在6.3~7.6MJ(1500~1800kcal)/d,以此标准每周可望减重1~2磅。食物中宜保证适量含必需氨基酸的动物性蛋白(占总蛋白量的三分之一较为合适),蛋白质摄入量每日每公斤体重不少于1g。脂肪摄入量应严格限制,同时应限制钠的摄入,以免体重减轻时发生水钠潴留,并对降低血压及减少食欲也有好处。此外限制甜食、啤酒等如前述。如经以上饮食控制数周体重仍不能降低者,可将每日总热量减至3.4~5MJ(800~1200kcal)/d,但热量过少,病人易感疲乏软弱、畏寒乏力、精神萎顿等,必须严密观察。据研究,饮食治疗早期蛋白质消耗较多,以致体重下降较快而呈负氮平衡,当持续低热卡饮食时,发生保护性氮质贮留反应,逐渐重建氮平衡,于是脂肪消耗渐增多,但脂肪产热量约10倍于蛋白质,故脂肪组织消失量明显少于蛋白质组织量,而蛋白质相反合成较多时,反可使体重回升,这是人体对限制热卡后的调节过程,因此饮食治疗往往效果不显著,在此情况下,宜鼓励运动疗法以增加热量消耗。
3、药物治疗
对严重肥胖患者可应用药物减轻体重,然后继续维持。但临床上如何更好地应用这类药物仍有待探讨,用药可能产生药物副作用及耐药性,因而选择药物治疗的适应证必须十分慎重,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衡量可能得到的益处和潜在的危险(利弊得失),以作出决定。
国际肥胖特别工作组2000年关于亚太地区肥胖防治指导意见:药物治疗只能作为饮食控制与运动治疗肥胖的辅助手段。有以下情况时可考虑药物治疗:①明显的饥饿感或食欲亢进导致体重增加;②存在相关疾病或危险因素,如IGT、血脂异常、高血压等;③存在肥胖相关性疾病,如严重的骨关节炎、睡眠阻塞性通气障碍、反流性食管炎等。以下情况不宜使用减肥药物:①儿童;②原先有过该类药物不良反应者;③孕妇及乳母;④正在服用其他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