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8 09:55 来源:网友分享
第一,少吃多餐
低血糖患者最好少量多餐,一天大约吃六到八餐。睡前吃少量的零食及点心也会有帮助。除此,要交替食物种类,不要经常吃某种食物,因为过敏症常与低血糖症有关。食物过敏将恶化病情,使症状更复杂。
第二,应加以限制的食物要严格控制
严格限制单糖类摄取量,要尽量少吃精制及加工产品,如速食米及马铃薯、白面粉、汽水、酒、盐。避免糖分高的水果及果汁,如葡萄汁混合50%的水饮用。也要少吃通心粉、面条、肉汁、白米、玉米片、番薯。豆类及马铃薯一周可以吃两次。
第三,增加高纤维饮食
高纤饮食有助于稳定血糖浓度。当血糖下降时,可将纤维与蛋白质食品合用,如麦麸饼子加生乳酪或杏仁果酱。吃新鲜苹果取代苹果酱,苹果中的纤维能抑制血糖的波动。纤维本身也可延缓血糖下降,餐前半小时,先服用纤维素,以稳定血糖。两餐之间服用螺旋藻片,可进一步地稳定血糖浓度。
第四,均衡饮食
饮食应该力求均衡,最少包含50—60%的碳水化合物(和糖尿病患者同样的饮食原则),包括蔬菜、糙米、酪梨、魔芋、种子、核果、谷类、瘦肉、鱼、酸乳、生乳酪。
1、胰岛素瘤:胰岛素瘤可产生过多的胰岛素,使血糖降低。几乎所有的胰岛素瘤都位于胰腺内,肿瘤均匀的分布在胰头、胰体、胰尾部,肿瘤一般很小,位置又很隐蔽,不易找到。大多数的胰岛素瘤是良性,但也会发生恶变。患者起病很慢,经常是发病很多年也没有察觉。症状主要是反复发作性低血糖,大多见于清晨早餐前,少数也可见于午饭、晚饭前。饥饿、劳累、精神刺激、饮酒、月经来潮、发热等均可诱发低血糖症,病情由轻渐渐变重,发作次数也越来越频繁,从一年发作一、两次渐渐增加至一天几次,发作时间长短不一。食用糖以后症状很快减轻或消失。最好的治疗办法是将肿瘤切除。
2、肝病性低血糖:肝脏是存储、转运和调节糖的主要器官,就像人体的“糖库”一样,当葡萄糖多的时候肝脏就将其储存起来,不足的时候再将库存拿出来使用。如果肝细胞大面积损伤、功能不足,就会引起低血糖。肝脏疾病引起低血糖有急有慢,多见于空腹、饥饿、运动时,肝病好转后低血糖症也自然减轻或消失。
3、早期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在发病早期反应性地引起低血糖,低血糖症状一般在进食3~5个小时以后出现,患者的空腹血糖值略高或是正常值的高限,很难被患者发觉,必须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诊。
4、功能性低血糖:功能性低血糖的患者在检查后没有发现任何疾病,可能是糖代谢调节不够稳定的缘故。患者以中年女性多见,病情与情绪不稳定、精神受刺激、焦虑有很大关系。 低血糖症状多在早餐后2~4个小时出现,而午餐和晚餐后很少会出现,每次发作持续15~20分钟后自行缓解,病情也不会继续发展,食用糖以后症状立即消失。这种低血糖不需要特殊治疗,但一定要排除其他原因以后才能认定是功能性低血糖。
对低血糖患者的急救方法
1、绝对卧床休息,迅速补充葡萄糖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及时补糖将使症状完全缓解;而延误治疗则出现不可逆的脑损害。因此,应强调在低血糖发作的当时,立即给予任何含糖较高的物质,如饼干、果汁等。重症者应注意误使食物吸入肺中呛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或肺不张。
2、能自己进食的低血糖患者,饮食应低糖,高蛋白,高脂肪,少食多餐,必要时午夜加饮糖料一次。
3、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60ml是低血糖抢救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若病情不严重,则症状可迅速缓解,神志可立即清醒。
预防措施:
1、避免过度累及剧烈运动,按时一日三餐进食。
2、正在应用胰岛素的患者,应严格计算好普通胰岛素与长效胰岛素的用量比例。严密观察口服糖药的使用,发现低血糖反应时,及时调整。
3、如果发现白天尿量多,尿糖多时,夜间常发生低血糖时,应检查注射部位是否吸收不良而引起,改变注射部位。
4、糖尿病人应随身携带一些水果糖,饼干等食品。
活动不当
适当的运动或体力活动可以促进机体代谢,增强心血管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利于糖尿病症状的改善,并能减少并发症。但加大运动量(剧烈的活动或劳动)或变更运动时间,可使萄葡糖消耗过多而诱发低血糖反应。尤其是接受胰岛素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时胰岛素浓度不但不能相应降低,反而因血流加速,皮下吸收增多,血中浓度上升,使肝糖释放减少,更易致低血糖症。因此,糖尿病患者应根据病情及用药情况确定活动强度及活动时间,1型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者应避免长时间的剧烈运动。
药物使用不当
据临床资料统计,大约60%以上的糖尿病低血糖反应是使用降糖药物不当引起的,其中主要是胰岛素和磺酰脲类药物使用不当。胰岛素方面:最常见的原因是胰岛素剂量过大;还有注射的部位不正确,使得胰岛素的吸收速度发生变化,如皮下注射太深变成肌肉、静脉注射,导致吸收加快、作用时间加速,引发低血糖。磺酰脲类药物方面:滥用、过量使用或同时使用多种降糖药,尤其是是使用磺酰脲类药物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更应注意。
误用影响糖代谢的其他药物
有些不是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使用后也会对糖代谢产生一定影响。如水杨酸盐类(如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组胺H2受体阻断药(如甲氰咪胍)、巯基化合物(如他巴唑)、磺胺类药物等,可能诱发低血糖反应。因此,正在治疗中的糖尿病患者,由于患其他疾病而需要使用上述药物时,必须注意观察,必要时应定期检查血糖,以防低血糖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