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9 07:12 来源:网友分享
起居养生法让人精力充沛
“起居养生法,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循传统的养生原则而合理地安排起居,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方法。”专家指出,起居养生主要包括居住环境、居室结构、居室环境和气候、起居有常等方面。中国的传统起居养生法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早在两千年前,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有一段有关起居养生的论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居住环境良好有益于身心健康
专家介绍说:“居住环境,是指人们居住地周围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而居住地的自然环境与人们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蓝天白云之下,青山绿水之间当然是人们最理想的居住环境,例如山东省平邑县的蒙山地区,山青水绿,柳暗花明,空气中含有大量的负离子,自然环境优美,有天然氧吧之称,故当地百岁老人的数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所以,在选择居住环境的时候,应尽量选择那些自然环境优美,高爽干燥、避风向阳、空气新鲜、水质优良、树木花草茂盛的地方,要远离水源污染、空气污染或放射污染的地区,以保证居住环境的舒适安全。”
起居有常指日常作息时间的规律化。起居作息要符合自然界阳气消长的规律及人体的生理常规,其中最重要的是昼夜节律,否则,会引起早衰与损寿。
古代养生家认为,春夏宜养阳,秋冬宜养阴。因此,春季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夏季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成秀”;秋季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冬季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有所得”。
起居调理也是强身延年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了这种情况:有些老年人在退、离休前,身体很好或很少得病,而在退、离休之后不久,却感体质下降,甚则病魔缠身,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不懂得起居有常的重要性。生活起居随意化,晚睡晚起,四体不勤,不事劳作,以为这样是享清福,而实际上后患无穷,只会加速衰老的到来。一般来说,人到中老年后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神经衰弱、心律失常、肺癌、气管炎、胃溃疡、胃炎、糖尿病、便秘等患病率增加,其中相当一部分与起居失调有一定关系。可见,要想少生病,身体健康,就必须做到起居有常。讲究起居调理养生,方能健康长寿。
1、一忌恋床
现在醒后恋床不起的人越来越多了,尤其是节假日。凡有过恋床不起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睡眠和恋床的时间多了,反而觉得四脚发沉、精神萎靡、有“越睡越累”、“越睡越不舒服”的感觉,结果,还不如每天忙于工作或学习时那样精力充沛。恋床打乱了平日正常的生活规律,使体内许多生物钟错点。
2、二忌醒后立即剧烈运动
许多人,晨起后习惯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只要注意,对健康的确有益处。但是,运动必须在晨起后稍作休息一下,待气血阴阳运行平衡后才可进行。若起床后,也未做准备活动,便马上投入比较剧烈的运动,就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的意外。
3、三忌不吃早餐
许多人认为早餐不重要,可吃可不吃;还有不少人因种种原因不吃早餐。因为生活节奏加快等原因,目前普遍存在着“早餐马虎、中餐凑合、晚餐丰富”的现象,这与科学进餐的原则是相违背的,是饮食中的误区。不吃早餐或吃不好,会直接影响上午的工作、学习效率。
由于营养摄入的不均而损伤大脑,因为大脑的能源主要靠血糖来提供。试想一下,从头天晚上吃过晚饭至早晨,已空腹12小时之久,此时人体血糖明显下降,大脑正在发生能源危机,若不及时补充,会受到损伤。只要及时吃上早餐、吃好早餐,血糖随之升高,“危机”就可解除,大脑的灵敏度得到提高,从事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也得以提高。
睡眠是人的一种生理需要。人在睡眠状态下,身体各组织器官大多处于休整状态,气血主要灌注于心、肝、脾、肺、肾五脏,使其得到补充和修复。安卧有方就可以保证人的高质量睡眠,从而消除疲劳,恢复精力,有利于人体健康长寿。若要安卧有方:
一是:必须保证足够的睡眠。一般说来,中老年人每天睡眠时间以8~10小时为宜。
二是:要注意卧床宜软硬适宜,过硬,全身肌肉不能松弛得以休息;过软,脊柱周围韧带和椎间关节负荷过重,会引起腰痛。
三是:枕头一般离床面5~9cm为宜,过低,可使头部血管过分充血,醒后出现头面浮肿;过高,可使脑部血流不畅,易造成脑血栓而引起缺血性中风。
四是:要有正确的睡眠姿势,一般都主张向右侧卧,微曲双腿,全身自然放松,一手屈肘平放,一手自然放在大腿上。这样,心脏位置较高,有利于心脏排血,并减轻负担,同时,由于肝脏位于右侧较低,右侧卧可使肝脏获得较多供血,有利于促进新陈代谢。在长寿者调查中,许多长寿老人都自述以右侧弓形卧位最多。古谚也说:“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屈股侧卧益人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