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20 10:11 来源:网友分享
昨天是世界肾脏日,据了解在慢性肾衰竭患儿中,接受透析治疗的不足50%。
每年3月的第二个星期四被定为“世界肾脏日”。“对于终末期儿童肾衰竭患者来说,透析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北京儿童医院沈颖教授和她的团队调查发现,在慢性肾衰竭患儿中,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的仅有45.9%,尽管这一数据相比十年前已有不少进步,但还远远不够,至少落后成人透析治疗20年。
儿童肾脏病发病隐匿
通常一发现已是晚期
3月14日,在无锡市儿童医院肾内科病房内,8岁的明明(化名)正躺在病床上,等待他每天必须完成的“功课”--腹膜透析。明明虽然看上去明显比同龄人瘦弱,但真正被发现异常还是不久以前的事。“孩子出现莫名其妙的全身浮肿、咳嗽。起初我们当他是感冒了,给他吃了点感冒药,也没太在意。可后来持续高烧不退,这才觉得事情不对,送往当地医院就诊,没想到孩子竟病得这么严重。”明明的父亲回忆说。
据无锡市儿童医院儿肾内科主任、主任医师赵丽萍透露,目前该科收治的像明明这样需要每天做透析的肾衰患儿有4个,年龄都在十岁左右。虽然普遍病程比较长,但由于发病隐匿,往往不太容易早发现。“近年来差不多每年都能碰到类似的隐匿性肾病患儿,从2000年算起,累计已有30余例。这些孩子往往都是出现了相关并发症才来就诊,因而被发现的时候通常已经比较严重。”赵丽萍说,一旦慢性肾病发展到第五期,处理起来就会非常棘手,此时即使是医生能做的也不多,无非就是两条路:透析或是肾移植。
专业设备与医疗人员都缺
接受透析的患儿不足半数
对于“不足半数的肾衰患儿接受透析治疗”这一说法,赵丽萍表示,就目前的治疗现状来说,能做到半数已属不易,在部分相对不发达地区,该比例恐怕还要低得多。记者注意到,一项由中国医师协会进行的中国儿童血液净化现状调查显示,我国儿童透析治疗面临机构缺乏、人员缺乏、设备缺乏和标准缺失四重困境,其水平至少落后成人透析治疗20年。对此,赵丽萍深有感触,“现在为儿童做透析的专业设备与医疗人员都缺,所以相关工作开展起来特别困难。”记者了解到,给患儿做透析用的管路和过滤器应该是儿童专用的,但目前全国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企业在生产。“因为没有利润,企业缺乏生产积极性。一个孩子一个月做十二三次血透,用不了一箱管路,加之引进设备贵,医院不可能为了少数小患儿引进专门的设备。这种情况造成现在可以进行儿童肾透析的医院非常少。”赵丽萍说,“透析是维持肾衰孩子生命的重要治疗措施,真的希望能有更多企业参与进来,挽救这些孩子的生命”。
除了受限于医疗资源的不足,儿童肾透析还面临知晓率低、误解率高的不利局面。“很多家长认为一旦开始透析,孩子这一辈子就完了。”赵丽萍无奈地表示,若因此而放弃透析,是很可惜的。实际上,透析并不可怕,很多患者甚至看上去与常人无异。遵从医嘱,坚持透析,多数人都能够较好地延长生命。如今,透析超过20年的患者比比皆是,对于儿童来说,腹膜透析相比于传统的血透更加方便、经济。
1.少尿期
病情最危重阶段,内环境严重紊乱。患者可出现少尿(<400ml/日)或无尿(<100ml/日)、低比重尿(1.010~1.020)、尿钠高、血尿、蛋白尿、管型尿等。严重患者可出现水中毒、高钾血症(常为此期致死原因)、代谢性酸中毒(可促进高钾血症的发生)及氮质血症(进行性加重可出现尿毒症)等,危及患者生命。此期持续几天到几周,持续愈久,预后愈差。
2.多尿期
少尿期后尿量逐渐增加,当每日尿量超过500ml时,即进入多尿期。此后,尿量逐日成倍增加,最高尿量每日 3000-6000ml,甚至可达到10000ml以上。在多尿期初始,尿量虽增多,但肾脏清除率仍低,体内代谢产物的蓄积仍存在。约4~5天后,血清尿素氮、肌酐等随尿量增多而逐渐下降,尿毒症症状也随之好转。钾、钠、氯等电解质从尿中大量排出可导致电解质紊乱或脱水,应注意少尿期的高峰阶段可能转变为低钾血症。此期持续1~2周。
3.恢复期
尿量逐渐恢复正常,3~12个月肾功能逐渐复原,大部分患者肾功能可恢复到正常水平,只有少数患者转为慢性肾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