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屎出血了该怎么办 常见的便血原因有哪些

2017-09-28 10:50 来源:网友分享

一、便血有哪些临床表现

  1.鲜血便

  多为急性(即时)出血,血液流出血管外很短时间就经肛门随粪便排出,或便后直接流出。流出的血液外观类似外伤出血,颜色鲜红或紫红、暗红,时间稍久后可以凝固成血块。常于以下疾病:

  (1)痔疮 各期内外痔和混合痔均可引起大便出血,一般为粪便附有鲜血或便后滴血。外痔一般无大便出血。

  (2)肠息肉 为无痛性大便出血。排便时出血,排便结束后停止,量多少不等,一般血液不与粪便相混,或息肉位置高、数量多,也可与粪便相混。

  (3)直肠脱垂 久病后可有排便时出血。

  (4)肛裂 便血,出血方式为粪便表面一侧附有血迹,不与粪便相混,部分患者便后滴血。

  2.脓血/黏液血便

  即排出的粪便中既有脓(黏)液,也有血液。脓(黏)液血便往往见于直肠或结肠内的肿瘤及炎症。常见以下疾病:

  (1)直肠癌 血色较新鲜或暗红色,粪便中可有黏液,往往血液、黏液、粪便三者相混。

  (2)结肠癌 随病程延长逐渐出现大便出血,多为含有脓液或黏液的血便,血色较暗。

  (3)溃疡性结肠炎 黏液便或脓血便,同时伴有左下腹痛或下腹疼痛。

  (4)肠道感染性疾病 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肠病等。

  3.黑便

  又称为柏油便,大便呈黑色或棕黑色。为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如果出血量较少,且出血速度较慢,血液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排出的粪便即为黑色;若出血量较多,在肠内停留时间较短,则排出的血液呈暗红色;出血量特别大,而且很快排出时也可呈鲜红色。

  4.隐血便

  小量(微量)消化道出血不会引起粪便颜色改变,仅在粪便隐血试验时呈阳性,称为隐血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发生隐血便,常见溃疡、炎症及肿瘤。便隐血试验可检测粪便中的少量(微量)血液成分。肠息肉(癌)的早期粪便隐血可呈现阳性,定期进行粪便隐血检测是结直肠肿瘤筛查(初筛)的重要途径。

  5.伴随症状

  (1)肛门及肛周病变 便血鲜红,肛门疼痛难忍,或肿胀有痔核,或伴有肛裂。

  (2)上消化道疾病 呕血一般都伴有黑便,出血量大、速度快时可以有血便。

  (3)下消化道疾病 根据出血的原发病不同,伴随症状表现不一。

二、便血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一、内痔是大便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以间断性出血为主,即连续出血一段时间以后,可能间歇一段时间,并非每次大便都出血。血色鲜红,呈滴沥或是“一线如箭”的喷射状,不与大便相混合,不伴有疼痛。如果病程较长,可能伴有便后肿物脱出的症状。

  二、肛裂也是大便出血常见的原因,特点是血色鲜红,一般出血量较少,多以手纸染血为主,伴有排便时肛门剧烈疼痛,便后疼痛稍有缓解,复又开始剧烈疼痛,常疼痛持续数小时。但是在临床上也见到少数肛裂患者,仅伴有轻微疼痛或者无痛,也呈滴鲜血的病例。

  三、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氏病均为原因不明的肠道非特异性炎症,多见于年青人。以粘液血便为主要症状,粪便中出血液、脓液和粘液。一般出血量不多,并有腹痛、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或伴有消瘦、乏力、低热、贫血等全身症状。

  四、肠息肉多见于青年,儿童次之,出血量多少不等。肠息肉一般无痛,肠息肉体积较大,位置较低或者出血量较多时,便血不与大便相混,附于大便的表面。若肠息肉位置较高,血液常与大便相混。

