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5 06:28 来源:网友分享
急性根尖周炎是发生于牙根尖周围的局限性疼痛性炎症,按其发展过程可分为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和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两个阶段。
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可由牙髓炎或咬合创伤等引起,可发生于活髓牙或失活牙上。主要症状是咬合痛。患者多有牙髓病史、外伤史、不完善的牙髓治疗史;初期只有轻微疼痛或不适,咬紧牙反而感觉舒适;继而发生钝痛、咬合痛,患牙有浮起、伸长感,疼痛为持续性、自发性、局限性的,牙位明确;口腔检查可见患牙叩痛剧烈,甚至松动,扪压根尖相应部位也会引起疼痛,牙髓活力测试多无反应,年轻恒牙或乳牙在牙髓坏死前可有反应;可查到患牙有龋坏、充填体,其他牙体硬组织疾病,牙冠变色或深的牙周袋。
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常由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发展而来,也可由慢性根尖周炎急性发作而来。又称为急性化脓性根尖脓肿或急性牙槽脓肿,是临床所见的最严重的牙病之一。初期根尖脓肿阶段,自发性持续性剧烈跳痛,根尖部牙龈潮红。发展至骨膜下脓肿阶段,仍有剧烈跳痛、叩痛、松动等症状。
患者呈痛苦面容,根尖区牙龈潮红、肿胀,粘膜转折处变浅、变平,扪痛并有深部波动感,相应面颊部软组织呈反应性水肿,区域淋巴结肿大、扪痛,下磨牙患病时可伴有开口受限;全身不适,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高,严重病例可伴发颌面相应处的蜂窝组织炎。至粘膜下脓肿阶段疼痛减轻,叩痛减轻,根尖区粘膜呈局限的半球形隆起,扪诊有明显波动感,全身症状缓解。
根尖周病包括急性和慢性根尖周炎,根尖周病是指局限于根尖部的牙周组织,包括牙骨质、牙周膜和牙槽骨的炎症,从病理上又分浆液性和化脓性根尖周炎。
临床表现
1.叩痛、咬合痛。
2.牙松动、伸长感。
3.患者能明确指出患牙。
4.根尖周红肿、触痛明显,移行沟变浅。
5.持续性自发痛,晚期搏动性疼痛(跳痛)。
6.有发热、畏寒,有的体温升高。
7.部属淋巴结肿大、压痛。
8.牙变色。
9.牙髓无活力。对温度、电测不敏感。
10.根尖部瘘管,红肿,有脓性分泌物。
11.根尖周骨质膨隆,有乒乓感,牙移位、牙松动。严重者,面部变形。
12.骨膨隆者穿刺有粘性囊液和胆固醇结晶。
并发症
上颌中切牙的牙槽突很低而牙根长时,脓液穿通鼻腔底;
上颌侧切牙根尖常偏向舌侧,脓液可穿破腭侧骨板而形成腭侧脓肿;
上颌后牙牙根与上颌窦底部接近,有时脓液可穿入上颌窦;
上颌磨牙腭根脓肿,甚至可由骨膜下向后扩展到软腭;
而下颌切牙可引起颏部肿胀;
根尖周病包括急性和慢性根尖周炎,根尖周病是指局限于根尖部的牙周组织,包括牙骨质、牙周膜和牙槽骨的炎症,从病理上又分浆液性和化脓性根尖周炎。
诊断
1.牙有伸长感,叩、触痛明显。
2.患者能明确指出患牙。
3.有尖周红肿、移行沟变浅。
4.根尖周脓肿并面部变形、压痛明显,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5.根尖部骨质膨隆,有乒乓感,穿刺有囊液。
6.有发热、畏寒、体温升高、白细胞升高、全身不适等症状。
7.X线照片显示根尖部有透射区。
鉴别诊断
需要对根尖周病本身进行鉴别,包括根尖周脓肿、根尖周肉芽肿及根尖周囊肿之间的鉴别。
诊断除了根据病史和检查特征外,主要依靠X线。
脓肿型在X线上显示根尖投射区边界不清楚,形状不规则,投射区周围骨质疏松呈云雾状, 肉芽肿型在X线上的特点是根尖部有一圆形或椭圆投射区,边界清晰,周围骨质正常或致密,病变范围较小。
囊肿型在X线片上可见较大的圆形投射区,边界清楚,周围骨质致密呈清楚的阻射白线。
治疗
急性根尖周炎应先控制炎症,同时应开谴引流。口服消炎镇痛药物或注射青霉素等抗生素。脓肿形成则需在牙腿粘膜上作切开引流。慢性根尖周炎则作根管治疗术、根尖切除术、病管通过术、调磨咬肠等等。治疗效果不佳或病牙无保留价值的,可予拔除。
牙周脓肿并非独立的疾病,而是牙周炎发展到晚期,出现深牙周袋后的一个较常见的伴发症状。它是位于牙周袋壁或深部牙周结缔组织中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一般为急性过程,也可有慢性牙周脓肿。
下面是全球医院网外科专家提出的牙周脓肿的治疗方法:
一、注意口腔卫生
养成早、晚、食后漱口的良好习惯,勤漱口,就能清除口齿之间的食物残渣,保持口腔和牙齿的卫生,使之不龋。若发现齿龋,应及早治疗。如不及时治疗,龋深时,细菌及其毒素可通过牙本质小管或直接通过穿髓孔感染牙髓,而引起根尖部及牙周组织的炎性病症。
二、保护牙齿
爱护牙齿,不被跌碰伤,因急剧的外力如跌倒,碰撞等,加于牙上,常成为根尖周围炎的病因。若已被跌碰伤门齿者。应及早造口腔科医生治疗。则可减少或杜绝本病的发生。
三、节饮食
平素宜节制饮食,切勿暴饮暴食,匆过食辛辣肥甘厚味之品,以防辛热,食滞胃肠,使胃腑积热蕴蒸上攻口齿而发为本病。
四、手术治疗
慢性牙周脓肿可在洁治的基础上直接进行牙周手术。根据不同情况,作脓肿切除术,或翻瓣手术。有人报道在急性阶段脓液引流后的短期内,可尽早进行翻瓣术,因为急性炎症改变了组织的代谢,有利于骨的新生,此时进行手术有利于术后组织的修复和愈合,新附着的机会较高。
温馨提示: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