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1 20:23 来源:网友分享
一、护理
1、饮食注意:因为这算是一个比较大的腹部手术,所以,术后的饮食一定要注意。首先,要等到有正常排气或排便后,才可以让病人开始进食。其次,要先从容易消化吸收的流质开始,逐步恢复到正常的普通饮食。如从开水、果汁、豆浆这类不带渣的饮料,过渡到大米粥、小米粥、牛奶,再到烂面条、面片、肉松,最后过渡到普通饮食。切忌饮酒和碳酸饮料,以免肠道胀气。
2、伤口注意:术后要照管好病人,不要让其乱动,更不要让其随意揭开覆盖伤口的纱布,用手去触摸或用水去清洗伤口。如果不小心弄湿或污染了纱布,要让医护人员给予更换,以防切口感染化脓。
3、适当活动:术后第二天,可以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帮助病人坐起或离开床慢慢活动,时间可以逐渐延长,这样有利于胃肠道功能的逐渐恢复。
二、饮食
1、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
2、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3、给予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如各种粥类、米汤等。
治疗查看更多手术是惟一治疗方法,约80%病例因急腹症施行手术。无症状的小肠重复畸形也应手术切除,以防并发症及成年后癌变的发生。
1.重复畸形囊肿切除术 部分小肠重复畸形具有单独的系膜和血管支,可将囊肿完整切除。对重复畸形紧密依附于主肠管系膜内者,术者应于主肠管与畸形囊肿之间仔细寻找直接营养囊肿的血管分支。Nris指出,当在主肠管与重复畸形之间存在着较清楚的空隙时,表明畸形肠管有其独立的血管分支,该血管分支从肠系膜的前叶(或后叶)发出走向畸形囊肿的前壁(或后壁)。反之营养主肠管的血管支则由肠系膜后叶(或前叶)经畸形后壁走向主肠管。手术中如认真辨认仔细操作,可将畸形囊肿分离切除而不损伤主肠管的血液供应。
2.重复畸形与主肠管切除肠吻合术 与主肠管共享营养血管及肌壁的重复畸形和肠壁内重复畸形难以单独切除。如病变范围小(长度<35cm),可将畸形连同主肠管一并切除行肠端端吻合术。憩室状重复畸形可将游离的部分完整分离,再将其与主肠管连接部一并切除行肠吻合术。此类手术虽简单易行,术者也应谨慎操作,掌握好分寸,既要满意切除重复畸形,也不应任意牺牲正常的肠管。回肠末段的重复畸形切除时更需慎重,凡距离回盲瓣1Ocm以上的畸形应尽量保留回盲瓣。位于回盲瓣附近或紧邻回盲瓣的囊肿,需切除回盲部。考虑到回盲瓣的重要生理功能,切除回盲部不利于小儿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有作者提出采用肠壁肌层切开,剥除囊肿壁保留回盲部的设想,这种想法能否实施,尚有待实践证实。
3.重复畸形黏膜剥除术 范围广泛波及小肠大部的重复畸形,肠切除将导致短肠综合征者仅行畸形肠管黏膜剥除术。沿重复肠管一侧纵形切开肌壁达黏膜下层,锐性分离黏膜,于黏膜下注入适量生理盐水更便于黏膜剥离,将黏膜完整摘出切除。然后切除部分重复畸形的肌壁,其切缘缝合或电凝止血。倘若重复畸形与主肠管有交通开口,则将重复畸形黏膜剥离后,连同与主肠管连接段一并切除。
1.呼吸道症状 胸腹腔重复畸形除腹部症状以外,可同时出现呼吸道或纵隔受压的症状,有时以表现胸腔症状为主,病儿出现呼吸困难,气喘,发绀,纵隔移位,易被误诊为肺炎或纵隔肿瘤。
2.肠扭转 由于重复肠管的重力作用及被拉长的肠系膜扭转,可出现急性,完全性,绞窄性肠梗阻症状及体征,多发生于新生儿及婴幼儿,发病急,症状重,呕吐,腹痛剧烈,腹部常可触及扭转的包块。
3.肠套叠 位于回肠远端及回盲部的肠内囊肿型重复畸形易诱发肠套叠,有作者报道肠重复畸形中17例(26%)发生肠套叠,而1岁以下者15例,占88.2%,均具有急性肠套叠的典型临床表现,重复畸形所致肠套叠无论行气压或水压灌肠多不能使套头部复位,偶尔经灌肠复位成功后,腹部仍有包块,在B超下仍见囊性肿物。
4.腹膜炎 由于迷生的胃黏膜及胰腺组织对肠壁的腐蚀作用导致肠穿孔而致,有人报道穿孔部位均有异位胃黏膜,并已形成溃疡,且穿孔位于溃疡底部,临床为急性腹膜炎的症状及体征,在乳幼儿体征可能不明显,不易与急性阑尾炎穿孔区别,需耐心,仔细对比检查。
1.X线检查 腹部平片可显示肠管受压移位,不全肠梗阻病例胃肠透视见肠管有弧形压迹,钡餐检查可见某一组小肠钡剂充盈缺损或受压,尤应注意末端回肠和回盲瓣附近部位的影像,若能见到小肠肠道以外的管状或憩室状钡剂充盈,并出现蠕动时有重要诊断价值。
脊柱X线片发现椎体异常,应进一步作脊髓腔造影,磁共振或CT检查,确定有无脊柱内神经管原肠囊肿。
2.超声波检查 腹部的超声波检查显示腹部包块为囊性,并对其位置,大小作出判断,有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3.放射性核素检查 在重复肠管内有异位胃黏膜时,经静脉注射99mTc后腹部扫描,常可显示出重复肠管部位的放射性浓集区,但需与梅克尔憩室加以区别,且要注意阴性结果不能否定诊断。
4.腹腔镜检查 如有条件行腹腔镜检查,可准确确定病变部位及其类型。