  五、黑便或称柏油样便主要见于上消化道疾病,如食道、胃及十二指肠的炎症、溃疡、损伤、血管病变、肿瘤等。但是要注意勿将大量食入动物血、动物肝脏,以及酚酞类泻药等,引起的黑便误认为是便血。

  六、其他肠道疾病便血伴有发热、腹痛、且发病较急者,多见于细菌性痢疾、流行性出血热、出血性坏死性肠炎、阿米巴肠病等。出血量较大,发病急,伴有严重腹痛者,多见于肠套叠、肠系膜动脉栓塞;伴有全身出血倾向者,应考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友病等血液系统疾病。

  七、大肠癌即结肠癌和直肠癌,无痛性便血,一般出血量较少,血色较暗不新鲜,常与脓液和粘液混合,附于大便表面,或与大便混合。 小儿便血的主要原因是直肠息肉或肠套叠,青年人便血以痔,肛裂和结肠炎为多见,中老年人便血同时伴有大便习惯改变者,要考虑到肠道肿瘤的可能性。

三、如何确诊便血的真正原因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尿、便常规;无肉眼血便但不能除外隐血便可以查粪便隐血试验。根据原发病不同,可以进行粪便细菌培养、寄生虫检测;生化学检查,包括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肿瘤标志物等。

  2.病因学检查

  (1)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CT、MRI、PET-CT、胃/肠镜、小肠镜、胶囊内镜、十二指肠镜等以明确消化道病变的部位、性质等。

  (2)骨髓穿刺检查,除外血液系统疾病。

  (3)肛门指诊有助于发现直肠肿瘤。

  诊断

  1.注意便血的特点

  (1)了解便血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内痔、肛裂常在大便后出血;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结肠息肉等常呈反复、间歇性少量便血;中晚期(结)直肠恶变可为持续性少量便血。

  (2)分清便血性状、出血方式、颜色和出血量。如内痔出血呈点滴状或喷射状;肛裂则是血附于粪便表面或手纸染血,出血量少;如出血较多,血液在肠腔内贮留,排出时可呈黑色,多考虑上消化道病变;若为紫红色、暗红色或有血块;或血色鲜红,则多来自下消化道;混有黏液并有臭味,应想到有直肠恶变的可能。

  2.注意便血的伴发症状

  如直肠炎、直肠息肉(癌)等便血常伴有肛门下坠、里急后重;内痔、息肉便血无肛门疼痛;肛裂则伴有肛门疼痛及便秘;慢性结肠炎常伴腹泻、左下腹隐痛;出血性坏死性结肠炎、肠套叠伴有剧烈的腹痛甚至休克等。

四、便血的危害有哪些

  1、大便便血可能预示着多种肛肠病症的出现大便便血作为一种常见症状,其出现往往预示着一些肛肠病症的出现。而在众多肛肠病症中,痔疮、肛裂、直肠息肉、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甚至是直肠癌都会出现大便便血现象。大便便血常常成了直肠癌等严重病症的“掩饰”,让病人放松警惕,最终遭受病症的危害。

  2、长期大便便血可引发缺铁性贫血据介绍,长期大便便血,很容易使病人体内丢失大量的铁,引起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一般发展缓慢,早期可以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贫血较重时则会出现面色苍白、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心悸、心率加快和体力活动后气促、浮肿等,一些病人甚至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易激动、兴奋、烦躁等。

  3、一些肛肠疾病是引起便血的最主要的原因。痔疮便血一般发生在排便过程中或便后,呈滴血或喷射状,血色鲜红,血与粪便不混合。便血量较多,可能会造成缺铁性贫血。较严重是会出现面色苍白、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心悸、心率加快等,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同时也严重危害了身体健康。另外肛裂、直肠息肉、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都会出现便血的情况。这是便血的危害都有哪些最主要的方面。

  4、便血也是肠恶性瘤,即早期直肠癌的信号,由于便中带血的情况与痔疮出血的情况类似,只是从便血的症状上很难区分,所以一些人对便血情况就不太重视,使早期恶性瘤被轻易地忽视而酿成悲剧。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肛肠科外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