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病患者1600万确诊率不到40% 基因"阻断"找出路

2016-09-27 09:47 来源:网友分享

  “每次做完检查从医院走出来,手上的缴费单都是厚厚的一叠,我不知道能撑到什么时候,也不知道‘定时炸弹’什么时候‘爆炸’。”今年22岁的张笑,看上去比同龄人多了几分内敛与沉静,她口中的“定时炸弹”就是自己患了多年的粘多糖贮积症。

  这个疾病是因为身体缺乏能分解粘多糖的酶,导致粘多糖只能累积在体内并破坏各种器官。“心脏、骨骼、眼睛、呼吸道、神经系统……你能想到的每个器官都会出现问题。”

  25岁的祁猛,同样也是罕见病患者,他得的是软骨发育不全,发病率只有1/25000,至今没有药物可以治愈。因为发育迟缓、四肢短小,软骨发育不全的患者身高一般不会超过130公分,因此,他所在的病友组织被称作“一米三的视界”。

  “我们的组织中有75%的成员是患者父母,他们的心理压力很大,加上周遭人异样的目光,以致于对孩子的爱都是畸形的。”祁猛告诉记者,很多孩子在还没出现独立意识的时候就感觉到自己的与众不同,长大后往往无法正常融入社会。

  根据罕见病发展中心提供的数据,目前已知有近7000种罕见病,这些病通常是慢性的、遗传性的且常常危及生命,是目前人类医学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为了增进社会各界对罕见病问题的关注和认识,9月23日,由罕见病发展中心(CORD)、树兰医疗联合主办的2016年第五届中国罕见病高峰论坛在杭州开幕,从罕见病的诊治技术、孤儿药(即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罕见病的药品)、政策等不同层面进行了探讨。

  罕见病窘境:

  “病无所医、医无所药、药无所保"

  罕见病是指那些发病率很低的一类疾病,不被大多数人知道,即便是医生也不一定认识。祁猛就是在13岁时才被确诊,可以说,能够得到明确诊断的罕见病患者在中国不到40%。

  如果得不到及时诊断,何谈有效的治疗?据了解,国内目前有超过1600万的罕见病患者,每年新出生的超过20万,但平均确诊需要5年,平均诊断成本往往大于5万人民币。

  即便是已经确诊,在有药物可以控制的情况下,为什么国内不生产药?为什么国外有药却进不来?这是在采访过程中,患者张笑重复了好几次的话。的确,“看病难、看病贵”在罕见病患者身上表现得更突出。

  目前,在全球已经上市的500多种罕见病药物,在中国上市的只有20%左右。35岁的进行性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E患者杨硕,虽然能买到药物,但每年药物开销达20万美金。

  “一方面,中国罕见病的流行病调查数据不明确,无法确切明确罕见病病种;再一个是资金问题,动辄几十万美金的治疗费用,不仅让普通家庭难以承担,对财政来说也是不小的数目,因此医保政策覆盖面不足;此外,商业保险中重疾险的保障范围没有覆盖罕见病。”青岛社会保险研究会副会长、罕见病发展中心的特聘专家刘军帅坦言。

  “只有在政府主导,保险行业和社会慈善力量共同推进,三方发力才能让罕见病问题走出瓶颈。”

  从预防找出路:

  基因检测“阻断”部分致病基因遗传

  罕见病大部分是因单基因突变导致,一般可以通过遗传定律判断遗传方式。因此,孕前基因检测成了目前预防罕见病最有效的方式。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遗传与基因组医学中心主任祁鸣教授,就曾接诊过一对健康夫妻,他们的宝宝却是先天性耳聋。经过基因检测发现,夫妻俩都是耳聋隐性基因的携带者,那么在生第二胎的时候就可以考虑到这个因素,比如可以采取辅助生育的技术免受致病基因的干扰,生出健康的宝宝。

  国内首个罕见病诊疗服务互联网平台——根底健康,正是以基因检测、临床诊断等先进科技为核心业务。就在9月23日当天,树兰罕见病中心也正式揭牌。

  “我们愿意搭建一个平台,通过汇聚各领域专家、学者,以跨行业、跨学科的协作方式帮助罕见病群体。”树兰医疗CEO郑杰表示。

  据悉,树兰罕见病中心将会由中国工程院郑树森院士领衔,以组织全省罕见病会诊、讨论疑难病例以及组织公益活动等方式惠及罕见病群体。

  行动不断,希望就在:

  浙江3种病纳入罕见病医保

  《中国罕见病参考名录》发布

  据了解,中国罕见病高峰论坛以往四届都是在北京举办,今年移步杭州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自2016年1月1日起,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将戈谢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渐冻症)和苯丙酮尿症三种疾病纳入罕见病医疗保障范围,这在全国是走在前列的。

  今年年初,上海发布了一个罕见病名录,这看似不经意的一个举动却是意义非凡。之后,罕见病发展中心在此基础上推出《中国罕见病参考名录》,列出了147种疾病为国家和各省市相关部门制定罕见病政策提供参考,在科研、诊治、药物研发及市场准入、医疗保障及社会救助等方面提供优先参考。

  另一件令人振奋的消息是,2017年关注于罕见病和孤儿药领域的国际协会ICORD将首次到中国举办年会,这对于中国罕见病工作的推动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行动不断,希望就在,“让罕见病,极为罕见”,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社会万象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