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会引发什么并发症 要怎样治疗呢

2017-07-03 17:05 来源:网友分享

一、冠状动脉造影的简介

  1959年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的儿科医师Sones为一个有主动脉病变的患者做心脏造影的时候,利用特制的头端呈弧形的造影导管,误经肱动脉逆行送入主动脉根部,并将导管远端分别置于左、右冠状动脉口,将约30ml的造影剂直接注入左、右冠状动脉内而使其清晰显影,令人惊讶的是,患者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发生室颤,因为在这之前医疗界普遍认为向冠状动脉里注射造影剂是非常危险的(会引起室颤),从而开创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1964年,Sones完成了第一例经肱动脉切开的冠状动脉造影术。1967年,Judkins采用穿刺股动脉的方法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使这一技术进一步完善并得以广泛推广应用。

  目前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一种常用而且有效的方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就是利用血管造影机,通过特制定型的心导管经皮穿刺入下肢股动脉,沿降主动脉逆行至升主动脉根部,然后探寻左或右冠状动脉口插入,注入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这样就可清楚地将整个左或右冠状动脉的主干及其分支的血管腔显示出来,可以了解血管有无狭窄病灶存在,对病变部位、范围、严重程度、血管壁的情况等作出明确诊断,决定治疗方案(介入、手术或内科治疗),还可用来判断疗效。这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有创诊断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近年自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技术(IVUS)、光学干涉断层成像技术(OCT)等逐步在临床应用,发现部分在冠状动脉造影中显示正常的血管段存在内膜增厚或斑块,但由于IVUS等检查费用较为昂贵,操作较为复杂,现在并不是常规检查手段。

二、冠状动脉造影的治疗

  临床冠心病诊断明确,行冠状动脉造影可进一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程度,选择治疗方案。

  ⒈稳定型心绞痛或陈旧心肌梗死,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影响学习、工作及生活。

  ⒉不稳定型心绞痛,首先采取内科积极强化治疗,一旦病情稳定,积极行冠状动脉造影;内科药物治疗无效,一般需紧急造影。对于高危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以自发性为主,伴有明显心电图的ST段改变及梗死后心绞痛,也可直接行冠状动脉造影。

  ⒊发作6小时以内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或发病在6小时以上仍有持续性胸痛,拟行急诊PCI手术;如无条件开展PCI术,对于AMI后溶栓有禁忌的患者,应尽量转入有条件的医院。AMI后静脉溶栓未再通的患者,应适时争取补救性PCI。对于AMI无并发症的患者,应考虑梗死后1周左右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AMI伴有心源性休克、室间隔穿孔等并发症应尽早在辅助循环的帮助下行血管再灌注治疗。对于高度怀疑AMI而不能确诊,特别是伴有左束支传导阻滞、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心包炎的患者,可直接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

  ⒋无症状性冠心病,其中对运动试验阳性、伴有明显的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行冠状动脉造影。

  ⒌CT等影像学检查发现或高度怀疑冠状动脉中度以上狭窄或存在不稳定斑块。

  ⒍原发性心脏骤停复苏成功、左主干病变或前降支近段病变的可能性较大的均属高危人群,应早期进行血管病变干预治疗,需要评价冠状动脉。

  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或PCI术后,心绞痛复发,往往需要再行冠状动脉病变评价。

三、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的常见并发症

  ⒈假性动脉瘤 指血液自股动脉穿刺的破口流出并被邻近的组织局限性包裹而形成的血肿,血液可经此破口在股动脉和瘤体之间来回流动。假性动脉瘤与真性动脉瘤的区别在于瘤壁由血栓和周围组织构成,而无正常血管壁的组织结构。其常见症状为局部疼痛,有时较剧烈,瘤体过大时也可产生周围神经血管压迫症状。触诊可发现皮下血肿,有搏动感,听诊可闻及明显的血管收缩期杂音,其确诊有赖于超声多普勒检查。大部分直径<37.5px的假性动脉瘤可自行愈合,无需特殊处理。而直径较大者可通过压迫、瘤体内凝血酶注射和外科修复等方法进行根治,前提是停用肝素、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药物。

  ⒉股动静脉瘘 指股动脉穿刺造成股动、静脉之间有异常通道形成,大部分股动静脉瘘无明显症状,也不导致严重并发症,许多小的动静脉瘘可自行愈合。少数情况下因动静脉瘘血流量大,可导致静脉扩张、曲张,或患者自身存在严重的股动脉远端血管狭窄,股动静脉瘘导致“窃血”现象,使下肢缺血加重。触诊皮下无血肿,听诊可闻及血管双期杂音。对未能自行愈合或有严重并发症的股动静脉瘘可考虑手术治疗;或在超声引导下压迫封闭瘘管。

