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准确的子午流注时间表 人体经络24小时气血运行时间表

2018-10-03 09:17 来源:网友分享

一、准确的子午流注时间表

  一。子时:(23:00-1:00)

  此时胆经最旺。养生学认为:“肝之余气,泻于胆,聚而成精。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气以壮胆,邪不能侵。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由此可见胆的重要性。有些人轻易切掉患者的胆,是不负责的表现。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前入睡,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反之,子时前不睡者,气色清白。特别是胆汁缺乏新陈代谢的气而边浓结晶,形成结石,犹如海水变浓晒成盐。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而“胆怯”。

  子时要上床睡觉,利于骨髓造血。

  二。丑时:(1:00-3:00)

  此时肝经最旺,养生学认为:“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支持,废旧的血液淘汰,新鲜的血液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养生学认为:“人卧则血归与肝。”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前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烦躁,易生肝病。

  丑时是肝脏修复的最佳时段。

  三。寅时:(3:00-5:00)

  此时肺经最旺。“肺朝百脉。”肝于丑时推陈出新,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的人反应尤为强烈。

  寅时是呼吸运作最佳的时候。

  四。卯时:(5:00-7:00)

  此时大肠经最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对食物中水分与营养的吸收,排出渣滓。

  卯时起床要喝水,大肠蠕动旺盛,适合吃早餐。

  五。辰时:(7:00-9:00)

  此时胃经最旺。人在7:00吃早饭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表现为嘴唇干,重则唇裂或生疮。

  辰时一定吃早餐,每天这时敲胃经最好,启动人体的发电系统。

  六。巳时:(9:00-11:00)

  此时脾经最旺。“脾主运化,脾统血。” 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表现为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嘴唇红润。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巳时要喝至少六杯水,慢慢饮,让脾脏处于最活跃的程度。

  七。午时:(11:00-13:00)

  此时心经最旺。“ 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表。”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

  午时保养心情舒畅,适当休息或午睡。

  八。未时:(13:00-15:00)

  此时小肠经最旺。小肠分请浊,把水液归入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至脾。

  未时是小肠最活跃的时候,故午餐应在下午1时前吃。

  九。申时:(15:00-17:00)

  此时膀胱经最旺。膀胱储藏水液和津液,循环水液并将多余部分排除体外,津液在体内循环。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咳而遗尿。

  申时应适当多喝水。

  十。酉时:(17:00-19:00)

  此时肾经最旺。“肾藏于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人体经过申时泄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储藏精华的阶段。

  酉时适合休息。

  十一。戌时:(19:00-21:00)

  此时心包经最旺。“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是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心包经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

  戌时适宜散步,这时心脑神经系统最活跃,心脏不好的人最好在这时候敲心包经,效果最好。

  十二。亥时:(21:00-23:00)

  亥时三焦经最旺。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休息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即亥时睡觉。可惜现代人很少能做到,所以在街上看到气色红润的人越来越少,女性涂脂抹粉,掩盖:“锈脸”的越来越多。

  从亥初(21:00)开始到寅时(3:00),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此时人随着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相当于一天的“冬季”,是人睡眠的良辰。

