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虫病药物首选 丝虫病的基本事项

2018-05-25 09:00 来源:网友分享

一、丝虫病的传染情况

  因无动物贮存宿主,故斑氏丝虫病的惟一传染源是感染斑氏丝虫后出现微丝蚴血症的人。微丝蚴血症者在流行病学上所起的作用主要决定于血内微丝蚴密度。在一定范围内,血内微丝蚴密度愈高,媒介蚊虫的感染率就愈高,感染度也愈重,将感染期幼虫传染给人的机会就愈多。据实验感染观察,60+l血内微丝蚴为 744 条时,淡色库蚊的幼丝虫感染率为 90.1% ,但当 60+l血内微丝蚴平均为 0.7 条 时,淡 色 库 蚊 的 幼 丝 虫 感 染 率 仅 为3.3% 。理论上,如此低密度的微丝蚴血症仍有可能成为传染源,但由于受到蚊媒叮刺人的机会以及蚊虫自然死亡等种种因素的影响,蚊媒的实际感染率和感染度比实验感染的结果要低得多,因而传播丝虫病的作用很小,在流行病学上的意义不大。仅有丝虫病临床表现而无微丝蚴血症者,无传染源作用。

  传播媒介

  对斑氏丝虫病适宜的传播媒介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①微丝蚴能在该蚊体的发育至感染期;②嗜吸人血,且吸血时间与微丝蚴出现于外周血液的周期性高峰相一致;③种群数量多。

  易感人群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证实人群对斑氏丝虫的易感性是普遍的。不同年龄、性别、血型、种族、职业的人,只要生活在斑氏丝虫病流行区,有被媒介蚊虫叮咬的机会,特别是反复多次被叮咬,即有可能受到感染。当有成批的传染源迁入存在有效蚊媒且传播条件适宜的地区,可能形成新的斑氏丝虫病流行区。如在美国南部卡罗来纳州的查尔斯顿市,早年随移入非洲奴隶而输进传染源,加之当地气候及环境适宜于致倦库蚊孳生,致使斑氏丝虫病流行,并蔓延至周围地区。

二、丝虫病的临床表现

  由丝虫寄生在脊椎动物终宿主的淋巴系统、皮下组织、腹腔、胸腔等处所引起。丝虫病有什么症状表现?我们来看看下文的介绍。

  丝虫病有什么症状表现?急性期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及丹毒样皮炎等。淋巴管炎的特征为逆行性,发作时可见皮下一条红线离心性地发展,俗称“流火”或“红线”。上下肢均可发生,但以下肢为多见。当炎症波及皮肤浅表微细淋巴管时,局部皮肤出现弥漫性红肿,表面光亮,有压痛及灼热感,即为丹毒样皮炎,病变部位多见于小腿中下部。

  慢性期阻塞性病变由于阻塞部位不同,患者产生的临床表现也因之而异:包括象皮肿、睾丸鞘膜积液、乳糜尿等。女性乳房的丝虫结节在流行区并不少见。此外,丝虫还偶可引起眼部丝虫病,脾、胸、背、颈、臂等部位的丝虫性肉芽肿,丝虫性心包炎、乳糜胸腔积液,乳糜血痰,以及骨髓内微丝蚴症等。

  隐性丝虫病的临床表现为夜间发作性哮喘或咳嗽,伴疲乏和低热,血中嗜酸性粒细胞超度增多,IgE水平显著升高,胸部X线透视可见中下肺弥漫性粟粒样阴影。

  对丝虫病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丝虫病的发生与发展取决于多种因素,与宿主的机体反应性、感染的虫种、程度和次数以及虫体的发育阶段、寄居部位和成活情况等因素有关。一些实验证明, 丝虫的感染期幼虫、成虫和微丝蚴以及其代谢产物都具有抗原性,机体可产生对抗丝虫的特异性抗体。人体感染丝虫后,血清中IgG和IgE水平均有升高。实验还证明,丝虫感染后除产生体液免疫外,还可能有细胞免疫参与,例如实验发现致敏动物还可出现皮肤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现象。

