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7 07:27 来源:网友投稿 作者: 郜紫雪
椎基底动脉血栓大多是由于积蓄有效浓度的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而形成血栓。椎基底动脉血栓除了与一些先天性因素相关外,大多与饮食生活习惯、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等重要因素有关,饮食结构不合理、大量摄入高脂肪、高糖食物会增加患病几率。
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基底动脉的终末支为大脑后动脉,向中脑、丘脑、颞叶内侧以及枕叶供血,在终末支分叉处近端基底动脉和小脑上动脉,向脑桥、中脑外侧部和小脑上面供血。由于Willis环的作用不同,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动脉闭塞的部位、血栓的范围还有侧支循环状况。最常见的诱病因素也是最危险的是高血压,其次是糖尿病、冠心病、周围血管病、吸烟、酗酒等。
患者发病前数天到数周内会出现频繁的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最常见的症状是眩晕、恶心、呕吐,再然后是意识改变、构音障碍、语言障碍、头痛、视觉改变、面轻瘫和偏瘫,大多数的马太效应(Mathew)评分小于十五。和颈内动脉系统血栓形成对比,眩晕、恶心、呕吐、头痛和Mathew评分小于十五者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意识障碍、构音和语言障碍及Mathew评分在15到30分者存在显著差异。上述症状和体征可能会以不同的组合出现,如基底动脉近中段闭塞致脑桥缺血闭锁综合征、眼球运动异常和意识障碍,基底动脉头端闭塞致脑干上部和间脑缺血引起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对椎基底动脉血栓的治疗原则上是进入神经重症监护病房综合治疗,包含了介入治疗、药物治疗和呼吸循环支持治疗。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血管成型和放支架治疗,发病时间在3到12小时并且伴有临床症状波动,CT未发现病灶的患者应积极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溶栓药物包括尿激酶、尿激酶原,除此之外还可以考虑巴曲酶降纤治疗、肝素抗凝治疗,但在溶栓治疗后最初24小时避免全身抗凝治疗,以降低出血并发症的风险,还有抗血小板、扩容改善微循环、抗脑水肿、降脂和降压等治疗。
面对可怕的血栓疾病,积极预防也是很重要的,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划作息时间,尽量戒烟,不酗酒,不大量进食含脂肪过高的食物,尽量食用低盐的食物,积极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