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8 06:38 来源:网友分享
做手术全麻多久清醒不是一定的,根据病人身体状况、疾病状况、手术的类型、长短、经过,用药的种类、剂量,甚至手术室的温度等等都有关系。
正常情况下半小时以内会清醒,但要完全清醒需等几个小时。因药物的代谢需要时间,所以麻醉过后也只能是逐渐清醒,不会一下醒的很彻底。当然也有特殊情况,比如大手术或者身体状况不佳等会延迟清醒。
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是指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静脉或肌肉注射进入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暂时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痛觉消失、遗忘、反射抑制和骨骼肌松弛。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程度与血液内药物浓度有关,并且可以控制和调节。这种抑制是完全可逆的,当药物被代谢或从体内排出后,患者的神志及各种反射逐渐恢复。
临床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的思维方式介于外科和内科医师之间,最终目的是最大程度地消除或减少患者面临手术的恐惧和围术期的疼痛和安全。麻醉科医生是手术过程中患者生命安危的保护者。 麻醉医师需要利用各种药物维持一定的麻醉状态,还要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保障患者安全,提供安全无痛的手术条件。但患者、手术和其余情况千差万别,仍然有可能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情况,而其中有部分情况很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麻醉和睡眠都是意识(consciousness)水平的降低。而意识是大脑皮层功能的表现。
如果将人体比作一家企业,那老板毫无疑问就是大脑,而整个中枢神经系统是其核心管理层。周围神经系统是人体的通讯网。负担着将管理层的意见下发各部门(循环,呼吸,消化),同时也要随时接受下级的回馈、监督下属工作状态并汇报给高层。
老板劳苦功高,却也养尊处优。好吃好喝不算,连续工作超过一定时间就要关门休息。怎么样让大脑保持工作状态,维持意识呢?
当今的主流假说认为,人体的睡眠-觉醒变换是一种主动调节行为。在脑干中,存在两个直接调节皮层状态的睡眠中枢,分别是蓝斑核和中缝核,仿佛睡眠的一对开关。
-- 简单粗略的说,当以中缝核为主的5羟色胺神经元通路为主导时,则人体进入睡眠状态。
-- 当蓝斑核肾上腺素能神经元通路为主的占优时,人体会进入清醒状态。
-- 在人体中还存在一个维持意识的信息中转地,网状上行激活系统,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RAS)。RAS并不专门传导特定的消息,而是接受泛化的,来自人体各种感官的输入(听觉、视觉、触、痛觉等各种感觉)。下属零碎细微的信息,RAS是不会向大脑直接汇报的。当RAS就没有足够的上行刺激,等于是告诉大脑,没有机要急需处理,该歇息了,大脑皮层的意识水平随之降低。反过来,如果有强烈或者大量的刺激(比如大量的喧闹声、推搡),那么RAS就会将大脑唤醒,提醒其进入工作状态。
全身麻醉则是通过药物诱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广泛抑制。在人体中本来就存在一系列的广泛的受体,好比神经细胞的开关。如果作用于抑制性受体,那么神经细胞的电活动就会减弱,反之,兴奋性受体会使细胞的电活动加强或者更易激动。
人体自身存在一系列神经递质,其和受体的关系仿佛钥匙和锁,是一一对应的。 而全身麻醉的药物是能打开这些锁的人工钥匙。GABA受体是具有代表性的抑制性受体。我们临床使用的静脉麻醉药物丙泊酚(Propofol)和以安定(Diazepam)为代表的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都是通过GABA受体起作用,“麻痹”神经细胞的。
在全身麻醉施行时,不单单是大脑皮层,几乎全部的中枢神经都受到了抑制。当然,大脑皮层最容为敏感。其次才是较为低级的中枢。这种从高级功能到低级功能,从轻微到重度的不同抑制水平,被称为麻醉深度。早在乙醚麻醉的年代,人们就总结发现了,全身麻醉在不同深度下是具有不同的表现的。
