瘫痪前期有什么征兆 如何护理瘫痪

2018-08-23 07:54 来源:网友分享

一、瘫痪前期有什么症状呢

  1.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临床特点

  (1)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特点 由于皮质运动区及下行的锥体束较集中地支配肌群,故病损常导致整个肢体瘫痪(单瘫,monoplegia),一侧肢体瘫痪(偏瘫);双侧病变可引起双下肢瘫痪(截瘫,paraplegia)或四肢瘫,患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病理反射,无肌萎缩和肌束震颤,但长期瘫痪后可见失用性肌萎缩,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无失神经电位。

  急性严重病变如急性脑卒中,急性脊髓炎,由于锥体束突然中断出现脊髓休克期,肌肉牵张反射受抑制呈现软瘫,腱反射减低或消失,持续数天或数周后牵张反射恢复,转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休克期长短取决于病损程度及是否合并感染等并发症,由于肌梭对牵张反射敏感性较病前更灵敏,尤其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的肌张力更高,表现起始阻力大,以后阻力迅速下降,呈折刀现象。

  (2)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特点 瘫痪肌肉的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使单突触牵张反射中断),肌萎缩早期(约数周)出现(前角细胞的肌营养作用障碍),可见肌束震颤,无病理反射,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减低和失神经电位。

  2.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定位诊断

  (1)上运动神经元病变临床表现 ①皮质(cortex)运动区 局限性病损导致对侧单瘫,亦可为对侧上肢瘫合并中枢性面瘫,刺激性病灶引起对侧躯体相应部位局灶性抽动发作,口角,癫痫。②皮质下白质 为皮质与内囊间投射纤维形成的放射冠,愈接近皮质的神经纤维分布愈分散,可引起对侧单瘫,愈深部的纤维愈集中,可导致对侧不均等性偏瘫。③内囊 运动纤维最集中,小病灶也足以损及整个锥体束,引起三偏征,内囊膝部及后肢前2/3受累引起对侧均等性偏瘫(中枢性面瘫,舌瘫和肢体瘫),后肢后1/3受累引起对侧偏身感觉障碍,视辐射受累引起对侧同向性偏盲。④脑干 一侧脑干病变累及同侧脑神经运动核和未交叉的皮质脊髓束和皮质延髓束,产生交叉性瘫痪综合征,即病灶同侧脑神经瘫,对侧肢体瘫及病变水平以下脑神经上运动神经元瘫。⑤脊髓 半切损害病变损伤平面以下同侧痉挛性瘫痪及深感觉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病损同节段征象常不明显。横贯性损害:脊髓损伤常累及双侧锥体束,出现受损平面以下两侧肢体痉挛性瘫痪,完全性感觉障碍和括约肌功能障碍等,颈膨大水平以上病变出现四肢上运动神经元瘫,颈膨大病变出现双上肢下运动神经元瘫,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胸髓病变导致痉挛性截瘫;腰膨大病变导致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瘫。

二、瘫痪前期的注意事项

  全球医院网讯世界卫生组织20日确认,野生1型脊髓灰质炎病毒在巴基斯坦全国范围内传播,这种病毒目前已传入中国。截至9月13日,巴基斯坦已经报告了84例脊灰炎病例,比去年同期多了几乎一半。

  基于这些原因,世卫组织认为巴基斯坦野株脊灰炎病毒进一步向其他国家扩散的风险较高。世卫组织建议,近期准备前往巴基斯坦或从该国出发的旅行者均需进行免疫接种。世界卫生组织说,巴基斯坦出现的野生1型脊灰病毒和中国新疆发生的脊灰疫情病例病毒之间有基因联系。

  脊髓灰质炎:瘫痪前期症状明显

  近期,新疆累计报告9例脊髓灰质炎确诊病例,其中1例死亡,其余8例仍在治疗和康复中。这次输入性的疫情野病毒来自巴基斯坦。9例都发生在和田地区。说道这里,也许你会问这个脊髓灰质炎是种什么病?能引起世界的关注肯定危害也很大吧。

  是的,脊髓灰质炎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流行时以隐匿感染和无瘫痪病例为多,儿童发病较成人为高,普种疫苗前尤以婴幼儿患病为多,故又称小儿麻痹症。其主要病变在脊髓灰质,损害严重者可有瘫痪后遗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脊髓灰质炎有哪些症状:

  前驱期:本期症状与顿挫型相似,在儿童中以上呼吸道炎为主,在成人则为全身肌肉、骨骼酸痛及皮肤感觉过敏。经1~2天发热,再经4~7天的无热期,然后再度发热,进入瘫痪前期。双相热型主要见于儿童中的10%~30%病例。本期相当于第二次病毒血症阶段,脑脊髓液仍为正常。大多数病例,包括成年病例皆缺乏前驱期而进入瘫痪前期。

三、瘫痪前期的治疗方式

  脊髓前角灰质炎是由一组亲神经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毒造成神经细胞不同程度的损害,以致对所支配的肌肉丧失功能,造成瘫痪及畸形。

  急性严重病变如急性脑卒中,急性脊髓炎,由于锥体束突然中断出现脊髓休克期,肌肉牵张反射受抑制呈现软瘫,腱反射减低或消失,持续数天或数周后牵张反射恢复,转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休克期长短取决于病损程度及是否合并感染等并发症,由于肌梭对牵张反射敏感性较病前更灵敏,尤其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的肌张力更高,表现起始阻力大,以后阻力迅速下降,呈折刀现象。

  脊髓前角灰质炎的具体治疗

  一、急性期

  绝对卧床休息,禁止不必要的搬动并尽量减少对脊髓前角灰质炎患者有刺激的护理工作可用适当的轻便支架或枕头固定在功能位,防止任何一组肌肉被过度牵伸。

  二、恢复期

  肢体置于功能位,口服经营养药。物理疗和按摩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加速新陈代谢。针刺对瘫痪肌肉的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后遗症期

  手术治疗是主要手段,其目的是通过手术改善肌力不平衡,肌痉挛和骨船畸形。

四、脊髓灰质炎的残疾分级

  自20世纪50年代疫苗问世以来,脊髓灰质急剧下降,但截至1993年,全世界仍有115万儿童患上麻痹型脊髓灰质炎。除大力推广预防接种外,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手术矫治也被定为“三项康复”之一。

  脊髓灰质炎的功能评定应该包括神经、肌肉、骨筋等在内的多系统评定。①一般检查。主要观察畸形部位和程度、姿态、肌萎缩、肢体力线和行动特点,在充分暴露下,测量肢长、肢围、肢体体积等。②肌力检查。③关节活动度检查。④步态检查。⑤心理测验。

  配合治疗师进行一些心理测试,来了解脊髓灰质炎患者的心理变化,常采用Hamilton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以及进行人格评估的Minnesota多项人格测验。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职业能力、社会生活能力的测定。⑦脊髓灰质炎可造成多系统损害,故评价的内容应包括呼吸功能、心血管功能、吞咽功能、胃肠功能、营养状态等。

  脊髓灰质炎的残疾分级

  脊髓灰质炎的残疾分级,参照中国对运动系统残疾的分级标准可作如下划分:

  Ⅰ级残疾:四肢功能严重障碍或两肢功能校严重障碍,同时另一肢严重障碍。

  Ⅱ级残疾;两胶功能极重障碍或三肢功能严重障碍.脊柱严重软弱,不能保持坐位者。

  Ⅲ级残疾:一胶功能严重障碍,同时另两肢功能中度障碍者ED肢功能中度障碍者,脊往软弱坐立有困难者。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养生知识养生大全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