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18 15:25 来源:网友分享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加,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已经被寻常百姓所认识,人们都知道糖尿病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可是,低血糖的危害却往往被人们甚至连糖友所忽视。有学者认为,一次严重的低血糖和由此引发的身体伤害,会抵消一辈子控制高血糖所带来的益处。
低血糖分为两种类型:
(1)肾上腺素能症状包括出汗,神经质,颤抖,无力,眩晕,心悸,饥饿感,归因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和肾上腺素释放增多(可发生于肾上腺切除病人)。
(2)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包括意识混乱,行为异常(可误认为酒醉),视力障碍,木僵,昏迷和癫痫。低血糖昏迷常有体温降低。引起交感神经症状的血糖降低速率较引起中枢神经症状的为快,但低血糖程度轻,无论哪一种类型,血糖水平都有明显个体差异。
预防低血糖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及早发现
年龄超过40岁并有体重超重或肥胖,尤其腹型肥胖者,有糖尿病家族史,有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等糖尿病高危因素者,一旦餐前出现心悸、出汗、面色苍白、颤抖等表现,进食就缓解,应警惕糖尿病,及时到医院检查,尽早明确诊断。
饮食合理
糖尿病患者生活必须有“规矩”和规律,饮食必须合理,不仅在于吃什么,还在于吃的时间要规律,饮食定时定量,保持每日基本稳定的摄食量,不能随意变动,患者吃东西时间和进食量有变化时,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积极采用分餐制,一日至少进食三餐,易出现低血糖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应在三次正餐之间增添2~3次加餐。
规律运动
运动疗法是糖尿病病人综合治疗的五架马车之一。不过,物极必反,剧烈运动可致低血糖发生,糖友运动要有计划,做到适量、规律运动,剧烈运动或体力活动增加时应及时加餐或酌情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
避免诱因
某些药物,如青霉素、阿司匹林、心得安等,因药物的相互作用,会增强降糖效果,合用时应注意,定期监测血糖、尿糖,发现血糖偏低且尿糖阴性时,应减少降糖药用量。躯体情况出现变化,如发生了呕吐、腹泻,应及时调整降糖药物的剂量并及时就诊,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合理用药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有口服降血糖药或注射胰岛素两种方法,其结果都易使血糖降低。但如果运用不当,使血糖下降过多的话,就会引起低血糖的发生。为避免低血糖发生,应用降糖药应注意严格掌握降糖药物的适应症。对新诊断的患者,应先嘱其控制饮食、参加运动,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用降糖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剂量;避免同时使用两种降糖药;用药应个体化,根据情况适时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