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11 15:12 来源:网友分享
右上腹疼痛硬扛了3天,直到发烧至39.5℃,71岁的“结石老病号”许婆婆才慌忙打电话给儿子将其送到医院。
许婆婆6年前就查出胆囊内有多颗小结石,平时发作了总是“硬扛”。不料这次结石“发威”。经武汉京都结石病专科医院肝胆结石专家沈章义主任检查,发现婆婆已“装满”石头的胆囊急性发炎。
经过消炎、退烧治疗后,沈章义为婆婆制定并实施了三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术中用套石网篮及特殊吸附器将结石逐一取出后,发现胆汁溢出正常,许婆婆的胆囊得以成功保住,取出的结石如石榴果粒般大小,有200余颗。沈章义说,切除胆囊后易引起消化不良、腹泻、反流性胃炎、继发胆总管结石和患结肠肿瘤等后遗症,胆囊功能尚存的患者完全可以选择微创保胆取石技术。
胆囊结石有哪些临床表现?
1、胆绞痛
病人常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睡眠中体位改变时,由于胆囊收缩或结石移位加上迷走神经兴奋,结石嵌顿在胆囊壶腹部或颈部,胆囊排空受阻,胆囊内压力升高,胆囊强力收缩而引起绞痛。疼痛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呈阵发性,或者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胛部和背部放射,可伴恶心、呕吐。部分病人因痛剧而不能准确说出疼痛部位。首次胆绞痛出现后,约70%的病人一年内会复发。
2、上腹隐痛
多数病人仅在进食过量、吃高脂食物、工作紧张或休息不好时感到上腹部或右上腹隐痛,或者有饱胀不适、嗳气、呃逆等,易被误诊为“胃病”。
3、胆囊积液
胆囊结石长期嵌顿或阻塞胆囊管但未合并感染时,胆囊黏膜吸收胆汁中的胆色素。分泌黏液性物质,形成胆囊积液。积液呈透明无色,又称为白胆汁。
4、其他
(1)很少引起黄疸,较轻;
(2)小结石可通过胆囊管进入胆总管内成为胆总管结石;
(3)胆总管的结石通过Oddi括约肌嵌顿于壶腹部导致胰腺炎,称为胆源性胰腺炎;
(4)因结石压迫引起胆囊炎症并慢性穿孔,可造成胆囊十二指肠瘘或胆囊结肠瘘,大的结石通过瘘管进入肠道引起肠梗阻称为胆石性肠梗阻;
(5)结石及长期的炎症刺激可诱发胆囊癌。
5.Mirizzi综合征
Mirizzi综合征是特殊类型的胆囊结石,由于胆囊管与肝总管伴行过长或者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位置过低,持续嵌顿于胆囊颈部的和较大的胆囊管结石压迫肝总管,引起肝总管狭窄,反复的炎症发作更导致胆囊肝总管瘘管,胆囊管消失、结石部分或全部堵塞肝总管而引起。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胆囊炎及胆管炎,明显的梗阻性黄疸。胆道影像学检查可见胆囊或增大、肝总管扩张、胆总管正常。
胆囊结石怎么治疗?
1、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
比经典的开腹胆囊切除损伤小,疗效确切。无腹腔镜条件可作小切口胆囊切除。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一般不需积极手术治疗,可观察和随诊,但下列情况应考虑行手术治疗:
(1)结石直径≥3cm;
(2)合并需要开腹的手术;
(3)伴有胆囊息肉>1cm;
(4)胆囊壁增厚;
(5)胆囊壁钙化或瓷性胆囊;
(6)儿童胆囊结石;
(7)合并糖尿病;
(8)有心肺功能障碍;
(9)边远或交通不发达地区、野外工作人员;
(10)发现胆囊结石10年以上。
2。行胆囊切除时,有下列情况应行胆总管探查术
(1)术前病史、临床表现或影像检查证实或高度怀疑胆总管有梗阻,包括有梗阻性黄疸,胆总管结石,反复发作胆绞痛、胆管炎、胰腺炎。
(2)术中证实胆总管有病变,如术中胆道造影证实或扪及胆总管内有结石、蛔虫、肿块,胆总管扩张直径超过1cm,胆管壁明显增厚,发现胰腺炎或胰头肿物。胆管穿刺抽出脓性、血性胆汁或泥沙样胆色素颗粒。
(3)胆囊结石小,有可能通过胆囊管进入胆总管。为避免盲目的胆道探查和不必要的并发症,术中可行胆道造影或胆道镜检查。胆总管探查后一般需作T管引流,有一定的并发症。
温馨提示:
予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如各种粥类、米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