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3 09:39 来源:网友分享
1、若伤口流血,只要不是流血太多,就不要急着止血,因为流出的血液可将伤口残留的疯狗唾液冲走,自然可起到一定的消毒作用。
2、对于流血不多的伤口,要从近心端向伤口处挤压出血,以利排毒。同时,必须在伤后的两小时之内,尽早对伤口进行彻底清洗,以减少狂犬病的发病机会。
3、用干净的刷子,可以是牙刷或纱布,和脓肥皂水反复刷洗伤口,尤其是伤口深部,并及时用清水冲洗,不能因疼痛而拒绝认真刷洗,刷洗时间至少要持续30分钟。冲洗后,再用70%的酒精或50度~70度的白酒涂擦伤口数次,在无麻醉条件下,涂擦时疼痛较明显,伤员应有心理准备。
4、涂擦完毕后,伤口不必包扎,可任其裸露。对于其他部位被狗抓伤、舔吮以及唾液污染的新旧伤口,均应按咬伤同等处理。
5、经过上述伤口处理后,伤员应尽快送往附近医院或卫生防疫站接受狂犬病疫苗的注射。
被狗咬了多久会发病
狂犬病的潜伏期波动最大,可从6天、12天到1年或5年以上,一般是2周到3个月内发病,99%在1年内发病,1%在1年以上发病,但实际上超过1年半都已经是十分罕见的,经考证最长的潜伏期为6年,全球只有两例。
狂犬疫苗保护期为6个月(无进口、国产区别),注射完最后一针后的前三个月为绝对保护期,此时抗体处于高峰期。三个月后抗体下降较快。因此,如若前三个月再次被狗咬伤,可以不注射疫苗。六个月内被狗咬伤可以加强两针。超过六个月的重新注射(适应各种狂犬疫苗)。
被狗咬了一定要打针吗
被狗咬了不一定要打针。
不需要打的情况
我们都知道被狗咬了之后打预防针是为了预防狂犬病,而狂犬病的感染有一定的条件,不是咬了就一定会感染这种病毒,比如:自己家养的狗狗,定期打了预防针,小狗和外界接触很好,这种狗完全可以确定不携带狂犬病毒,那也就没必要打预防针。
必须打的情况
野外的流浪狗、狂犬病区的引进狗、不确定的是否打过预防针的宠物狗,这些狗属于比较危险的一类,有很大的风险会携带有狂犬病毒,因此,在发生袭击咬伤的情况时一定要及时的打预防针,以防万一。
1.被咬伤的部位有关。在对 1--14岁被咬儿童的流行中,咬伤部位的狂犬病发病率为:头部占25.6%、上肢占29.7%、躯干占2.1%、下肢为27.8%,多处咬伤占14.8%。头部和四肢的狂犬病发病率最高。
2.与被咬的先后有关。先被咬的比后被咬的狂犬病发病的机会多,可能与被感染的病毒量多少有关。如某地一狂犬咬伤12人,其中先被咬伤的 3人均狂犬病发病死亡。
3.与伤口的深浅和伤口的数量有关。伤口深、 伤口大和伤口数量多的狂犬病发病率高。
4.与有无衣着有关。不穿衣服的发病最高;夏季穿单衣与冬季穿棉衣比,单衣的狂犬病发病率高。这是因为沾有病毒的牙齿和唾液,经过衣服的擦拭后进入伤口减少了的缘固。
5.与伤口是否及时处理有关。伤口及时处理者,比不处理的狂犬病发病率有明显降低。
6.与注射疫苗有关。被咬当日及时注射狂犬疫苗,并按全程规定注射者狂犬病发病率最低。
1、不主动与犬搭讪。如果与宠物犬相遇,应不要主动亲近陌生的犬类,如果狗狂吠说明它害怕或不友善,不要随便触碰陌生狗。
2、遇犬追逐,不要无故跑。如果遇到犬不要拔腿就跑,无故的奔跑会引来犬的追逐,如果无故有犬追逐,应攀高,或者进入室内躲避。
3、如果犬主动上前“闻嗅”,不要躲闪。如遇到宠物犬上前闻嗅你的鞋子或裤脚,它可能只是对你好奇,不用害怕,可以站在原地,它闻完就会离开。告诉孩子遇到狗狗跑过来闻气味,不要吓得跑,狗狗爱追人,越跑它们越追,应当站在原地,等狗狗闻闻气味,就会走开。如果狗狗站在远处叫,要假装没看到它们,快步走过去,它们看到你不理它,就不会叫了。
4、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宠物的耳朵、尾巴、爪子是敏感部位,不要用力拉扯。
5、狗狗吃饭、睡觉、抱着玩具的时候,不要打搅它们,它们护食、护觉、护玩具,可能会出现自卫行为。
6、应让孩子了解宠物的身体语言,不要让孩子接近已经掀起嘴唇、露出牙齿、背毛竖起、大叫或后退着的宠物。
7、父母在见到狗狗的时候就不要大惊小怪,尤其是不要一直灌输“狗狗要咬人”的思想。
8、可以在身上装点吃的,火腿肠之类的,市场上有很便宜的,可以买一些,如果孩子每天路上都能遇到爱叫的狗狗,就教孩子给狗狗喂一些吃的,几次之后狗狗就见了孩子就不会再叫了,而是会很友好的摇尾巴。
9、如果自己家的狗狗供给宝宝。就适当调教狗狗:当小孩不在狗狗面前时,完全放弃对它的爱护,也不给它食物,当小孩在狗狗面前时就给它爱护并喂给它一种可口的食物,有时可带该子一起抚摸狗狗,给狗狗喂食,这样每天重复数次,直到与小孩和睦相处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