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药物性肾损害 哪些药物容易导致肾损害

2016-01-27 14:38 来源:网友分享

  药物性肾损害,简单说就是吃药后,由于药物的原因造成的肾损害。学术说法为“暴露于具有毒性或潜在毒性的药物以后,造成双肾或之一损害,出现尿检异常(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和管型尿)、肾脏病理结构异常(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水肿、坏死)和肾功能异常(血肌酐升高或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的疾病。”药物性肾损害是体现药物“双刃剑”特征的代表性事件之一。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药物性肾损害?这是因为,肾脏是很多药物的排泄器官,药物需要通过肾脏排泄出体外,如此一来,药物就要不可避免地与肾脏细胞发生交换和转运等一系列细胞活动。而肾脏细胞对于这些“外来之物”并不太熟悉,两者交流时就会发生不匹配的信息,影响肾脏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这就好像是在地铁出站口,很多首次乘坐地铁的乘客不会使用出站闸机,要么不会打卡,要么在错误的位置出站,导致大量乘客滞留在闸机前,就会影响地铁出站功能。根据学术界的说法,造成药物性肾损伤的原因主要分为3类,一是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二是药物作为抗原引起的超敏反应,三是药物影响肾脏正常血流量而造成损伤。

  那么,哪些药物容易导致肾损伤?需要我们在用药时加以注意呢?

  抗生素

  抗生素在各类能够造成肾损伤的药物中排榜首,也就是说,由抗生素引起的肾损伤出现最为频繁。常见能够引起肾损伤的药物如下:

  (1)头孢类抗生素:头孢拉定,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呋辛等;

  (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依替米星等;

  (3)青霉素类:阿莫西林,氨苄青霉素,哌拉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

  (4)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等;

  (5)其他:万古霉素,克林霉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等;

  解热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即平时说的退烧药和止痛药,也属于经常引起肾损伤的一类药物。较常见引起肾损伤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氨基比林等。

  抗肿瘤药物

  抗肿瘤药物也即化疗药物,也可引起肾损伤,常见的药品有鉑类烷化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丝裂霉素等。

  一些中药

  随着“马兜铃酸肾病”的曝光,中药安全性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瞩目。一些中药诸如关木通、广防己、雷公藤、苍耳子等,也有可能引起肾损伤,在使用时需要谨慎考察用法用量,并定期监测。

  小结

  药物性肾损伤是真实发生在身边的药物副作用之一,尤其当用量过大、疗程过长、老年人用药、联合用药等情况时,药物性肾损伤的发生概率会增加很多。所以,药物是一把双刃剑,谨记谨记!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肝肾科内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