第一期(镇痛期)(analgesia):大脑皮质知觉中枢被抑制,痛觉消失,知觉障碍类似幻觉,但意识清楚,所有反射仍然存在。
第二期(谵妄期)(delirium):大脑皮质受到抑制而低级中枢功能尚存,病人意识丧失,瞳孔放大,肌张力增加,反射过度,呼吸不规则,产生谵妄。
第三期(外科麻醉期)(surgical anesthesia),反射渐次消失,病人循环呼吸稳定。适合外科手术。
第四期(呼吸麻痺期)(respiratory paralysis):延髓生命中枢受抑制,呼吸停止,循环系统衰竭,若不立即施救,病人将因呼吸麻痺而死亡。
在临床上,麻醉的开始称为诱导,最为常见的诱导方式就是通过静脉给予白色药物丙泊酚。由于当今应用的麻醉药物效能高,起效快,通常在数十秒内,人体会很快进入意识丧失状态的第三期。之后的阶段称为维持。当手术结束后,药物停止给予,随着药效减退,病人会逐渐苏醒。如果以脑电图监测大脑的意识水平,我们可以根据手术的进行调节麻醉深度,也就是合理的中枢抑制水平。
因此,在全身麻醉的进行中,人体不会有任何的意识,不会有做梦等睡眠现象,由于顺行性遗忘的作用,病人会忘记从注入麻醉药物的那一刻起的所有事件。这都是和睡眠全然不同的地方。
在大脑皮层这位老板进入麻痹状态后,其手下的员工却还是要继续工作维持机体正常运行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这二位最独立,在人体清醒时,大脑尚且不能直接指挥心跳的快慢,也很少干涉呼吸的进行。在全麻下,在不给予肌肉松弛药时,呼吸循环均会继续自主工作。但是由于绝大多数麻醉药物都是呼吸循环的抑制剂,在加深麻醉时,呼吸会变慢,变浅,心跳会减慢,血压会下降。只要在合理的深度范围内,并不会引起循环和呼吸的衰竭。
骨骼肌平时最听话,最没有独立意志。一旦他的上级进入休息状态,其平时被压抑的天性反而暴露出来。有时候病人在全身麻醉下仍然会发生体动,通常说明麻醉深度已消除了意识,但仍不能完全抑制局部的反射。在加深麻醉之外,还可以给予肌松药,麻痹肌肉组织。
其他诸如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等,在没有疾病的情况下,全身麻醉并不会对其产生严重的影响,且大多数是一过性的,在麻醉药物停止给予后即恢复正常状态。
1、恶心呕吐
原因:运动疾病史,既往麻醉中呕吐史,阿片药物的使用,女性。
处理:防止胃扩张和术后良好的镇痛可预防术后的恶性呕吐,避免低血压、低血压;围术期应用氟哌啶可降低恶心的发生率;甲氧氯普胺可加速胃排空并有中枢性抗呕吐作用。
2、后低体温和寒颤
原因:术中大量输血、输液;手术时间较长,胸腹部手术易出现。
处理:输入复温的库存血,术中需要大量输液时应加热到36-37度,手术室温度应保持在25-28度,时间较长的手术应使用加热毯。
3、痉挛
原因:口咽血痰及分泌物刺激声门所致,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诱发,吸痰管直接刺激声门所致,原有呼吸道炎症或哮喘病史。
预防:防止气管内分泌物和胃内容物反流引发刺激,避免吸痰管的直接刺激,动作要轻柔,麻醉完毕及时吸出口咽分泌物,避免清醒操作。
处理:去除病因,面罩吸氧,静注地西泮0.2mg/kg,地塞米松10mg,重度者行环甲膜穿刺,高频喷射通气。应用肌松剂琥珀胆碱100mg静注迅速解除喉痉挛。
术后可以选择喝水果汁,但牛奶、豆浆容易产生肠胀气,因此不宜饮用,也要避免过甜的液体。禁食适合于术后早期,尚未排气阶段。
不同部位不同器官的手术,对术后饮食恢复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对于像胃、肠道手术后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医嘱进行饮食恢复。而像胆囊、肝脏、胰腺、脾脏这些腹腔内非胃肠道手术,排气后就可以恢复进食。
普外科的术后饮食管理主要分为禁食、清流食、流食、半流食和普通饮食,每种饮食具体内容如下:
清流食:指限制较严的流质饮食,原则上以“无渣”为宜,也就是不产生粪便的食物,可以选择米汤、菜汁等,另外可以在其中适当加入盐、酱豆腐等,帮助补充一定的盐分。清流食适合于刚刚开始进食阶段。
流食:如稀粥、藕粉、芝麻糊等,原则为易吞咽,易消化,无刺激性。
半流食:大米粥、小米粥、面条、面片、馄饨、蒸蛋羹、豆腐脑、香蕉等都可以选择,注意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