  此外还观察到切除胸腺的小鼠对丝虫的易感性增高,并出现微丝蚴血症。一般认为,在丝虫病的急性期变态反应起重要作用。童虫和成虫的代谢产物,尤其是感染期幼虫蜕皮时的分泌物,雌性成虫子宫分泌物以及死虫及其分解产物均可引起局部和全身的变态反应。晚期丝虫病与丝虫成虫阻塞淋巴流有重要关系。但晚期患者发生进行性象皮肿时,常不能证明宿主体内还有活丝虫存在,血中也难以查见微丝蚴。患者血清中IgG升高,因此在晚期丝虫病发病机制中是否还有自身免疫因素存在,尚待证实。人体对丝虫感染的获得性免疫既不能彻底消除已感染的虫体,也不能防止再感染。

三、丝虫病的治疗措施

  丝虫病是丝虫寄生在人体内引起的。丝虫原先是寄生在吸血节肢动物身上,最终寄生在人体内和其他脊椎动物里。如果患有丝虫病该如何治疗?

  治疗丝虫病的方法有多种

  一、对症治疗

  1、淋巴管炎与淋巴结炎

  可口服解热镇痛剂或泼尼松,有继发细菌感染者加用抗菌药物。

  2、象皮肿与淋巴水肿

  采用绑扎为主的综合疗法可能有效。巨大阴囊或乳房象皮肿可手术整形,鞘膜积液可行睾丸鞘膜翻转术。患腿微静脉一淋巴管吻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下肢象皮肿可获满意效果。

  二、病原治疗

  首选药物为乙胺嗪,对微丝蚴及成虫均有杀灭作用,服药后反应较重,治愈丝虫病须在数年内多次反复治疗。成人可用乙胺嗪0、6g/d,分3次服,连服7d,总剂量为4、2g;血中微丝蚴多,体质好的成人患者可每天午后服1、5g,连服2天;或每次0、75g,每天2次,连服2 d、或每天下午1、0g,连服3d,总剂量3、0g;亦可采用小剂量长疗程法,每周一次,每次0、5g,连服7周,总剂量3、6g。

  乙胺嗪杀死微丝蚴后释放的异体蛋白可引起过敏反应,如发热、关节酸痛、皮疹等。随后药物作用于成虫可出现淋巴系统反应,如淋巴管炎、淋巴结肿痛、淋巴管扩张和淋巴管结节等。严重心、肝、肾疾病、活动性肺结核、急性传染病、妊娠3个月以内或8个月以上妇女及月经期妇女,乙胺嗪治疗应暂缓或禁忌。

四、丝虫病的危害

  丝虫病是由丝虫寄生于淋巴组织、皮下组织或腔膜腔所致的寄生虫病。国内流行的是淋巴丝虫病。血中有微丝蚴的患者或带虫者是主要传染源,经蚊虫叮咬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丝虫病主要流行于东南沿海一些省份及长江流域。人体被感染后,丝虫在淋巴系统寄生,引起淋巴管炎、淋巴管阻塞和淋巴管周围增生性炎症。

  丝虫侵入泌尿生殖系统,可引起乳糜尿、阴茎阴囊象皮肿。其中70%的病例出现阴囊内病变,表现为附睾头及输精管附近的多发性硬结,继发性鞘膜积液,精索静脉栓塞、曲张,以及附睾炎、睾丸炎等。

  巨大的阴囊象皮肿可使患者的性交功能完全丧失,而精索、附睾、睾丸的病变又会严重地影响睾丸的生精功能。因此丝虫病患者常常患有男性不育症,应在发病早期予以积极治疗。

  乙胺嗪杀死微丝蚴后释放的异体蛋白可引起过敏反应,如发热、关节酸痛、皮疹等。随后药物作用于成虫可出现淋巴系统反应,如淋巴管炎、淋巴结肿痛、淋巴管扩张和淋巴管结节等。严重心、肝、肾疾病、活动性肺结核、急性传染病、妊娠3个月以内或8个月以上妇女及月经期妇女,乙胺嗪治疗应暂缓或禁忌。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养生知识养生大全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