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的阳明病是什么 怎么治疗阳明病

2018-06-05 08:01 来源:网友分享

一、伤寒论中的阳明病具体指的是什么

  “经方”是“经方医学”的简称,是一个独立的医药学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理论集中反映在六经八纲思想指导下的方证相应学说,临证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求得方证相应而治愈疾病。笔者在此,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说明《伤寒论》中的阳明病。

  阳明病实质

  经方六经来自八纲。人体患病后,基于正邪相争所产生的症状反应,在病位上不外表、里与半表半里,病性上总赅阴、阳两类,三而二之为六,即病证的六种基本模型:表阳证的太阳病,里阳证的阳明病,半表半里阳证的少阳病,表阴证的少阴病,里阴证的太阴病,半表半里阴证的厥阴病。阳明病实质为里阳证,即病位在里,病性属实属热的一类阳性证候。

  阳明病依据

  经方六经病辨证的依据主要是《伤寒论》记载的六经病提纲。阳明病辨证的主提纲是180条“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辅助提纲是182条“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分别提示了阳明病的两种情况,即热结成实的腹证(腑实证)反应与热而不实,只可见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的外证。

  阳明病来路

  《伤寒论》第179条“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一般认为本条讲阳明病的成因,实际上是讲三阳合病并病的情况,太阳阳明者,即太阳阳明合并病证;少阳阳明者,即少阳阳明合并病证;正阳阳明者,即单纯里实热的阳明病证。

  若以成因讲,阳明病来路错综复杂,非仅此三类。阳明病为病位在里的阳实热证,可从太阳病、少阳病传变而来。亦可由其他的阴证转阳变化而致。

二、阳明病与三阴病的关系是什么

  阳明病与三阴病的关系是什么

  《伤寒论》第320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少阴病为表阴证,津血本虚,若入里传至阳明见燥结异常迅速,阳明里实,更灼伤津液,恐其交相为患,终成热亢津枯之势,故急下以救津液,与大承气汤。同理,321、322条皆峻下热结以保存津液。

  后世以少阴病篇皆属少阴病,冠以“少阴三急下”,而又从少阴为“肾”出发,徒增寒化、热化之说,诸家聚讼不休。实则为表阴证的少阴病转属为里阳证的阳明病,或两者相兼为病。同理,太阴与厥阴病皆有转属或合并阳明病的可能。当然,阳明病也有转属或合并太阴病(里虚寒证)的可能。

  阳明病治则宜忌

  阳明病为里实热证,故治疗以清泻实热为主,不过里又有上中下病位的不同,故治疗亦有所区别。大体在上者,用吐法,如瓜蒂散;在中者,和中清热,如白虎汤;在下者,用攻下法,如大承气汤。

  因阳明病中多病重、病危之险证,故仲景反复叮嘱,最宜审慎。首先,里未结实,不可轻下,所谓“下不厌迟”;其次,当下不下,贻误治机,津液枯竭,变证丛生;再次,阳明外证易与太阳病混淆而误施汗法,再伤津液。至于“以寒增寒,以热益热”与“虚虚实实”之戒,自不待多言。另,诸合病并病之属,先后缓急,或独任或兼理,自有法度,不可妄施!

三、伤寒论中治疗阳明病的方法是什么

  大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浓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纳大黄,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大承气汤方,所以通肠中因热之燥结也。故以大黄之性善攻下,且善泻热者为主药。然药力之行必恃脏腑之气化以斡旋之,故佐以朴、实以流通肠中郁塞之气化,则大黄之攻下自易为力矣。用芒硝者,取其性寒味咸,善清热又善软坚,且兼有攻下之力,则坚结之燥粪不难化为溏粪而通下矣。方中之用意如此,药味无多,实能面面精到,而愚对于此方不无可疑之点,则在其药味分量之轻重也。