二、子午流注原理

  有人以为开穴的原因是因为营气和卫气恰在同一点上相遇,这一点上的穴就开了,这是大谬。要知道营卫之气在人体各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内经说:“营卫之气一日夜分别运行都是五十周,周而复始,共行八百一十丈”而且每天如此,这样一算,岂不是每天营卫之气都有碰头的机会了么?再仔细一算它们碰头的机会在一天中有五十次之多;一天二十四小时,五十除于二十四得二,那就是营卫之气在同一点相遇有两次,如此说来,不是每天同一经穴要有两次开穴,而且天天都一样么这种理论如何站得住脚 其实他是把“开”字误解做“开放”的意思,以为经穴开放,所以治病有效,所以才有这种理论。其实开字是宣通的意思,就是经气在这时居于该穴,和该穴有关的身体各部病邪,都可藉针灸补泻的作用宣通气血(人身的疾病,归纳起来都是由气血偏胜偏衰和积滞不通所致,)所以开穴时取此穴治病,效果最好(内经中有守时待气之说,就是这个理论的根据)人体脏腑经脉,六十六个经穴(五行穴)都配合阴阳五行,“时”“日”天干也配合阴阳五行。因为人体是一个小天地,天地之气和人体之气是相应的,所以营卫之气在人体经脉中就有盛衰不同的时候,而五行又有生克的关系,相生,同气才能相应而合;相克,异气就不能相应而合。所以十二“经的天干”逢到“日的天干”相同时,同气相应,这条经上的穴,只要“穴的五行”和“时的五行”相应,经气旺盛,这穴就“开”了。但是为什么用天干而不用地支呢?因为天之气以阴阳五行生化万物,针灸治病完全是根据气化原理来的,所以前贤探究出经气与天气相应的道理,而发明了“子午流注”针法。

  它是注重时间条件,以自然界周期现象,与人体气血周流的情况相配合的。在《灵枢·经脉》篇、《营气》篇,以及《难经·一难》、《二十三难》都有记载。《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本输》篇,记载井荥俞很详明,惟于井荥俞配属五行,仅有阴井木、阳井金,其余均无配属。《难经·六十四难》对井荥俞配属五行和十干运用,才有进一步的说明。《灵枢·卫气行》篇云:“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灵枢·五乱》篇说:“经脉十二者,以应十二月。十二月者,分为四时”。《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说“: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素问·八正神明论》说:“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是谓“得天时而调之”。《甲乙经》说:“随日之长短,各以为纪,谨候气之所在而刺之是谓逢时。病在于阳分,必先候其气之加于阳分而刺之。病在于阴分,必先候其气之加于阴分而刺之。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候,百病不除”。凡此皆与子午流注有密切之关系。南唐·何若愚着《流注指微赋》,将子午流注的应用和方法,作了概括的说明,元·窦汉卿着《标幽赋》,内有“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开阖,论其五行五脏查时日之旺衰”,由此可见子午流注到了元代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针刺方法。它如明代的《针灸节要》、《医学入门》、《针灸大成》等书皆有论述。而《针灸大全》徐凤氏又推而广之着“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诀”,学者多为习诵以便应用。可知子午流注法由来已久,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所注重的一种高级的针灸疗法。

三、子午流注基本概念

  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中医认为人体中十二条经脉对应着每日的十二个时辰,

  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中的气血在不同的时辰也有盛有衰。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把人的脏腑在十二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

  血气应时而至为盛,血气过时而去为衰,逢时而开,过时为阖,泄则乘其盛,即经所谓刺实者刺其来。补者随其去,即经所谓刺虚者刺其去,刺其来迎而夺之,刺其去去随而济之,按照这个原则取穴,以取其更好的疗效,这就叫子午流注法。子午流注注重时间条件,以自然界周期现象,与人体气血周流的情况相配合的。在《灵枢·经脉》篇、《营气》篇,以及《难经·一难》、《二十三难》都有记载。

四、子午流注发展历程

  中医子午流注在我国历史悠久,其理论基础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已经奠定,在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宝库中,是最具有特色的宝贵理论。

  子午是指时辰,流是流动,注是灌注,子午流注理论是把一天24小时分为十二个时辰,对应十二地支,与人体十二脏腑的气血运行及五腧穴的开合进行结合,在一日十二时辰之中人体气血首尾相衔的循环流注,盛衰开合有时间节奏、时相特性。子午流注抗癌疗法来源于这样的规律,因时、因病、因人、因地从而准确、有效的调整患者气血,调理脏腑气血阴阳,在特定的时间点进行杀灭癌细胞,恢复患者气血运行的正常时间规律,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今天,中医的经络、穴位已经被西方发达的电子检测技术确认,并且发现经络确实是“活”的,是象流水一样有“走向”的,即是说,是符合中医所说的“子午流注”规律的。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养生知识养生大全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