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2 13:35 来源:网友分享
伤口发红
伤口化脓最早期的症状就是发红,很多朋友忽视这一点,或者是切菜的时候不小心切到手了,我们就简单地用创可贴贴在伤口处,过两天发现伤口周围发红也不加理会,这很有可能是化脓早期的表现。建议,用医用消毒液清理伤口,避免出现化脓的症状。
伤口肿胀
如果伤口发红还没有及时处理就会导致伤口肿胀,随着时间的推移伤口周边的皮肤也开始肿胀,我们就要选择用一些粉状剂的消炎药或涂抹式的消炎药洒在伤口上,记得不要把伤口包的密不透风,每天都要换一次药。
伤口发热
一旦伤口发热就是化脓的前期症状,我们知道化脓了伤口就会很难去处理,伤口愈合的速度也会很慢。若是感染上了破伤风,病情会更加的严重,如果发现身体有异常情况就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诊治。
伤口疼痛
刚开始划到手的时候就不觉得有多疼,如果长时间不处理就会觉得伤口火辣辣的疼,如果伤口里面可以感觉到像水泡一样动来动去的情况,那么就是伤口化脓了,这种化脓算是很严重的,必须去医院将伤口切开,把里面的脓液放出来再进行消毒处理,否则会出现很严重的后果。
伤口化脓的四大症状红肿热痛,平时很容易会出现磕伤、碰伤、划伤的现象,如果发现伤口有以上小编讲的这些症状,一定要加强重视,不要到了晚期身体要遭受很大的痛苦。
入夏温度攀升,大人孩子的穿着都会更清凉一些,尤其是小孩子,穿着短裙或短裤在室外玩耍,一不留神就容易碰伤肌肤,可能是擦伤、割伤或是刺伤等,对于不同的伤口,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下面带大家理解如何正确处理伤口。
伤口受伤,是否要包扎?
如果皮肤破损程度不大,只是轻微的擦伤、裂伤或轻度的烫伤,可以直接暴露伤口。如果是面部、会阴部受伤,一般也应该直接暴露伤口。
而如果是手掌、脚部等容易摩擦的部位,或者伤口较深的,可以用消毒纱布包扎伤口。渗液较多的应该每天更换纱布敷料,一般伤口可以2-3天更换一次敷料。记住一定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这样能减少感染的风险。
擦伤: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
如果伤口很浅,面积较小,可以用碘伏、酒精涂抹伤口周围的皮肤,然后涂上抗菌软膏,可以直接暴露伤口,也可以用干净的消毒纱布包扎好。小的创口可贴上创可贴。
如果伤口较深,而且伤口有污物,要及时要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如果没有生理盐水,可以用清水冲洗干净伤口,然后用碘伏涂抹伤口以及周围组织,再涂上抗菌软膏。而如果受损部位严重,最好到医院检查。
砸伤:轻度的红肿不需要处理
孩子不小心被重物砸伤,或者挤伤,如果只是出现轻度的皮肤红肿疼痛,可以先观察伤口,暂时不用处理。
伤口化脓是因为破损的伤口或组织被病菌感染而所发生的病理变化,70%是直接受到了由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感染。通过革兰氏染色法把化脓性链球细菌分为了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包括奈瑟氏菌属、莫拉菌属(卡他布兰汉菌)、假单胞菌属、埃希菌属、变形杆菌属、无芽孢厌氧菌(如拟杆菌)等。其中危害最大的是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这种病菌进入伤口后繁殖很快,而且释放出一种透明质酸酶来消化皮下组织给自己提供养料。与此同时,机体的免疫系统也开始反应,以抵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的入侵。血液中具有吞噬能力的白细胞的数量很快增加,并纷纷游出血管,渗入伤口部位吞噬掉病菌,同时释放一些酶来消化掉那些已被病菌破坏的组织,机体通过调节抵抗抑制病菌进一步扩散,而将其局限在化脓部位,逐步消灭。化脓部位由于血管充血,流去的血液较多,因而看上去发红;由血管游出的白细胞增多加上渗出的液体增多,局部出现肿胀;化脓处的白细胞和细菌激烈战斗,使用了大量的“化学武器”,因而产生的热量很多,摸上去很热;由于化脓处肿胀,压迫皮下组织的神经而产生疼痛感,因而化脓部位使人体很不舒服,化脓性炎症(purulent inflammation)的四大特征是:红、肿、热、痛。化验血液显示白细胞会增多,测量体温也会增高,用显微镜检查脓液,可以发现大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细胞及已经破裂的白细胞,吞噬细菌后的白细胞叫做“脓细胞”,所以化脓或感染时如果化验一下血,会发现白细胞的数量比正常人要高得多。
1、适宜伤口愈合的食物:
1)锌 缺锌会使纤维细胞功能下降。锌主要存在于木耳、海带等食物中;
2)脂肪 脂类的缺乏会导致伤口愈合缺损;
3)鱼油中含有丰富的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对伤口愈合有一定益处;
4)葡萄糖 糖是人体主要的供能者,供给充足的能量是伤口愈合不可缺少的。在伤口愈合期可多吃含糖丰富的水果,既增加糖分,又能摄取足量的维生素;
5)蛋白质 饮食中增加蛋白质能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感染机会。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有各种瘦肉、牛奶、蛋类等;
6)维生素A能够促进伤口愈合。它主要存在于鱼油、胡萝卜、西红柿等食物中;
7)维生素C可以促使伤口愈合。存在于各种蔬菜、水果中,大枣、橙是维生素C的宝库;
2、不利于伤口愈合食物:
比如獐肉、腐乳、葱、辣椒、韭菜等,因为它们容易引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