  《神农本草经》谓大黄能推陈致新,是以有黄良之名,在阳明蕴有实热大便燥结者,原宜多用。至浓朴不过为大黄之辅佐品,竟重用至半斤,较大黄之分量为加倍,若按一两为今之三钱折算,复分两次服之,则一次所服之药,当有浓朴一两二钱。夫浓朴气温味辛,若多用之,能损人真气,为人所共知,而其性又能横行达表,发出人之热汗。忆愚少时,曾治一阳明实热大便燥结证,方中用大黄三钱,服后大便未通下,改延他医,方中重用浓朴一两,服后片时出热汗遍体,似喘非喘,气弱不足以息,未逾半日而亡矣。此诚可为前车之鉴也。是以愚谓此方之分量必有差误,愚疑此方浓朴之分量,当亦如小承气汤为大黄分量之半,其原本或为浓朴之分量半大黄,大抵由此半字而误为半斤也。 所谓脉迟者,言其脉象虽热而至数不加数也(非谓其迟于平脉)。此乃病者身体素壮,阴分尤充足之脉。病候至用大承气汤时,果能有如此脉象,投以大承气汤原方,亦可随手奏效。而今之大承气汤证如此脉象者,实不多见也。此乃半关天时,半关人事,实为古今不同之点。即浓朴之分量原本如是,医者亦当随时制宜为之通变化裁,方可为善师仲景之人。非然者,其脉或不迟而数,但用硝、黄降之,犹恐降后不解,因阴虚不能胜其燥热也,况更重用浓朴以益其燥热乎?又或其脉纵不数,而热实脉虚,但用硝、黄降之,犹恐降后下脱,因其气分原亏,不堪硝、黄之推荡也,况敢重用浓朴同枳实以破其气乎?昔叶香岩用药催生,曾加梧桐叶一片作引,有效之者,转为香岩所笑。或问其故,香岩谓︰“余用梧桐叶一片时,其日为立秋,取梧桐一叶落也。非其时,将用梧桐叶何为?”由斯知名医之治病,莫不因时制宜,原非胶柱鼓瑟也。是以愚用承气汤时,大黄、芒硝恒皆用至七八钱,浓朴、枳实不过用二钱。或仿调胃承气汤之义,皆减去不用,外加生赭石细末五六钱,其攻下之力不减大承气原方,而较诸原方用之实为稳妥也。至其脉象数者,及脉象虽热而重按无力者,又恒先投以大剂白虎加人参汤,煎汤一大碗,分数次温饮下,以化胃中燥热,而由胃及肠即可润其燥结,往往有服未终剂,大便即通下者。且下后又无虞其不解,更无虑其下脱也。其间有大便未即通下者,可用玄明粉三钱,或西药留苦四钱,调以蜂蜜,开水冲服。或外治用猪胆汁导法,或用食盐(若用熬火硝所出之盐更佳)融水灌肠,皆可通下。至通下之后,亦无不愈者。

  小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浓朴二两炙去皮,枳实三枚大者炙。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大承气汤所主之病,大肠中有燥粪,是以用芒硝软坚以化其燥粪。小承气汤所主之病为腹大满不通,是其病在于小肠而上连于胃,是以但用大黄、朴实以开通其小肠,小肠开通下行,大便不必通下,即通下亦不至多,而胃中之食可下输于小肠,是以胃气得和也。此大、小承气汤用法之分别也。而二承气汤之外,又有调胃承气汤,更可连类论及之。

  调胃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去皮清酒浸,甘草二两炙,芒硝半升。上二味,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纳芒硝,再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大黄虽为攻下之品,原善清血分之热,心中发烦实为血分有热也。大黄浸以清酒,可引其苦寒之性上行以清心之热而烦可除矣。证无大便燥结而仍用芒硝者,《内经》谓热淫于内治以咸寒。芒硝味咸性寒,实为心家对宫之药(心属火,咸属水故为心家对宫之药),其善清心热,原有专长,故无大便燥结证而亦加之也。用甘草者,所以缓药力之下行,且又善调胃也。不用朴、实者,因无大便燥结及腹满之证也。

  承气汤虽有三方,而小承气及调胃承气,实自大承气变化而出。《伤寒论》所载三承气主治之证不胜录,然果洞悉三方之各有用意,及三方药力轻重各有区别,且所主之病虽有上、中、下之分,而究之治上可及于中,治中可及于下,分治之中,仍有连带关系,自能凡遇宜用承气汤证,斟酌其宜轻宜重,分别施治而无差谬矣。至于愚用承气汤之经过,又恒变化多端,不拘拘于三承气汤中之药味也。今试举数案以征明之。

四、中医怎么诊断是不是阳明病

  中医诊断

  当其高热散漫之际,则以寒凉药清热为治,所以阳明经证主要用清法,可选用辛寒苦寒清解里热的方剂;若热与实结于大肠则以寒下药为治,急下存阴,争取时间,不使煎熬津液,所以腑证主要用下法,可选用苦寒泻下的方药。

  1、阳明经证治法:阳明经证是里热蒸腾所致,表里俱热,所以治宜石膏汤。

  2、阳明腑证治法:阳明腑证是邪热已与大肠糟粕搏结成实热证。治疗的目的是排除燥实,清肃里热。由于病变有轻重缓急的不同,所以阳明腑证的治法有三个方子:调胃承气汤为泻下缓剂,是治疗腑实初起,结而未实,或津液受损以燥热为主的证候,小承气汤是治疗腑实以痞满实为主;大承气汤是治疗腑实以痞满燥实为主。

  “实则阳明,虚则太阴”,这是一句有实践经验的中医谚语。阳明病可以转变为太阴病,也就是抗病力由强到减弱的表现,预后不良;太阴病也可以转变为阳明病,则表示抗病力由弱转强,预后佳良。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养生知识养生大全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