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1 08:18 来源:网友分享
尽管对于间质性膀胱炎患者来说有一些关于饮食的经验和建议可以遵循,但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饮食习惯还需要患者个人不懈的努力去调整和体会,有时这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需要很强的自制力,因为任何一种习惯的调整都绝非易事。
饮食上总的来说:酸性食物、腌制品、熏制品和刺激性太强的食物和饮品尽量少用或不用。
现在我把看到的资料结合临床患者的体会作一总结列出,应该避免的食物如下:
奶酪、酸奶、巧克力、豆制品、柠檬酸、咖啡
西红柿、洋葱、辣椒、姜制品、醋、酱类(包括自制的豆瓣酱)
酸苹果、杏、柑橘、葡萄、水蜜桃、菠萝、李子、酸草、酸
陈年、罐装、腌制、加工或熏制的肉和鱼制品,咸牛肉以及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肉制品
酒精饮料(包括啤酒和白酒)、碳酸饮料如苏打水、咖啡或浓茶、酸果汁,尤其是柑橘或酸枣汁
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多数正常,有时有少量脓细胞。
2.尿培养常无细菌生长。
其他辅助检查:
1.膀胱造影显示容量减少,有时发现膀胱输尿管反流。
2.膀胱镜检查,当膀胱充盈时耻骨上区疼痛加重,需在麻醉下进行,膀胱容量可减少至50~60ml,发现Hunner’s溃疡有助于确诊,但大多数病人没有溃疡,未经治疗者膀胱黏膜外观尚属正常或仅有慢性炎症改变,有时顶部可见有小出血点,如继续过度充盈膀胱,则可致黏膜破裂、出血,可见黏膜下血管小球(Glomeruli),常分布不均,遍及膀胱,同时行活组织检查。
3.尿动力学检查可发现膀胱容量小,顺应性差,但不出现无抑制性收缩,这项检查有助于间质性膀胱炎与不稳定膀胱或神经源性膀胱相鉴别。
4.静脉尿路造影显示上尿路功能及形态均正常。
本病病因迄今仍不十分清楚,有以下假说:①血管、淋巴管阻塞,曾设想膀胱纤维化是由于盆腔手术或感染引起膀胱壁内淋巴管阻塞和引起栓塞性脉管炎或由于血管炎所致持久性小动脉痉挛所致,但缺乏足够的证据。②感染,曾提出过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可能是IC的病因,但还没有在IC患者中检出上述3种病原体的报道。③神经体液因素,肥大细胞在IC病人膀胱固有膜和逼尿肌中增多,寒冷、神经肽、药物、创伤、毒素等可活化肥大细胞,释放血管活性物质可致敏感觉神经元,后者进一步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或神经肽活化肥大细胞;肥大细胞也可直接引起血管扩张或膀胱黏膜损害引起炎症。④免疫因素,该病对皮质醇治疗反应良好,部分病人血中可检测到抗膀胱黏膜抗体,不少学者还发现对血管抗原产生的自身免疫性抗体或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壁激活补体系统参与了IC发病。⑤黏膜通透性,推测IC是由膀胱上皮的功能不良引起,其通透性增加并使尿液通过移行上皮漏入到膀胱壁,引起膀胱炎症。有人证实IC病人膀胱表层上皮内TH蛋白增多,提示黏膜的通透性增加。
1.药物治疗
(1)免疫抑制药:氢化可的松每天100mg或泼尼松每天10~20mg;硫唑嘌呤100mg/d。
(2)抗组胺药:曲吡那敏50mg,4次/d。
(3)肝素:可中和嗜酸性阳离子蛋白,5000U/次皮下注射,每8小时1次,两天后改每12小时1次,用药后12h症状减轻。亦可用长效肝素2万U静脉滴注,藉以阻断组胺的作用。
(4)硫酸戊聚糖钠:150mg,2次/d,4~8周1疗程,可补充膀胱黏膜缺失的氨基葡聚糖。
(5)其他:维生素E 100mg口服,3次/d,4周为1疗程;抗结缔组织药,氯喹250mg口服,3次/d;雌激素、阿米替林、抗胆碱药、解痉镇痛药、钙通道阻滞药等。
2.膀胱灌注药物
(1)硝酸银:30ml,浓度由1∶5000逐渐增至1∶100,配合应用0.5%~1%丁卡因,保留4 min后放出,可取得较好效果。
(2)50%二甲亚砜(二甲基亚砜)50ml注入膀胱,每周2次,每次保留15min,配合皮质激素效果更好。
(3)在麻醉状态下膀胱内灌入新配制的0.4%氧氮苯磺酸钠,在10cmH2O(0.98 kPa)压力下用1000 ml溶液反复充分扩张膀胱,可获较好疗效,对有输尿管反流者忌用。
温馨提示:
平日保持自身的清洁。
膀胱炎是一种常见的尿路感染性疾病,约占尿路感染总数50%~70%。因细菌感染而引起。其致病菌多数为大肠杆菌。通常多发生于女性,因为女性的尿道比男性的尿道短,又接近肛门,大肠杆菌易侵人。膀胱炎最典型的症状是即尿频、尿急、尿痛甚至有急迫性尿失禁,可以有血尿和脓尿。膀胱炎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细菌感染。前者指膀胱结核而言。非特异性膀胱炎系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