  ⒊腹膜后出血 指血流经股动脉穿刺口、通常沿腰大肌边缘流入腹膜后腔隙。由于腹膜后腔隙具有更大的空间,可储留大量血液;腹膜后血肿起病隐匿,当有明显症状出现时,如低血压,常提示已有严重出血,如诊断处理不及时,会导致患者死亡,是与股动脉径路相关的最凶险的并发症。主要症状及体征是贫血、低血压、腹部紧张及下腹部疼痛及出汗等,确诊有赖于CT检查。治疗包括以下原则:⑴立即停用抗凝药物。⑵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升压,快速补充血容量,输血、输液,输注量和速度以使血压持续稳定为目标。⑶严密监测血压、心率,定时复查血象,判断有无继续出血,并给与针对性治疗,患者应绝对卧床。⑷对不能有效止血的患者应尽早介入封堵或外科治疗。

  ⒋前臂血肿和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 前臂血肿是由于在桡动脉远离穿刺点的部位有破裂出血所致,常见的原因主要是超滑引导钢丝推送中极易进入桡动脉分支或桡侧返动脉致其破裂穿孔;或由于桡动脉痉挛,指引导管推送遇阻力时用力不慎、过大,致其破裂所致。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前臂疼痛,触诊张力高。由于出血可为周围组织所局限,大部分前臂血肿有自限性。但如果桡动脉破裂穿孔大,出血量大,可导致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前臂血肿的极端表现。主要症状有疼痛、活动障碍、感觉障碍、被动牵拉痛、肢体肿胀、血管搏动减弱或消失及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等。前臂血肿可使用弹力绷带包扎前臂,但应注意包扎力度。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应强调早诊断、早治疗。一旦确诊就要及时(6小时内)切开深筋膜,彻底减压。切口要足够大,方能彻底解除骨筋膜室内的压力。手术要保持无菌,防止感染,如有肌肉坏死应一并切除干净。

  ⒌颈部及纵隔血肿 是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特有并发症,主要原因为导丝误入颈胸部动脉小分支致其远端破裂,出血常导致颈部肿大、纵隔增宽和胸腔积血等。主要表现为相应部位疼痛、低血压等。如出血自限,预后良好。如有气管压迫,常有呼吸困难,表现凶险,应行气管插管。

  ⒍血管迷走反应及处理 常发生于冠状动脉造影术中、术后,拔除血管鞘管、压迫止血(股动脉)或穿刺点剧烈疼痛时。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头晕或神志改变,严重者可以意识丧失。部分患者可感气促、心悸、极度乏力。而最重要的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和低血压状态。处理措施包括静脉注射阿托品、快速扩容及应用多巴胺等升压药。

  ⒎冠状动脉穿孔和心包填塞 偶尔在有阻力情况下用力推进钢丝引起血管穿孔破裂而导致心包填塞。常表现为:精神焦虑不安、多需坐位、呼吸困难、以浅快多见,皮肤湿冷、脉压减少、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对于急性心包填塞有诊断价值的检查是心脏超声和冠状动脉造影。强调早诊断、早处理。总的治疗原则:迅速逆转肝素化、导丝在真腔时15-20分钟球囊封闭血管破裂口,若无效,及时带膜支架置入。如出现心包填塞,应立即心包穿刺引流、抗休克治疗或外科干预。抗休克治疗包括麻醉机吸氧、多巴胺等升压药静注及静脉补液等。

四、冠状动脉造影的饮食宜忌

  1、宜吃含纤维素的食物 2、宜吃含胡萝卜素的食物 3、宜吃含维生素丰富的蔬菜

  胡萝卜泥

  降低血脂,促进肾上腺素的合成,还有降压,强心作用,是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食疗佳品。胡萝卜整根烹饪比切过后再烹饪更有助于防癌。

  燕麦

  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可以有效地降低人体中的胆固醇,经常食用,对心脑血管病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即食类的用开水或与牛奶同煮,即可食用。

  豆浆

  富含植物蛋白的食物。每天早餐饮用。

  紫菜

  性味甘咸、寒,入肺经;具有化痰软坚、清热利水、补肾养心的功效。紫菜在冷作或烹调过程中忌与高酸、高碱的佐料或配料接触,以免产生化学反应,使这些营养物质丢失或引起有碍消化吸收和胃肠反应等食物中毒。

  1、忌吃过甜、过咸类的食物 2、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3、忌吃高脂肪、高热量食物

  蛋黄

  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冠心病患者最好不要食用。

  蔗糖

  单纯碳水化合物。最好少食用。

  猪肉

  猪肉是高脂肪食物。肥胖、血脂较高、高血压者不宜多食或忌用。

  辣椒

  辛辣刺激性食物冠心病患者忌食。

  猪油

  含有多种脂肪酸,极高的热量。冠心病患者慎食。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心血管内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